請選用適當物質設計一種合成方法.用鄰甲基苯酚經兩步反應合成有機物A.在方框中填寫有機物的結構簡式.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Ⅰ.(1)某興趣小組甲設計了以下裝置和方法測定空氣中SO2含量。你認為可行的操作是              (填序號)

序號

A

B

C

裝置

原理

通入V升空氣,測定生成沉淀的質量

當KMnO4溶液剛好褪色時,測定通入空氣的體積V

通入V升空氣,測定U型管增加的質量

 

(2)興趣小組乙取336mL(標準狀況)某由SO2和N2組成的混合氣體Y,將其通入足量溴水中,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經適當操作后得干燥固體2.33g。由此推知氣體Y中SO2的體積分數為               。

Ⅱ某化學興趣小組丙為探究Fe3+是否能氧化SO2,設計了如下實驗裝置。

(1)如上圖連接好裝置。實驗前應進行          操作 

(2)觀察到裝置C中產生了白色沉淀,同學們提出了以下猜想(每個猜想只考慮一種物質的氧化性)。

猜想1:                               ;

猜想2:SO2被Fe3+氧化了;     

猜想3:SO2被NO3氧化了

(3)甲同學認為猜想1正確,并利用上述裝置A進行了排除干擾的探究實驗。

(4)乙同學認為猜想2正確,則裝置C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5)丙同學認為猜想3正確,他利用甲同學的實驗裝置,設計實驗驗證猜想。請在答題卡上寫出實驗步驟以及預期現象和結論。限選實驗試劑:NaNO3溶液、KSCN溶液、FeCl3溶液、BaCl2溶液、

實驗步驟

預期現象和結論

 

 

 

Fe(NO3)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1)某興趣小組甲設計了以下裝置和方法測定空氣中SO2含量。你認為可行的操作是             (填序號)

序號
A
B
C
裝置



原理
通入V升空氣,測定生成沉淀的質量
當KMnO4溶液剛好褪色時,測定通入空氣的體積V
通入V升空氣,測定U型管增加的質量
 
(2)興趣小組乙取336mL(標準狀況)某由SO2和N2組成的混合氣體Y,將其通入足量溴水中,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經適當操作后得干燥固體2.33g。由此推知氣體Y中SO2的體積分數為              。
Ⅱ某化學興趣小組丙為探究Fe3+是否能氧化SO2,設計了如下實驗裝置。

(1)如上圖連接好裝置。實驗前應進行         操作 
(2)觀察到裝置C中產生了白色沉淀,同學們提出了以下猜想(每個猜想只考慮一種物質的氧化性)。
猜想1:                              ;
猜想2:SO2被Fe3+氧化了;     
猜想3:SO2被NO3氧化了
(3)甲同學認為猜想1正確,并利用上述裝置A進行了排除干擾的探究實驗。
(4)乙同學認為猜想2正確,則裝置C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5)丙同學認為猜想3正確,他利用甲同學的實驗裝置,設計實驗驗證猜想。請在答題卡上寫出實驗步驟以及預期現象和結論。限選實驗試劑:NaNO3溶液、KSCN溶液、FeCl3溶液、BaCl2溶液、
實驗步驟
預期現象和結論
 
 
 
Fe(NO3)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1)某興趣小組甲設計了以下裝置和方法測定空氣中SO2含量。你認為可行的操作是             (填序號)
序號
A
B
C
裝置



原理
通入V升空氣,測定生成沉淀的質量
當KMnO4溶液剛好褪色時,測定通入空氣的體積V
通入V升空氣,測定U型管增加的質量
 
(2)興趣小組乙取336mL(標準狀況)某由SO2和N2組成的混合氣體Y,將其通入足量溴水中,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經適當操作后得干燥固體2.33g。由此推知氣體Y中SO2的體積分數為              
Ⅱ某化學興趣小組丙為探究Fe3+是否能氧化SO2,設計了如下實驗裝置。

(1)如上圖連接好裝置。實驗前應進行         操作 
(2)觀察到裝置C中產生了白色沉淀,同學們提出了以下猜想(每個猜想只考慮一種物質的氧化性)。
猜想1:                              ;
猜想2:SO2被Fe3+氧化了;     
猜想3:SO2被NO3氧化了
(3)甲同學認為猜想1正確,并利用上述裝置A進行了排除干擾的探究實驗。
(4)乙同學認為猜想2正確,則裝置C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5)丙同學認為猜想3正確,他利用甲同學的實驗裝置,設計實驗驗證猜想。請在答題卡上寫出實驗步驟以及預期現象和結論。限選實驗試劑:NaNO3溶液、KSCN溶液、FeCl3溶液、BaCl2溶液、
實驗步驟
預期現象和結論
 
 
 
Fe(NO3)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類比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已知硝酸能把鐵氧化成Fe(NO33,但當鐵過量時,產物是Fe(NO32.某同學受此啟發(fā),提出一個相似的觀點:氯氣與鐵粉反應,當Cl2足量時生成FeCl3,當鐵粉過量時產物是FeCl2.為驗證該觀點是否正確,該同學將一根細的純鐵絲分別在足量和少量的Cl2中點燃,取其表面生成物并分別編號為A、B,然后通過實驗確定其成分.探究過程如下:
(1)提出假設:A是FeCl3,B是FeCl2
(2)設計實驗方案:
分別取A、B的溶液均進行以下實驗,但實驗現象相同.請?zhí)顚懴卤碇械南鄳崭瘢?br />
實驗方法 實驗現象 結    論
分別向A、B溶液中加
KSCN溶液
 
固體物質中有FeCl3
分別向KMnO4溶液中
加適量A、B溶液
KMnO4溶液顏色無明顯變化 固體物質中不含
 
(3)根據上述實驗結論,寫出Cl2與鐵粉加熱時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為進一步探究FeCl3溶液的性質,他又利用A溶液做了如下一些實驗,其中明顯錯誤的是:
 

A.將A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繼續(xù)加熱得到紅褐色液體,該液體能產生丁達爾現象
B.向A溶液中加入少量鐵粉,鐵粉溶解,溶液顏色加深
C.在A溶液中滴加NaOH濃溶液,出現紅褐色沉淀
D.將A溶液加熱蒸干并灼燒,得到FeCl3固體
(5)實際應用:
①半導體、多媒體行業(yè)要用FeCl3溶液做印刷電路銅板腐蝕劑,請寫出FeCl3溶液腐蝕印刷電路銅板的離子方程式:
 

②腐蝕銅板后的混合溶液中,若Cu2+和Fe3+的濃度均為0.1mol/L,則溶液中Fe2+的濃度為
 
mol/L,原FeCl3溶液中Fe3+的濃度為
 
mol/L.
③請參照下表給出的數據和藥品,簡述除去CuCl2溶液中Fe3+和Fe2+的實驗步驟:
 

氫氧化物
開始沉淀時的pH
氫氧化物
沉淀完全時的pH
Fe3+ 1.9 3.2
Fe2+ 7.0 9.0
Cu2+ 4.7 6.7
提供的藥品:Cl2、濃H2SO4、NaOH溶液、CuO、Cu
④某科研人員發(fā)現劣質不銹鋼在酸中腐蝕緩慢,但在某些鹽溶液中腐蝕現象明顯.請從上表提供的藥品中選擇兩種(水可任選),設計最佳實驗,驗證劣質不銹鋼易被腐蝕.
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劣質不銹鋼腐蝕的實驗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類比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已知硝酸能把鐵氧化成Fe(NO33,但當鐵過量時,產物是Fe(NO32.某同學受此啟發(fā),提出一個相似的觀點:氯氣與鐵粉反應,當Cl2足量時生成FeCl3,當鐵粉過量時產物是FeCl2.為驗證該觀點是否正確,該同學將一根細的純鐵絲分別在足量和少量的Cl2中點燃,取其表面生成物并分別編號為A、B,然后通過實驗確定其成分.探究過程如下:
(1)提出假設:A是FeCl3,B是FeCl2
(2)設計實驗方案:
分別取A、B的溶液均進行以下實驗,但實驗現象相同.請?zhí)顚懴卤碇械南鄳崭瘢?br/>
實驗方法實驗現象結  論
分別向A、B溶液中加
KSCN溶液
______固體物質中有FeCl3
分別向KMnO4溶液中
加適量A、B溶液
KMnO4溶液顏色無明顯變化固體物質中不含______
(3)根據上述實驗結論,寫出Cl2與鐵粉加熱時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
(4)為進一步探究FeCl3溶液的性質,他又利用A溶液做了如下一些實驗,其中明顯錯誤的是:______.
A.將A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繼續(xù)加熱得到紅褐色液體,該液體能產生丁達爾現象
B.向A溶液中加入少量鐵粉,鐵粉溶解,溶液顏色加深
C.在A溶液中滴加NaOH濃溶液,出現紅褐色沉淀
D.將A溶液加熱蒸干并灼燒,得到FeCl3固體
(5)實際應用:
①半導體、多媒體行業(yè)要用FeCl3溶液做印刷電路銅板腐蝕劑,請寫出FeCl3溶液腐蝕印刷電路銅板的離子方程式:______.
②腐蝕銅板后的混合溶液中,若Cu2+和Fe3+的濃度均為0.1mol/L,則溶液中Fe2+的濃度為______mol/L,原FeCl3溶液中Fe3+的濃度為______mol/L.
③請參照下表給出的數據和藥品,簡述除去CuCl2溶液中Fe3+和Fe2+的實驗步驟:______.
氫氧化物
開始沉淀時的pH
氫氧化物
沉淀完全時的pH
Fe3+1.93.2
Fe2+7.09.0
Cu2+4.76.7
提供的藥品:Cl2、濃H2SO4、NaOH溶液、CuO、Cu
④某科研人員發(fā)現劣質不銹鋼在酸中腐蝕緩慢,但在某些鹽溶液中腐蝕現象明顯.請從上表提供的藥品中選擇兩種(水可任選),設計最佳實驗,驗證劣質不銹鋼易被腐蝕.
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劣質不銹鋼腐蝕的實驗現象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