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表述中有誤的一項是

A.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談到“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境界”其中借用了北宋詞人柳永的《蝶戀花》中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詩句,概括了做學問成大事業(yè)者的一種鍥而不舍的堅毅性格和執(zhí)著態(tài)度。

B.對聯(lián)“剛直不阿,留得正氣沖霄漢;幽思發(fā)憤,著成信史照塵寰”贊頌的是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譯書尚未成功,驚聞隕星,中國何人領吶喊;先生已經(jīng)作古,痛憶早雨,文壇從此感彷徨”是一副悼念魯迅的挽聯(lián)。

C.“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這有著格言警句般的文字,出自印度文學巨匠泰戈爾的《新月集》;我國現(xiàn)、當代女作家,兒童文學作家冰心受其影響,創(chuàng)作了晶瑩清麗、輕柔雋逸的無標題的自由體小詩。這些小詩,后結集為《繁星》和《春水》,其主要內(nèi)容包括母愛、童真、人生。

D.“四書五經(jīng)”是中國古代的典籍,其中“四書”包括《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墩撜Z》《孟子》記載了孔子與孟子的社會理想、政治主張,以及他們修身、交友、學習方面的見解。

1、C

請在這里輸入關鍵詞: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

下列表述中有誤的一項是

A.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談到“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境界”其中借用了北宋詞人柳永的《蝶戀花》中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詩句,概括了做學問成大事業(yè)者的一種鍥而不舍的堅毅性格和執(zhí)著態(tài)度。

B.對聯(lián)“剛直不阿,留得正氣沖霄漢;幽思發(fā)憤,著成信史照塵寰”贊頌的是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譯書尚未成功,驚聞隕星,中國何人領吶喊;先生已經(jīng)作古,痛憶早雨,文壇從此感彷徨”是一副悼念魯迅的挽聯(lián)。

C.“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這有著格言警句般的文字,出自印度文學巨匠泰戈爾的《新月集》;我國現(xiàn)、當代女作家,兒童文學作家冰心受其影響,創(chuàng)作了晶瑩清麗、輕柔雋逸的無標題的自由體小詩。這些小詩,后結集為《繁星》和《春水》,其主要內(nèi)容包括母愛、童真、人生。

D.“四書五經(jīng)”是中國古代的典籍,其中“四書”包括《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墩撜Z》《孟子》記載了孔子與孟子的社會理想、政治主張,以及他們修身、交友、學習方面的見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四川省中考真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語文詩話

       ①語文的實質是什么?有人認為語文的實質是工具性。我認為,這種觀點是片面的,它忽視了語文功能的多樣性。在日常生活中,每一個正常的人都能很熟練地進行語言交流,甚至有明顯語法錯誤的表達也不影響雙方的交流。我認為,語文的產(chǎn)生、發(fā)展決定了語文的淺層次表達是生活實踐,具有工具性;高層次表達則是精神萬象,具有精神性。 
       ②我想,語文應該是熱愛。沒有一顆對生活熾熱的心,怎會有“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的熱烈浪漫?沒有對祖國山水、人文風物的癡迷神往,怎會有“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的拳拳詩情?怎會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怡然陶醉?……
       ③熱愛生活,熱愛山川風物,更應該熱愛我們?nèi)俗约,愛親,愛友,愛人,便會有詩情,便會有語文。
       ④“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關愛親人反使詩情更怯生;“海內(nèi)存知已,天涯若比鄰”,友情因詩句而彼此拉近;“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寂寞因詩句而得以慰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詩因友情而更酣暢;“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多少萍水相逢的人因此而更具人文關懷……
       ⑤語文不僅表達著熱愛,悠悠千古、浩瀚的文學海洋,更浮涌著多少憂愁、郁悶甚或是猛呼抗爭。
       ⑥屈原憂愁悲思而抒《離騷》,憤懣情極乃發(fā)《天問》;東坡遭貶、壯志未酬而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稼軒胡虜未滅而嘆“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陳涉苦難深重怒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⑦古今中外,燦爛的文學長卷都綴滿一個個“情”字,但也不乏冷靜理性。
       ⑧陶淵明“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折射出冷靜的人生選擇;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道出政治家的深重責任感;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已經(jīng)掙脫并超越了自己的苦難,顯露出普渡眾生的情懷;毛澤東“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更是一代偉人對飽經(jīng)滄桑的神州大地的歷史性洪鐘巨響……
       ⑨“我以我的歌感動上帝/正如山以瀑布/感動遙遠的大海”。泰戈爾沉沉的喉音唱出的詩,感動著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用語文抒寫你的心靈,便是你自己的呢喃情話,同時也感動了——你、我、他。
1.本文主要闡述了什么觀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段中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和第8段中的“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均出自陶淵明的《飲酒》詩。從全文看,作者引用這兩句詩的作用分別是什么?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是個過渡段。從內(nèi)容上看,它在上文第____________段和下文的第_______段之間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4.許多同學不重視語文學習,為此,學校準備舉辦“我愛語文”系列活動。
①請你為本次活動設計一條富有感染力的宣傳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認為在本次活動中應開展哪些語文活動?請列舉三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一段話中四個空白處應依次填入的詩句序號分別是     

[     ]

       在盛唐的詩歌中,有一類通常被統(tǒng)稱為“邊塞詩”。這些詩作內(nèi)容豐富多彩,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幅盛唐邊塞畫卷。這里有(1)的雄奇景觀,有“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壯闊雪原,有(2)的風雪酷寒;這里有(3)的慷慨悲壯,有(4)的惆悵無奈,有“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高適《燕歌行》)的極度憤慨……
A.“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王翰《涼州詞》)
B.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馬去疾如鳥”(岑參《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
C.“劍河風急雪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岑參《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D.“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E.“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F.“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甲】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入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                                                                 ——王維《終南別業(yè)》

8.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雜然而前陳者(雜然:雜亂的樣子)  B.而不知太守之其樂也(樂:以……為樂)

  C.勝事自知(空:沒有)            D.偶然林叟(值:遇到)

9.下列句子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A.至于負/者歌/于途     B.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

  C.頹/然乎/其間者       D.晚/家南山/陲

10.下列選項中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例: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A.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B.見漁人,乃大驚。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11.對詩文內(nèi)容或情感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醉”“樂”二字貫穿全文;乙詩“偶然”二字承啟上下,二者都表現(xiàn)了作者的閑適情趣。

    B.甲文太守之樂,樂在與民同樂,“醉能同其樂”一句點明主旨;乙詩詩人之樂,樂在自得其樂,“談笑無還期”一句點明中心。

    C.甲文第二段具體描繪了山林夕照的全景;乙詩沒有具體景物的描繪。

    I).甲文除寫“樂”外,又暗合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貶謫的苦悶情懷;乙詩則有詩人豁達胸襟的表達。

12.下列詩文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第一段通過四個場面的具體描寫,描繪了滁州人民怡然自樂和眾賓盡歡的情態(tài),從側面烘托出滁州政治清明的景象。

    B.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一句,采用動靜結合的寫作手法,表現(xiàn)出山林的幽靜。

    C.“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一句,活脫脫地刻畫出一個萎靡不振的醉漢形象。

    D.乙詩結尾兩句,引入偶遇之人,帶有鮮明的生活氣息。

13.將甲文中劃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

    (2)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

14.試展開想象,體味“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中“窮”、“起”的表達效果。(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學習周報 語文 人教課標八年級貴州專版 2009-2010學年 第20期 總第176期 人教課標貴州專版 題型:043

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下題。

 。鄄牧弦唬阂粋愛竹國度]

中國是竹的故鄉(xiāng)。全世界約有1000多種竹子,而我國有約500種,竹類資源豐富,養(yǎng)竹用竹歷史悠久。梅高潔傲岸,蘭幽雅空靈,竹虛心有節(jié),菊冷艷清貞,梅、蘭、竹、菊被中國文人尊為“四君子”。松、竹經(jīng)冬不凋,梅則迎寒開放,我國傳統(tǒng)文化把松、竹、梅稱為“歲寒三友”。由此可見,竹在我國有著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背景。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說得好,東亞文明乃是“竹子文明”。

 。鄄牧隙阂唤M水墨竹畫]

 。鄄牧先阂唤M寫竹詩文]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

(東晉·王羲之《蘭亭集序》)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唐·王維《竹里館》)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yī)。

(北宋·蘇軾《于潛僧綠筠軒》)

  [材料四:一位畫竹大師]

他是清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著名畫派“揚州八怪”之一。2003年溫家寶總理訪問美國期間在哈佛大學演講時,談到中國尚有一億窮人,引用了他的《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丞括》詩句:“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1)

根據(jù)上述材料和你對竹子的了解,以竹為對象,完成下列任意一副對聯(lián)。

(1)上聯(lián):________________

下聯(lián):植幽蘭追求淡雅情趣

(2)上聯(lián):________________

下聯(lián):傲骨梅無仰面花

(2)

材料四中的“他”是指________。從所引詩的內(nèi)容看,溫家寶總理引用他的詩表達了溫總理________的高尚情懷。

(3)

下圖是一組關于“竹”字的書法,有小篆、隸書、行書、楷書、草書,其中的小篆和隸書字形像竹莖與下垂的葉片。仔細觀察下圖并探究下面兩組以“竹”為部首的漢字,說說你的探究發(fā)現(xiàn)。

第一組:竽、笙、笳、笛、箏、管、簫、簧、箜篌;

第二組:筆、篆、簡、篇、簿、籍、箋、策、符、笏、簽。

(1)你發(fā)現(xiàn),第一組與“竹”有關的漢字都是________,第二組字中與“竹”有關的漢字都是________。

(2)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劉禹錫《陋室銘》)

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王羲之《蘭亭集序》)

從第一組的探究結果推斷,上述兩句中的“絲竹”原指________,在這里應該指________。

(4)

下列有關竹的典故中,相關稱謂、作品、人物對應有誤的一項是

[  ]

A.

竹馬——青梅竹馬——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李白《長干行》

B.

汗青——史冊——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C.

韋編——韋編三絕——孟子

D.

胸有成竹——文與可——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學習周報 語文 中考版 貴州專用 2009-2010學年 第52期 總第208期 貴州中考版 題型:048

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題。

納米技術將把人類帶到哪里

文/王瑞良

 、儆罱嫉囊豁棇θ400位科學家的調(diào)查表明,盡管人們對納米時代的到來振奮不已,但科學家承認,與普通人相比,自己更害怕納米技術。這是因為,這項技術對人體和環(huán)境的影響,完全無法預料。

 、谙胂笠幌逻@樣的世界:人類將不再生病,甚至可以長生不老;房屋可以自行維修、照明、保溫和保潔;貨幣也將失去意義,因為每個人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例如,你會擁有一臺微波爐大小的、具有自我復制功能的納米裝置,只要從一邊投入原料,并將設定好的結構參數(shù)輸入其中,另一邊將會出現(xiàn)你想要的任何東西——從回形針到電腦,甚至汽車。

 、圻@一切都可以通過納米技術來實現(xiàn)。這是因為,現(xiàn)代物理學告訴我們:所有物體都是原子在一定空間內(nèi)結合產(chǎn)生的,所以改變這些原子的排列順序,就可以組合出任何物體,而從微米技術發(fā)展起來的納米技術,使科學家們可以操控原子。

  ④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在為衣食住行而忙碌。在未來,人們將告別這種“低級的生活方式”,從事任何想要的創(chuàng)造性工作。這種社會的變革,是令人很難想象的。比如,那時小偷將會銷聲匿跡,因為物質已經(jīng)豐富到失去了價值;唯一剩下的犯罪,可能只與無法分享的愛情有關,因為這是一個無法說得清楚、甚至連遺傳學也弄不明白的玄妙東西。這樣一來,軍隊、警察、政府甚至國家都將面臨是否有必要存在下去的問題。

 、荼M管納米技術的應用,已在微電子學、光電技術、機械制造、輕工紡織、生物工程和化工醫(yī)藥等諸多領域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是并未能解除科學家們的憂慮:納米技術的無止境發(fā)展,特別是與基因工程的密切結合,究竟會把人類帶到哪里?是天堂還是地獄?

 、廾绹囊晃活A言家說:“我和許多科學家現(xiàn)在都相信,20年后,我們就能夠為人類古老的身體軟件重新編程,這樣,我們就能利用納米技術阻止甚至逆轉衰老,做到長生不老!

 、叨砹_斯的一位大學教授警告說,如果未來分解工業(yè)廢料的納米裝置發(fā)生故障,它將摧毀生物圈中所有保證人類生存的有益物質。

 、喽砹_斯一位微電子專家認為,最不能接受的恐怕是可以自我復制的納米機器人。如果失去控制,未來的“自由機器人”中那些只要依靠太陽能就能生存的“叛逆者”,將把所有物質通通瘋狂地復制成自己的同類,最終,地球將不再是鳥語花香、生機勃勃的世界。

 、崦绹囊晃粚W者指出,納米技術可以制造出超微型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讓敵對國家的人民因此遭到種族滅絕的厄運……

 、膺@些究竟是一種幻景,還是未來可能出現(xiàn)的實況?目前恐怕還無法說得清楚。但是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往往能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因此,對科學家們的種種憂慮,似乎不能認為是杞人憂天,而應該視為需要密切關注、未雨綢繆的大事。但是無論如何要相信,人為萬物之靈,既然人能制造出無所不能的“納米機器人”,就一定能找到有效的辦法,把它們的行為控制在安全、合理的范圍之內(nèi),不會讓它們主宰這個世界。

(選自2009年第11期《青年科學》,有改動)

(1)

閱讀全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說明的內(nèi)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④段畫線句子運用了哪種說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詞準確是說明文語言的主要特點之一,請你從文中任選一例進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有關本文內(nèi)容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

A.

利用納米技術制造出想要的東西,其原因是原子排列順序的改變可以組合成任何物體。

B.

20年后,科學家就能夠為人的身體軟件重新編程,這樣,利用納米技術,我們?nèi)祟惥涂梢宰柚股踔聊孓D衰老,做到長生不老。

C.

納米技術利用不當,會影響人類生存,會導致戰(zhàn)爭。

D.

如果真的任由未來的“納米機器人”發(fā)展,而人類不加以控制,這種機器人可能主宰這個世界。

(5)

請閱讀摘自《以納米丈量未來》中的一段文字,結合本文內(nèi)容,寫出你的探究結果。

模擬蓮花自清潔特性的機理,人類已經(jīng)制作出了“納米自潔領帶”以及各類紡織材料,這些材料具有防水、防油、殺菌、防輻射、防霉等特殊效果!傍B巢”頂棚所用的特殊納米防護涂層可經(jīng)受700攝氏度高溫,這樣能避免煙花燃放時對頂棚膜可能的損壞!瓏鴥(nèi)曾發(fā)現(xiàn)涂層材料軟聚丙烯酸酯含有的納米顆粒侵入浙江一家塑料廠的多名女工的肺部細胞,使她們患上類似塵肺病加肺結核癥狀的疾病。

(來源:2009年10月《瞭望東方周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5題。

①談飲茶,不妨從《紅樓夢》說起。
   ②曹雪芹在《紅樓夢》第41回中,寫了寶玉、黛玉、寶釵到櫳翠庵飲茶的情節(jié)。妙玉泡茶待客,泡的是君山名茶老君眉,盛茶的是瓟斝(bó jiǎ)、點犀(qiāo),煮的是陳年梅花雪水,泡出茶來,果然清醇無比。妙玉為什么要用梅花雪水泡茶呢?原來這里大有文章。
   ③水之于茶,關系極大。名茶名水才能雙美兼?zhèn)洌嗟靡嬲。所以古人對飲茶用水非常講究.唐代的陸羽,是一位品茶專家,世稱“茶圣”。他寫過一部《茶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研究飲茶的著作。其中把水分為三等:“山上水,江中水,井下水!边@山水即泉水,清冽甘美,泡茶自然格外相宜。清代乾隆皇帝命人用銀斗量泉水的輕重,品評天下名泉的高低。結果北京玉泉山水名列前茅,鎮(zhèn)江金山寺冷泉次之,無錫惠泉和杭州虎跑泉第三,從此玉泉遂有“天下第一泉”之稱。妙玉用的梅花雪水也叫“天泉”。宋代詞家辛棄疾云“細軍茶經(jīng)煮香雪”,這“香雪”二字,贊美了“天泉”的色味雙絕。
    ④妙玉給寶玉泡的茶是老君眉。這老君眉是名茶中的一品,如今叫珍眉,仍享有很高的聲譽。我國名茶的品種很多,諸如西湖龍井、黃山毛峰、六安瓜片、安溪鐵觀音和洞庭湖碧螺春等等,各具特色,愛好也因地因人而異。別的不談,如今單說這碧螺春的一段趣事。
    ⑤碧螺春產(chǎn)于太湖洞庭東山碧螺峰石壁上,經(jīng)沸水一泡,便浮起很多雪白茸毛,葉色嫩碧,氣味雋永,據(jù)說原是山中野茶,俗稱“嚇殺人香”?滴跄涎矔r,巡撫宋將軍將此茶獻上,康熙品嘗之后,覺得色味俱佳,但名字不雅,就給改為碧螺春。多少年來一直受到茶客的珍愛。
    ⑥在飲茶藝術中,茶具賞心悅目,能增加興味。我國的陶都,有不少制作精致的茶具。有人愛用紫砂茶具,覺得別有意趣,這是很有道理的。

⑦紫砂茶具產(chǎn)于明代萬歷年間,有個叫供春的人制作最精,世稱“供春壺”。紫砂壺有竹節(jié)、蓮藕、松段和仿商周古銅器等形狀的制品,砂質溫潤,古樸雅致。用久了,經(jīng)過長期摩挲,發(fā)出一種幽光,令人愛不釋手。紫砂壺泡茶能保持色澤鮮艷,香味純正,所謂“色味香皆蘊”,暑天盛茶隔夜不餿,是茶具中的上品。
    ⑧飲茶的好處很多,古書上早有記載!侗静菥V目》上說“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生百病,火降則上清矣”。當代醫(yī)家證實,茶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咖啡堿,咖啡堿能興奮神經(jīng)中樞,所以茶能提神醒腦,消除疲勞。此外,茶還能醒酒消食、去除炎癥,對口腔和腸胃輕度潰瘍有加速愈合的功效。近來醫(yī)學界還發(fā)現(xiàn),飲茶對消除環(huán)境污染和放射性物質的危害,也有積極的作用。但是患有心臟病和高血壓的人以少飲為宜,尤其不要飲濃茶。北京市場上有一種柿葉茶,能預防動脈硬化,降低血壓,據(jù)說還能防癌,可作為高血壓患者的飲料。至于風行廣州的王老吉涼茶,是清代嘉慶年間一位叫王老吉的醫(yī)生發(fā)明的,用金銀藤、崗梅根等十味中藥配方而成,有清暑解熱、消滯疏導、生津止渴的功能。北京遠郊山區(qū)有飲自制的棗茶和黃芩茶的,棗茶能鎮(zhèn)靜安神,黃芩茶清火明目,可謂茶中良藥了。
    ⑨我國飲茶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西漢王褒所著《僮約》,記載“武陽買茶”之句,唐代,茶已成為許多人家“一日不可無”之物了。如今,飲茶更為普遍,客來獻茶,已是我國人民交友待客的禮節(jié)。

1.閱讀全文,根據(jù)作者的說明思路填寫下表。

從《紅樓夢》說起→ 泡茶的水   →   ①(碧螺春)   →     茶具(②)  

→    ③       →我國飲茶的悠久歷史

答:①               ②                ③           

2.本文開頭引用《紅樓夢》中“櫳翠庵飲茶”的情節(jié),巧妙點出了“飲茶”的哪些本質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②段中的劃線句子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細閱讀課文第⑧自然段,說說飲茶有哪些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A.文章從《紅樓夢》中“櫳翠庵飲茶”的情節(jié)寫起,增強了趣味性。

B.文中引用唐代“茶圣”陸羽《茶經(jīng)》中的內(nèi)容是為了說明我國飲茶歷史的悠久。

C.文章引用文學作品對飲茶的描述和大量史實的記載,充分展現(xiàn)了我國飲茶文化的豐富內(nèi)涵。

D.飲茶在我國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唐代甚至成為人家“一日不可無”之物,盡管飲茶的好處很多,但并不適合所有人飲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題。(10分)

境與象 袁行霈

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的重要范疇。在西方文論里恐怕還難以找到一個與它相當?shù)母拍詈托g語。人或以為“意境”一詞創(chuàng)自王國維,其實不然。早在王國維提倡意境說之前,已經(jīng)有人使用意境一詞,并對詩歌的意境作過論述。研究意境固然不能拋開王國維的意境說,但也不可為它所困。從中國古典詩歌的創(chuàng)作實踐出發(fā),聯(lián)系古代文藝理論,我們可以在廣闊的范圍內(nèi)總結古代詩人創(chuàng)造意境的藝術經(jīng)驗,探索古典詩歌表現(xiàn)意境的藝術規(guī)律,為今天的詩歌創(chuàng)作和詩歌評論提供有益的借鑒。

意境是指詩人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讀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但是,所謂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的交融,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情景交融,這四個字本沒有什么不好,也許因為用濫了,反給人以膚淺的感覺。我所說的“主觀情意”,不只是“情”,而是包括了思想、感情、志趣、個性等許多因素。所以我有時索性用“情志”這個提法。我所謂“物境”也不等于“景”,“景”只是“物境”的一種,這是常識:無須贅言。至于意境相加則是一種很膚淺的說法,任何一部辭典,也不會把“交融”解釋為“相加”。意與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這個“意境”是一個新的生命,不明白這一點,就很難討論關于意境的其他問題了。

這里還有一個境和象的關系問題。劉禹錫所謂“境生于象外”常被人引用和發(fā)揮。然而,只要從中國古典詩歌的實際出發(fā)(而不是作概念的演繹),聯(lián)系自己欣賞詩歌的心理活動來考察這個問題,就不難發(fā)現(xiàn),境和象的關系并不這樣簡單,對劉禹錫這句話的發(fā)揮也未必符合他的原意。若論境與象的關系,首先應當承認境生于象,沒有象就沒有境。劉禹錫雖然說“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認這一點。細讀其《董氏武陵集紀》全文,其中有一段話稱贊董鋌的詩:“心源為爐,筆端為炭,鍛煉元本,雕礱(lóng磨)群形,糾紛舛(chuǎn錯誤,錯亂)錯,逐意奔走!笨梢妱⒂礤a也十分重視象的攝取與加工。

可是,境生于象只說到了問題的一個方面,還有另一個方面就是境超乎象。由象生成的境,并不是一個個象的和,而是一種新的質。意境超出于具體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體的時間與空間,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由象到境,猶如從地面飛升到天空。人站在地上,被周圍的東西包圍著、壅塞著,所看到的是一些具體的景物。一旦翱翔于廣袤的天空,就能看到超越于具體景物的一片氣象。杜甫登上高高的慈恩寺塔,“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借用這兩句詩可以說明超乎象而進入境的情況。沒有大地就沒有飛升的起點,但不飛離地面也不能進入意境。善于讀詩和鑒賞詩的人都有類似的體驗,讀詩進入意境的時候,自己的心好像長上了翅膀,自由地飛翔于一個超越時空的無涯無涘的世界之中。

所謂境超乎象,并不意味著意境的形成必須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確,英美意象派所講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藝術形象,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幾近之。但中國一向對意象的理解卻不限于此,那種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只要是熟悉中國詩歌的人都知道,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諸如:“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薄按竽聼熤保L河落日圓!薄肮路h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薄凹娂娔貉┫罗@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薄搬纷诜蛉绾,齊魯青未了!薄盁o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薄皹谴寡┕现薅,鐵馬秋風大散關!币陨线@些最見意境的詩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把英美意象派所講的意象硬搬過來套在中國傳統(tǒng)詩歌的意境上,總顯得不那么合身。

總之,境與象的關系全面而確切的表述應該是:                  。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組合之后的升華。意象好比細微的水珠,意境則是飄浮于天上的云。云是由水珠聚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聚為云,則有了云的千姿百態(tài)。那飄忽的、變幻的、色彩斑斕、千姿百態(tài)的云,它的魅力恰如詩的意境。這恐怕是每一個善于讀詩,可以與之談詩的人都會有的體驗。

1..下列說法,與文章內(nèi)容不相符合的一項是  (   )

A.詩歌的意境不是詩人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的簡單組合,而是兩者交融后所形成的能讓讀者陶醉其中的新的審美境界。

B.談論境和象的關系,必須承認“境生于象”;而劉禹錫所說的“境生于象外”,是否認了“沒有象就沒有境”這個關系。

C.大凡善于讀詩的人都會有這樣的體驗:詩歌的意境,恰如廣袤無垠的世界,讀者的心就如長了翅膀,自由翱翔其間。

D.生硬地搬用英美意象派的“意象”理論來解釋和欣賞中國古典詩歌的意境,顯然并不完全符合中國古典詩歌的實際。

2..對文中材料的使用,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引用“心源為爐,筆端為炭……逐意奔走”,意在證明長期以來人們對劉禹錫“境生于象外”的理解和發(fā)揮是正確的。

B.借用杜甫“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這兩句詩,意在形象地闡述“境生于象又超乎象”這一詩歌意境鑒賞理論。

C.用“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等最見意境的詩句,是為了說明中國古典詩歌在意境創(chuàng)造方面的資源是豐富多樣的。

D.用“意象好比細微的水珠,意境則是飄浮于天上的云”這一比喻是為了形象描述詩歌意象審美活動時的心理體驗。

3..文中畫線處填上最恰當?shù)木渥邮牵?nbsp;     )(2分)

A.境生于象外

B.境超乎象

C.境生于象而超乎象

D.一個個象的和即境

4..作者在文中對哪些觀點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請分點列出這些觀點。(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3屆溫州育英實驗學校初二實驗班秋季9月月考語文試卷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題。(10分)

境與象 袁行霈

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的重要范疇。在西方文論里恐怕還難以找到一個與它相當?shù)母拍詈托g語。人或以為“意境”一詞創(chuàng)自王國維,其實不然。早在王國維提倡意境說之前,已經(jīng)有人使用意境一詞,并對詩歌的意境作過論述。研究意境固然不能拋開王國維的意境說,但也不可為它所困。從中國古典詩歌的創(chuàng)作實踐出發(fā),聯(lián)系古代文藝理論,我們可以在廣闊的范圍內(nèi)總結古代詩人創(chuàng)造意境的藝術經(jīng)驗,探索古典詩歌表現(xiàn)意境的藝術規(guī)律,為今天的詩歌創(chuàng)作和詩歌評論提供有益的借鑒。

意境是指詩人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讀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但是,所謂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的交融,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情景交融,這四個字本沒有什么不好,也許因為用濫了,反給人以膚淺的感覺。我所說的“主觀情意”,不只是“情”,而是包括了思想、感情、志趣、個性等許多因素。所以我有時索性用“情志”這個提法。我所謂“物境”也不等于“景”,“景”只是“物境”的一種,這是常識:無須贅言。至于意境相加則是一種很膚淺的說法,任何一部辭典,也不會把“交融”解釋為“相加”。意與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這個“意境”是一個新的生命,不明白這一點,就很難討論關于意境的其他問題了。

這里還有一個境和象的關系問題。劉禹錫所謂“境生于象外”常被人引用和發(fā)揮。然而,只要從中國古典詩歌的實際出發(fā)(而不是作概念的演繹),聯(lián)系自己欣賞詩歌的心理活動來考察這個問題,就不難發(fā)現(xiàn),境和象的關系并不這樣簡單,對劉禹錫這句話的發(fā)揮也未必符合他的原意。若論境與象的關系,首先應當承認境生于象,沒有象就沒有境。劉禹錫雖然說“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認這一點。細讀其《董氏武陵集紀》全文,其中有一段話稱贊董鋌的詩:“心源為爐,筆端為炭,鍛煉元本,雕礱(lóng磨)群形,糾紛舛(chuǎn錯誤,錯亂)錯,逐意奔走。”可見劉禹錫也十分重視象的攝取與加工。

可是,境生于象只說到了問題的一個方面,還有另一個方面就是境超乎象。由象生成的境,并不是一個個象的和,而是一種新的質。意境超出于具體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體的時間與空間,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由象到境,猶如從地面飛升到天空。人站在地上,被周圍的東西包圍著、壅塞著,所看到的是一些具體的景物。一旦翱翔于廣袤的天空,就能看到超越于具體景物的一片氣象。杜甫登上高高的慈恩寺塔,“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借用這兩句詩可以說明超乎象而進入境的情況。沒有大地就沒有飛升的起點,但不飛離地面也不能進入意境。善于讀詩和鑒賞詩的人都有類似的體驗,讀詩進入意境的時候,自己的心好像長上了翅膀,自由地飛翔于一個超越時空的無涯無涘的世界之中。

所謂境超乎象,并不意味著意境的形成必須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確,英美意象派所講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藝術形象,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幾近之。但中國一向對意象的理解卻不限于此,那種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只要是熟悉中國詩歌的人都知道,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諸如:“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薄按竽聼熤保L河落日圓!薄肮路h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薄凹娂娔貉┫罗@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薄搬纷诜蛉绾危R魯青未了。”“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薄皹谴寡┕现薅,鐵馬秋風大散關!币陨线@些最見意境的詩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把英美意象派所講的意象硬搬過來套在中國傳統(tǒng)詩歌的意境上,總顯得不那么合身。

總之,境與象的關系全面而確切的表述應該是:                  。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組合之后的升華。意象好比細微的水珠,意境則是飄浮于天上的云。云是由水珠聚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聚為云,則有了云的千姿百態(tài)。那飄忽的、變幻的、色彩斑斕、千姿百態(tài)的云,它的魅力恰如詩的意境。這恐怕是每一個善于讀詩,可以與之談詩的人都會有的體驗。

1..下列說法,與文章內(nèi)容不相符合的一項是  (   )

A.詩歌的意境不是詩人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的簡單組合,而是兩者交融后所形成的能讓讀者陶醉其中的新的審美境界。

B.談論境和象的關系,必須承認“境生于象”;而劉禹錫所說的“境生于象外”,是否認了“沒有象就沒有境”這個關系。

C.大凡善于讀詩的人都會有這樣的體驗:詩歌的意境,恰如廣袤無垠的世界,讀者的心就如長了翅膀,自由翱翔其間。

D.生硬地搬用英美意象派的“意象”理論來解釋和欣賞中國古典詩歌的意境,顯然并不完全符合中國古典詩歌的實際。

2..對文中材料的使用,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引用“心源為爐,筆端為炭……逐意奔走”,意在證明長期以來人們對劉禹錫“境生于象外”的理解和發(fā)揮是正確的。

B.借用杜甫“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這兩句詩,意在形象地闡述“境生于象又超乎象”這一詩歌意境鑒賞理論。

C.用“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等最見意境的詩句,是為了說明中國古典詩歌在意境創(chuàng)造方面的資源是豐富多樣的。

D.用“意象好比細微的水珠,意境則是飄浮于天上的云”這一比喻是為了形象描述詩歌意象審美活動時的心理體驗。

3..文中畫線處填上最恰當?shù)木渥邮牵?nbsp;     )(2分)

A.境生于象外

B.境超乎象

C.境生于象而超乎象

D.一個個象的和即境

4..作者在文中對哪些觀點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請分點列出這些觀點。(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