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根據(jù)情境,用恰當?shù)恼Z言表述:

小明想到郵局去寄一封信,可是走到岔路口,他不記得該往哪邊走。這時正好遇見一位60多歲的老年人,于是他走上前去,問道:                                  。

3、略

請在這里輸入關鍵詞: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

根據(jù)情境,用恰當?shù)恼Z言表述:

小明想到郵局去寄一封信,可是走到岔路口,他不記得該往哪邊走。這時正好遇見一位60多歲的老年人,于是他走上前去,問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

根據(jù)情境,用恰當?shù)恼Z言表述:

小明想到郵局去寄一封信,可是走到岔路口,他不記得該往哪邊走。這時正好遇見一位60多歲的老年人,于是他走上前去,問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重慶市期中題 題型:填空題

根據(jù)情境,用恰當?shù)恼Z言表述:
  小明想到郵局去寄一封信,可是走到岔路口,他不記得該往哪邊走。這時正好遇見一位60多歲的老爺爺,于是他走上前去,問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

根據(jù)情境,用恰當?shù)恼Z言表述:(2分)
 13  小明想到郵局去寄一封信,可是走到岔路口,他不記得該往哪邊走。這時正好遇見一位60多歲的老年人,于是他走上前去,問道: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福建省期中題 題型:問答題

根據(jù)情境,用恰當?shù)恼Z言表述:
  小明想到郵局去寄一封信,可是走到岔路口,他不記得該往哪邊走。這時正好遇見一位60多歲的老年人,于是他走上前去,問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黃岡題庫·練考新課堂八年級語文(上) 題型:022

根據(jù)情境,用恰當?shù)恼Z言表述

小明想到郵局去寄一封信,可是走到岔路口,他不記得該往哪邊走。這時正好遇見一位60多歲的老年人,于是他走上前去,問道:“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河北省期中題 題型:問答題

語言運用。
(1)例句:如果我是陽光,我將照亮所有的黑暗。
仿寫:如果我是春雨,我將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jù)情境,用恰當?shù)恼Z言表述:
  小明想到郵局去寄一封信,可是走到岔路口,他不記得該往哪邊走。這時正好遇見一位60多歲的老年人,于是他走上前去,問道:“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金山學校2012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質(zhì)量檢測語文試題 題型:048

別惹烏鴉

陳庚

  (1)有人認為鳥類的大腦根本沒有容量可以用于思考,但實驗證明,鳥類會思考,很有心計,也具有較強的記憶力。

 。2)英國劍橋大學的比較認知學教授妮可·克萊頓發(fā)現(xiàn)西叢鴉的鳥經(jīng)常會從學生的飯盒里盜取食物,還偷偷地藏起來。而且通常很快又回到這些藏匿點,重新轉移贓物。它們做過賊,于是就疑心別的鳥也是賊。更有趣的是它們藏匿食物時,如果當時有別的鳥在場,它會趁那些鳥不注意迅速藏好食物,或把嘴插進地里欺騙對方?梢,聰明很大程度上是在耍心眼的過程中鍛煉出來的,而最聰明的動物往往是社會性動物,它們要與生活在這個世界的其他動物、人類斗智并生存,競爭并發(fā)展,形成了適應環(huán)境需要的類似于社會中人的具有普遍性的習性和智力。

  (3)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員做過一個實驗,在校園里捉了一些烏鴉,做上標記,加以稱量,再把它們放走。之后他們發(fā)現(xiàn),那些被放走的烏鴉在校園里一見到他們,就會沖著他們哇哇大叫,并用翅膀撲打他們。即便離開一段時間再回來,那些烏鴉仍然記得他們。所以,千萬別惹烏鴉。

 。4)不僅如此,人類對動物智力生活的研究表明,動物與人類分享智力的許多方面。

 。5)日本東京大學一只7歲黑猩猩能在眨眼間識別并記憶電腦屏幕上閃過的數(shù)字的位置!稌r代》雜志不久前有一期刊出一則封面故事,講一只倭黑猩猩,自出生起就被當成人類小孩一樣撫養(yǎng)長大,擁有384個單詞,具有語言理解能力。采訪時,他與記者邊喝咖啡邊聊天,顯示了迷人的風度。

 。6)在塞內(nèi)加爾大草原上,黑猩猩用牙齒啃咬木棍制造出飛鐮捕殺小動物。瑞典動物園一只黑猩猩,每天早上收集籠子外的石頭,等吵鬧的游客到了,就拿它當武器攻擊他們。

  (7)然而,在制造工具方面,烏鴉比黑猩猩還復雜精細,比如南太平洋島上的烏鴉,最喜愛的蟲子生活在極窄的巖石縫里,它們便銜來一片尖尖的樹葉,再用它的嚙和爪子組成一個原始的鉤子,將美餐釣上來。

 。8)就長期記憶而言,一些鳥類更加驚人。北美星鴉能在方圓12平方英里數(shù)百個地點儲存3萬多顆種子,并且在285天之后仍然記得,迄今為止沒有任何靈長類動物可以與之媲美。

 。9)烏鴉的智商令人嘆為觀止。在英國,一只禿鼻鴉用冒煙的雪茄屁股把藏在它們翅膀下的蟲子給熏了出來。伊索寓言里的故事,幾千年后,在劍橋大學的實驗室里變成了現(xiàn)實:事先沒有做任何訓練,一只禿鼻鴉氣定神閑的挑了一塊石頭扔掉瓶子里,大小重量都恰到好處。我們不得不說它們具備一些基本的物理常識。在日本,烏鴉們發(fā)明了一種絕妙的吃果仁的辦法:把堅果丟到車道上后飛到一邊等汽車開過,等紅燈亮時,他們在飛到馬路中央安全的銜走那些被車碾碎了的果仁;蛟S這并不奇怪,2004年克萊頓仔細比較了烏鴉與黑猩猩的大腦,并得出結論:兩者大腦與身體比例相當,智力上足以比肩。

 。10)可見,人類與動物的界限并沒有那么清晰,那些只屬于人類的智力或情感特征,動物也有。人類能理解黑猩猩的智力,畢竟我們有大部分的基因是一樣的,一樣擁有前額葉皮層(這一區(qū)域一直被認為是智力產(chǎn)生的生物學基礎),只不過小一點。即使海豚、大象、溝、老鼠這些不哺乳類動物展現(xiàn)出不同尋常的認知能力時,人們也不至于太驚訝,畢竟他們的大腦與人類有相似之處。但鳥類的大腦卻是一種與人類完全不同的叢狀結構,沒有人類那種層層疊疊的大腦皮質(zhì),卻有這樣高的智力,其中深藏奧秘。2.8億年前,鳥類與猿類的進化就已經(jīng)分道揚鑣,兩者的大腦結構完全不同,卻各自獨立進化出了相似的高級認知能力。比如使用工具、想想他者思維的能力等。這推翻了傳統(tǒng)的智力進化論——智力進化的終極是人類的大腦皮層。生命之樹上,智力的構建單位很可能是一樣的,只不過在不同的枝干上長出了不同的形狀。

  (11)今天人類統(tǒng)治地球也許只是一次進化的偶然,我們可以做另一種假想:我們有可能生活在一個由烏鴉統(tǒng)治的星球里,而人類只是鳥類主人的聰明玩偶。

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在文章的含義。

①可見,“聰明”很大程度上是在耍心眼的過程中鍛煉出來的。

②兩者大腦與身體比例相當,智力上足以比肩。

2.從文中看,動物與人類分享智力的哪些方面?

3.“生命之樹上,智力的構建單位很可能是一樣的,只不過在不同的枝干上長出了不同的形狀”,這個結論是怎樣推導出來的?根據(jù)第(10)段文字作簡要敘述。

4.在科學研究方法和科學探索精神方面,你從本文中獲得了怎樣的感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