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故曰,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請在這里輸入關鍵詞: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

故曰,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08年湖北省鄂州市初中畢業(yè)升學統(tǒng)一考試、語文試卷 題型:022

故曰,________,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兩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江蘇省徐州市豐縣修遠雙語學校2012屆九年級第二次質(zhì)量檢測語文試題 題型:022

故曰,________,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07年湖北省鄂州市初中升學考試樣卷、語文試卷 題型:022

故曰:________,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兩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一課一練 開明 初三(上下) 題型:048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力。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多助之至,□□□□。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1.按課文填寫文段中空缺的字。

2.上文下劃線的句子是從反面說的,它的正面意思是________,它要說明的觀點是________。

3.文中的“君子”是指________。

4.這段話概括了取得戰(zhàn)爭勝利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5.把“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初三語文模擬考試 題型:022

根據(jù)課文填寫下列古詩文名句:

故曰:________,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含義。(3分)

A、非不深也(      )  B、而去之(       )  C、以天下之所(        )

7、下列各組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道:得道者多助。策之不以其道。 B、去:委而去之。去國懷鄉(xiāng)。

C、至:比至陳。寡助之至。       D、之:攻親戚之所畔。輟耕之壟上始齔。

8、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A、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譯:                                                             

B、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

譯:                                                             

9.上文第④段開頭的排比句從反面否定了什么觀點?(3分)
 答:                                                                

10、“君子戰(zhàn)必勝”的條件是什么?(3分)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

①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④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

(1)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               )

(2)然而不勝,是天時不如地利 (                    )

(3)非不深也 (                   )

(4)而去之 (                   )

2、翻譯下面的句子。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3、“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指的是(       )

A、正確的道理                     B、統(tǒng)治的方法

C、“地利”與“人和”              D、施行仁政的治國之道

4、請你根據(jù)文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這句話的內(nèi)容,聯(lián)系歷史或現(xiàn)實,舉一個這樣的事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8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乏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1

1  請將這則短文的論點寫在下面。

2  翻譯下面的句子。

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3  文中的“君子”指誰?

4  從本文可以看出,決定戰(zhàn)爭勝利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主要的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1)

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_____家、_________家,是_________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2)

注音

(    。     ∮H (    。

(3)

解釋加點的字。

寡助之 (    。      天下 之(   。

國不以山溪之險(    。⊥煜虏 兵革之利(  。

(4)

翻譯下列句子。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5)

請根據(jù)文意排列下述四者之間的層遞因果關系。

a、域民、固國、威天下  b、得道  c、戰(zhàn)必勝  d、多助

_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_ (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