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處試液變藍 B.Ⅱ處溶液變渾濁C.Ⅲ處溶液顏色逐漸變淺 D.Ⅳ處試紙變紅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將一只大燒杯倒扣在培養(yǎng)皿上,培養(yǎng)皿上所放物質如圖所示.下列對有關實驗現象的描述,肯定不正確的是


  1. A.
    I處試液變藍
  2. B.
    Ⅱ處溶液變渾濁
  3. C.
    Ⅲ處溶液顏色變化不大
  4. D.
    Ⅳ處試紙變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王同學對化學充滿了興趣,喜歡做各種實驗.有一次他和其它同學對鎂進行了一些研究:
【Ⅰ】他們用砂紙打磨掉表面灰黑色的物質,將其放入水中,未看到有明顯的現象,改用酒精燈加熱后,觀察到表面有大量氣泡,經驗是氫氣.他們又向溶液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發(fā)現酚酞變成紅色,說明有
OH-
OH-
產生.該實驗表明化學反應的發(fā)生和速率與
溫度
溫度
有關,許多物質的
反應速度
反應速度
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Ⅱ】該小組成員開始研究鎂帶表面的灰黑色物質,小王大膽提出了三個假設:
假設1該物質是MgO;假設2該物質是Mg(OH)2;假設3鎂可能會象銅一樣生成堿式碳酸鎂.
但其它同這立即否定了他的假設1和2,因為根據所學的知識MgO,Mg(OH)2都是
色固體.對于假設3,他們設計了如下方案
實驗方案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證明有CO32-
取樣于試管,加熱 證明有氫元素
【III】他們在取鎂帶表面灰黑色樣品時感到比較困難,索性將表面發(fā)黑的鎂帶全部磨成粉末,放入干燥的硬質試管中加熱,一段時間后,鎂粉突然出現紅熱燃燒起來,反應停止后有少量黑色物質A粘在試管壁上,這黑色物質A中混有什么?他們查資料篩選出幾條有價值的信息:
(1)2Mg+CO2=2MgO+C; (2)C+2H2SO4(濃)=CO2↑+SO2↑+H2O;(3)SO2+Ca(OH)2=CaSO3↓(白)+H2O.
試分析A物質為
C
C
,根據上述信息,他們又設計了下列實驗,幫助他們完成實驗報告:
實驗方案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取反應后試管內樣品,先滴加過量的
稀硫酸
稀硫酸
固體部分溶解
加熱
加熱
 (填一具體的實驗操作)
黑色固體全部溶解
【Ⅳ】為驗證碳和濃硫酸反應的三種產物,應將氣體通過下列三種試劑(假設每步均完全)即:
氣體→
無水硫酸銅
無水硫酸銅
高錳酸鉀溶液
高錳酸鉀溶液
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
;
(現象依次為)
白色固體變藍
白色固體變藍
、
紫紅色褪去
紫紅色褪去
、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V】該興趣小組的同學進一步又查出胃藥堿式碳酸鎂有多種不同的組成,如Mg2(OH)2CO3、Mg4(OH)2(CO33、Mg5(OH)2(CO34等.小紅同學為確定堿式碳酸鎂的組成,設計如圖所示的實驗:

實驗步驟(1)按圖組裝置后,首先進行的操作是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E處干燥管內盛放的藥品是
堿石灰
堿石灰
,其作用是
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進入裝置
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進入裝置

實驗步驟(2)稱取樣品31g,并將其放入硬質玻璃管中,稱量裝濃硫酸的洗氣瓶C的質量為87.6g,裝堿石灰的U型管D的質量為74.7g.
實驗步驟(3)打開活塞
K1K2
K1K2
,關閉
K3
K3
,緩慢鼓入空氣數分鐘.
實驗步驟(4)關閉活塞
K1K2
K1K2
,打開
K3
K3
,點燃酒精燈加熱至不再產生氣體為止.
實驗步驟(5)打開活塞K1,緩緩鼓入空氣數分鐘,然后拆下裝置,稱得洗氣瓶C的質量為89.4g,U型管D的質量為87.9g,則該堿式碳酸鎂的化學式為
Mg4(OH)2CO3
Mg4(OH)2CO3

【Ⅵ】小明認為其化學式可用Mgx(OH)2(CO3)y表示,根據化合價規(guī)律,x和y的關系是
x=y+1
x=y+1
,寫出該物質分解的方程式:
Mgx(OH)2(CO3y
  △  
.
 
xMgO+H2O+yCO2
Mgx(OH)2(CO3y
  △  
.
 
xMgO+H2O+yCO2

小明設計了兩套方案(忽略裝置中原來的氣體)
方案I:只測定分解后生成的水,連接方案是A→C→B,則C中盛放的藥品是
濃硫酸
濃硫酸
,B中盛放的藥品是
氯化鈣固體
氯化鈣固體

方案II:只測定分解生成的CO2的質量,連接方案是A→C→B→C,則B中的藥品是
堿石灰
堿石灰
,最后連接的C中的藥品是
氫氧化鈉溶液
氫氧化鈉溶液

請你設計出更簡單的實驗方法
加熱堿式碳酸鎂稱量反應前后固體質量
加熱堿式碳酸鎂稱量反應前后固體質量


若取樣品7.88克,方案I測得生成水0.36g,方案II測得生成CO2 3.52g,請你選擇實驗數據,通過計算得出堿式碳酸鎂的化學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汽車行駛時,在電火花作用下,在氣缸里發(fā)生了一系列化學反應,其中包括:N2+O2═2NO,在通常狀況下,一氧化氮氣體的密度比空氣的略大、難溶于水;一氧化氮有毒,跟氧氣很容易化合生成紅棕色氣體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易溶于水并與水反應生成一氧化氮和硝酸.
①上述內容中,描述一氧化氮物理性質的 是
在通常狀況下,一氧化氮氣體的密度比空氣略大,難溶于水

②汽車在行駛的過程中,還發(fā)生了一氧化氮和氧氣的化合反應,其化學方程式:
2NO+O2=2NO2

③如右圖,將一支充滿NO2氣體的試管倒立在燒杯中,一段時間后,試分析可能出現的實驗現象:
a試管內氣體紅棕逐漸變淡,最后變成無色
、
b試管內液面上升,約至離試管口2/3處
、
c燒杯內液體全由紫色變紅色

(2)一次性塑料包裝袋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已經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許多城市已經開始使用紙制的食品袋.同學們經過查閱資料,得知食品袋的組成成分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請選擇以下實驗裝置進行驗證:
①你所選擇的實驗裝置的連接順序是純氧→
a
b
c
i
h
(用a、b等符號表示)
②簡單敘述實驗現象及結論
無水硫酸銅變藍,證明食品袋中含有氫元素;石灰水變渾濁,證明食品袋中含有碳元素

③驗中選擇純氧而不選用空氣的原因是
因為空氣中含有CO2和H2O,影響測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延慶縣一模)(1)【探究I】某同學在一食品包裝內發(fā)現有白色顆粒狀固體A的小紙袋,上面寫著“生石灰、干燥劑,請勿食用”.他隨手將小紙袋放在窗臺上,過一段時間后發(fā)現紙袋內的白色顆粒粘在一起成為塊狀固體B.他取塊狀固體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試管內(反應完全),振蕩、靜置、過濾后得到少量白色固體C.(不考慮其他雜質)
[提出問題]塊狀固體C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與假設]白色固體C所有可能的組成是
①CaCO3、Ca(OH)2②CaCO3③Ca(OH)2
①CaCO3、Ca(OH)2②CaCO3③Ca(OH)2
;
[實驗探究]實驗方案設計(填寫下表)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結論   
①向盛有少量固體C的試管中加入適量稀鹽酸
若有氣泡生成
若無氣泡生成
若有氣泡生成
若無氣泡生成
含CaCO3
不含CaCO3
含CaCO3
不含CaCO3
將少量固體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攪拌,靜置,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
將少量固體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攪拌,靜置,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
變藍
不變藍(或仍呈紫色)
變藍
不變藍(或仍呈紫色)
含Ca(OH)2
不含Ca(OH)2
含Ca(OH)2
不含Ca(OH)2
(2)【探究II】實驗中,通常用飽和石灰水檢驗CO2,用濃NaOH溶液吸收CO2.針對這一方法,小明設計了以下實驗.在兩個體積相同的盛滿CO2的廣口瓶中,分別加入等體積的飽和石灰水和濃NaOH溶液.實驗裝置和現象如圖所示.
①甲、乙裝置中實驗現象的不同之處是
甲、乙裝置中氣球都變大,但甲中氣球體積小于乙中氣球體積;甲裝置中石灰水變渾濁,乙裝置中液體仍澄清
甲、乙裝置中氣球都變大,但甲中氣球體積小于乙中氣球體積;甲裝置中石灰水變渾濁,乙裝置中液體仍澄清
,請寫出乙實驗中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2NaOH+CO2═Na2CO3+H2O

②通過上述實驗可知,吸收CO2較多的溶液是
NaOH溶液
NaOH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