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下面沒有錯別字的一組 |
A.得天獨厚 迎刃而解 再劫難逃 臭名昭著 B.杳無音信 橫亙千里 可歌可氣 懸而未決 C.防不勝防 談虎色變 改邪歸正 別出心裁 D.添衣無縫 鞠躬盡瘁 逆來順受 揮灑自如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福建省期末題 題型:單選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月考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題。(9分)
“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蹦哉f ① “當代文壇沒有出現(xiàn)大作家,才使我這樣的人得以成名。這一點必須非常清楚。一些人比我有才華,個人經(jīng)驗比我豐富,但是沒能在文學上獲得太大míng shēng ,是機遇的原因。從這一點來講我非常xìng yùn 。所以要經(jīng)常向別人學習,不要忘本�!敝钡浇裉欤�(jīng)常提醒自己,一定要高度地保持頭腦冷靜。“不能因為名聲大一點就 ② (A目空一切 B妄自菲薄),應該對別的作家、別人的作品持有zūn jìng 的態(tài)度,不是偽裝,而是發(fā)自內心。只有看到別人的長處,你才有可能進步�!�
1. 根據(jù)拼音填寫正確的詞語:(3分)
míng shēng xìng yùn zūn jìng
![]() | ![]() | ![]() |
2.在橫線①處填上正確的標點符號。(1分)
①處的標點應是 。
3. ②處的應填的成語是 (1分)
4.喜聞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錦江中學掀起了一股“讀名著,誦經(jīng)典”的熱潮,請你完成下面的任務。
(1)錦江中學團委決定邀請鄧露參加本次活動,下面是小強同學擬寫的請柬,在內容和格式上各有一處錯誤,請修改。 (2分)
|
(2)七(1)班班委也積極組織本班學生認真閱讀名著和經(jīng)典,開展讀書活動。請仿照下面例子,再制定兩個“活動方案”。(2分)
活動方案1:進行“名著伴我成長”征文競賽
活動方案2:舉行“唐詩宋詞”詩歌朗誦會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通用奧林匹克ABC卷及解析(初二語文)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說明文,完成下面各題。
對稱,是自然界一種普遍而又奇妙的現(xiàn)象。鑲嵌天際的恒星、行星呈球狀對稱;小巧玲瓏的雪花,精巧細膩的蜂巢呈平面對稱;大多數(shù)花朵呈輻射對稱;有中央葉脈的葉片呈左右對稱,人和鳥獸的五官、四肢左右無不對稱。
對稱能給人以整齊、沉靜、穩(wěn)重的美感,但由此也造成變化少、不自由的狀況,對稱限制了靈動和飛躍。曹雪芹是古代第一個對“對稱”顯得不安分的人。如他筆下的芳官,連戴耳環(huán)也是一邊大一邊小的,顯得錯落有致,別有一番風韻。事實上,正如古代有位哲學家所說,世界上沒有兩樣完全相同的東西,仔細觀察有中脈葉子的細微結構,兩邊葉脈的數(shù)量和頒都是不同的。絕大多數(shù)人的面部發(fā)育也不對稱,66%的人的左耳稍大于右耳,56%的人右眼略大,59%的人右半側臉較大,人的軀干、四肢也不完全對稱,左肩往往較高。75%的人右側上肢較左側長。人的兩手的掌紋,不但細脈絡不同,粗紋也不完全一樣。可以說,生物界里的不對稱是絕對的,而對稱是相對的。實驗研究證明,這是由于細胞內原生質的不對稱所引起的。從生物體內蛋白質等物質分子結構可清楚地看到,原生質一般呈不對稱的結構形式。研究發(fā)現(xiàn),不對稱原生質的新陳代謝,比起左右結構相等的化學物至少要快3倍。由此可見,不對稱性對生命的進化有重要意義。自然界的發(fā)展,正是一個對稱性不斷減少的過程。
對稱,又不完全對稱,這就是瑰麗多姿的自然界。
1、在括號里寫出多音字的讀音,在橫線上組詞。
(1)稱(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脈( �。_______( �。_______
2、區(qū)分下列形近字,在括號里注音,在橫線上組詞。
3、第一自然段擺出自然界對稱的主要類型有幾種?選出正確的一項。
[ ]
4、第一自然段給對稱分類的標準是什么?文中畫線部分所舉的例子各屬于第一自然段中所說的哪些種對稱類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自然段中加粗的“這”指代的內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全文的整體結構是
[ ]
7、對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瑰麗多姿的自然界的對稱是絕對的,不是相對的。
B.生物界的對稱是相對的,不對稱是絕對的。
C.自然界是一個對稱而又不完全對稱的統(tǒng)一體。
D.不對稱性對生命的進化有重要的意義。
8、造成生物界不對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話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比起左右結構相等的化學物至少要快3倍”,句子中的“至少”用與不用,在表達效果上有什么區(qū)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選文,完成后面題目。
《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言(節(jié)選)在四千余年古國的中國,散文的內容自然早已發(fā)達到了五花八門,無以復加。我們只須一翻開桐城派正宗的《古文辭類纂》來看,曰論辯,曰序跋,曰奏議……一直到辭賦哀祭之類,它的內容①真富麗錯綜,活像一部二十四史零售的百貨商店。這一部《古文辭類纂》所以風行二百余年,到現(xiàn)在還有人在那里感激涕零的理由,一半雖在它的材料的豐富,但一半也在它的分門別類,能以一個類名來決定內容②。但言為心聲,人心不同又各如其面,想以外形的類似而來斷定內容的全同,是等于醫(yī)生以穿在外面的衣服而來推論人體的組織;我們不必引用近代修辭學的分類來與它對比,就有點覺得靠不住了。所以近代的選家就更進了一步,想依文章本體的內容③,來分類而辨體。于是乎近世論文章內容者,就又把散文分成了描寫、敘事、說明、論理的四大部類;還有人想以實寫、抒情、說理的三項來包括。
從文章的本體來看,當然是以后人分類方法為合理而簡明;但有些散文,是既說理而又抒情,或再兼以描寫記敘的,到這時候,你若想把它們來分類合并,當然又覺得困難百出了,所以我們來論散文的內容,就打算先避掉這分類細敘的方法。
我以為一篇散文的最重要的內容,第一要尋這“散文的心”;照中國舊式的說法,就是一篇文章的大意,大約就是這“散文的心”了。有了這“散文的心”,然后方能求散文的體,就是如何能把這心盡情地表現(xiàn)出來的最適當?shù)呐帕信c方法。到了這里,文字的新舊等工具問題,方始出現(xiàn)。
中國古代的國體組織,社會沿襲,以及宗族思想等等,都是先我們之生而存在的一層固定的硬殼。這一層硬殼上的三大厚柱,叫作尊君、衛(wèi)道與孝親;經(jīng)書所教的是如此,社會所重的亦如此,我們不說話不行事則已,若欲說話行事,就不能離反這三條教條,做文章的時候,自然更加要嚴守著這些古圣昔賢的明訓了。這些就是從秦漢以來的中國散文的內容,就是我所說的從前的“散文的心”。
從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從前的散文的體也是一樣。行文必崇尚古雅,模范須取諸六經(jīng);不是前人用過的字,用過的句,絕對不能任意造作,甚至于之乎也者等一個虛字,也要用得確有出典,嗚呼嗟夫等一聲浩嘆,也須古人嘆過才能啟口。此外的起承轉合,伏句提句結句等種種法規(guī),更加可以不必說了,一行違反,就不成文;你想,在這兩重桎梏之下,我們還寫得出好的散文來么?
(1)第1段有三個序號標出的“內容”,它們的所指是否相同?
①和②________�! 、诤廷踎_______�! 、俸廷踎_______。
(2)第3段中,作者提出“有了這‘散文的心’,然后方能求散文的體”。他所說的“心”,我們現(xiàn)在通常稱之為________;他所說的“體”,不完全等于“體裁”,應該是我們現(xiàn)在常說的________;至于他所說的“文字的新舊等工具問題”,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________的問題。
(3)文中的“兩重桎梏”分別指的是什么?
第一重指________。(不超過8個字)
第二重指________。(不超過14個字)
(4)文中《古文辭類纂》,作者雖然沒有完全否定,但也并不是。感激涕零,的人,因為他對這部書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48個字)。
(5)關于中國新文學的散文的“心”,根據(jù)選文推斷,下列說法中符合作者觀點的兩項是
[ ]
A.應該表現(xiàn)作者個性
B.應該內容形式統(tǒng)一
C.應該反對封建教條
D.應該反映民族文化
E.應該突破兩重桎梏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二00六年中考語文模擬試題 題型:048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鎮(zhèn)長的總結報告
林木
三農會議閉幕式上午8:00準時在鎮(zhèn)大會堂舉行,主要議程是由資深的王鎮(zhèn)長做總結報告。
主持人:“下面,熱烈歡迎我們德高望重的王鎮(zhèn)長給我們做總結報告——”
全場掌聲雷動。
王鎮(zhèn)長穿著一身意大利品牌正裝,挺著微微發(fā)福的肚皮,像來訪的國賓似的,揮手走上臺來,在主席位置站定,雙手下壓,示意臺下停止鼓掌,然后理了理那油光可鑒的飛機頭,順手將話筒嘴兒向上扳了扳,輕輕地干咳了一聲,開了腔——
“同志們,歷時3天的三農會議,于今天勝利閉幕了——”
全場300多位村鎮(zhèn)干部起立鼓掌。
主持人:“請大家坐下——”
王鎮(zhèn)長精神矍鑠,面帶笑容,等全場安定下來,又接著講——
“我們的會議,貫徹了上級有關部門的重要指示精神,重點傳達了市委主要領導的重要講話原文,通過討論消化,充實了我們的精神,鼓舞了我們的斗志,引起了我們的高度重視,我們一定要全面落實,不折不扣地完成使命……”
主持人將一瓶礦泉水打開,送到了王鎮(zhèn)長的手邊,王鎮(zhèn)長接過來,淺淺咂了一口,從嗓子眼里擠出了矯揉造作的柔美情調——
“當然,我們在前一段時間,的確是存在有某些問題,我們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嚴肅處理……”
說到這里,王鎮(zhèn)長停了下來,全場一片寂靜……突然,他兩眼圓睜,脖子揚起,用高亢的音調,滿懷激情地說——
“同志們,經(jīng)過多方面的努力,我們在前一段時期的三農工作中,特別是招商引資方面,已經(jīng)基本上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在主持人的帶動下,全場又一次熱烈鼓掌。
王鎮(zhèn)長對臺下擺了兩下手,會場頓時鴉雀無聲
王鎮(zhèn)長端起了礦泉水,又慢慢地咂了兩口,放下了瓶子,理了理話筒線,接著說:“雖然……我們的力度……還不……盡如人意,某些企業(yè),出現(xiàn)了……負——增長……“
王鎮(zhèn)長語調哽咽……驀地,他揚起嗓子,舉起了左手說:“但是——我們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王鎮(zhèn)長的亮相定格了10秒鐘,全場的掌聲就這樣持續(xù)著,一直到王鎮(zhèn)長揮著手走下主席臺。
主持人:“大家靜一靜……靜一靜……同志們——王鎮(zhèn)長的報告,非常及時,非常精彩,非常重要,是我們,今后的,工作的開展的,指導思想……為了吃透王鎮(zhèn)長今天講話的主要精神,現(xiàn)在我宣布——大家到鎮(zhèn)北弘美大酒店三樓餐廳分組進行討論……大家靜一靜……靜一靜……大家按飯桌上貼的名單就坐……大家靜一靜……靜一靜……討論到11:30,原地就餐——
全場沸騰,叫好聲,敲椅聲響成一片。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牵ǎǎ?分)
A.這篇小小說不足千字,但題材重大,反映了深刻的社會現(xiàn)實,諷刺了當今社會上部分官員不務實、回避問題的錯誤做法。
B.模式化的總結報告,這類事情我們司空見慣,但作者是從一個嶄新的角度,把它放在具體的三農會議上去寫的。
C.這篇小小說寫王鎮(zhèn)長時綜合運用了動作、肖像、心理、語言等方面的細節(jié)描寫,使這個形象個性鮮明、血肉豐滿。
D.在這篇小小說中,主持人是一個次要人物,沒有他,對小小說的結構沒什么影響。
E.作者寫王鎮(zhèn)長登臺時,從對王鎮(zhèn)長的肖像打扮和幾個小動作的描寫中,就透露出了王鎮(zhèn)長的身份、修養(yǎng)、工作作風,也流露出了作者對他的憎惡。
2.王鎮(zhèn)長的總結報告有什么樣的特點?你認為這反映了一種怎樣的社會現(xiàn)象?(6分)
3.王鎮(zhèn)長作報告就像在演戲,內容不變,程序固定,但作者卻把王鎮(zhèn)長作報告時的神情變化寫得有起伏有變化,請結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
4.小說寫到王鎮(zhèn)長走下主席臺就完全可以結束了,但作者又加上了后兩段,請聯(lián)系全文思考,這兩段可不可以刪掉。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觀點和理由。(8分)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3屆上海市閔行區(qū)九年級中考一模(期末)考試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小題(26分)
別把我當陌生人
①去年夏天,我去新疆開一個筆會。想要看看沿途不同區(qū)域間的風景,決定去時坐火車。三千多公里的路途,沒有同伴。記住,路上,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不要接受陌生人給你的一切食物和飲料!只要離開位子,回來時一定要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出發(fā)前,老公反復叮囑我。
②剛走進包廂的一瞬間,一個男人也進來了,身后有個四五歲的小姑娘,大概是他女兒,我心里稍稍平靜了些。隨后,一個十歲左右的小男孩蹦蹦跶跶地過來了,他媽媽緊跟在后面。整體環(huán)境不錯,我精神放松了很多。
③晚上10點多,該休息了。鎖好門,我把手提包壓在枕頭下面。不知不覺,已到深夜。人們都睡熟了。突然,我在似睡非睡中聽到窸窸窣窣開鎖的響動,接著,嘩啦一聲,門被打開。我猛地打了個激靈,心跳到了嗓子眼兒。我看到,一個黑乎乎的腦袋探了進來,身體還在外面。不好,一定是小偷!借著通道幽暗的燈光,可以看到那個男人十分高大,樣子很兇悍。此時,包廂里其他人還在熟睡。我嚇得渾身哆嗦,頭皮發(fā)麻。他打探一番后,擠進門內。我不知從哪里來了勇氣,頓時從鋪上彈坐起來,大喝一聲:“干什么的?”“我,我上車呀�!蹦莻€男人被我的喊聲嚇了一跳。他將行李拖了進來。原來真是上車的。虛驚一場!那個人在半夜上車,身子還沒進來,頭就伸進來打探,恐怕也擔心車廂內有“恐怖分子”。
④昏昏沉沉的一夜過去了。早晨醒來,趕緊摸了摸枕頭下面,包還在。天已大亮,拉開窗簾,一片片赤裸的黃土坡,被疾馳的列車拋在身后,到陜西境內了。隨便吃了早點,又躺下看書。中間出去了幾次,回來后,我嚴格按照老公囑咐的去做,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包廂里,孩子們在嬉鬧,大人們都很安靜。當我拿出零食吃的時候,挺想給那兩個孩子�?晌覜]有。我想,上車前,他們的父母一定無數(shù)次告誡他們,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我害怕遭遇被拒絕的尷尬。
⑤“阿姨,你怎么躺了半天也不下來玩兒?”下鋪的小姑娘仰著臉,忽閃著大眼睛笑著對我說。孩子把我從鋪上喚下來,我就和他們幾個聊了會兒。小姑娘的爸媽都在烏魯木齊做生意,老家是河北滄州的,孩子經(jīng)常跟著奶奶,這次,爸爸回來接她到新疆。中年婦女是甘肅酒泉人,丈夫在石家莊陸軍學院教學,孩子在石家莊上小學。孩子剛放暑假,她帶著孩子一起回酒泉探親。半夜上車的男人,是河南的,做玉石生意。大人聊天,孩子也不閑著,小姑娘唱歌,小男孩兒講故事,我們的小房間里顯得很熱鬧。
⑥“阿姨,吃荔枝吧!”小姑娘用她胖嘟嘟的小手遞給我一顆飽滿的荔枝。我愣了一下,趕忙說了聲謝謝,接過荔枝,手有些顫抖,還有些僵硬。突然間,覺得非常慚愧。上車快一天了,我們都是各吃各的東西,誰都沒給過孩子。拿著荔枝,我不敢面對孩子天真無邪、清澈透亮的眼睛。和孩子比起來,大人的世界多么復雜,充滿著猜忌。孩子給每個人都發(fā)了一顆荔枝,沒有人拒絕她。看著大家一起分享著她的甜蜜,她笑得眼睛像彎彎的月亮湖。
⑦那顆荔枝,我一直攥在手里,舍不得吃。小小的荔枝,如同兩個世界的縮影。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飾,堅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晶透, , 。孩子善良晶瑩的心,像一把鑰匙,開啟了大人的心門,讓彼此間敞亮了。我們的小包廂漸漸成了快樂的大家庭,美食共享,格外香甜。我把最好吃的都留給了小姑娘,還讓她坐在我腿上,給她講故事,把她原來松散的頭發(fā)編成漂亮的小辮,拍了很多照片。孩子對我也越來越依戀,一會兒看不見,就到處找�;蛟S是她離開媽媽太久了,我是個母親,身上有媽媽的味道。那天夜里,她是在我懷里睡著的。
⑧第三日清晨,越過上千里寸草不生的茫茫戈壁灘,終于看到了茂密的樹林�!翱炜�,天山!”人們指著遠處峻拔高聳、白雪皚皚的群峰喊著。終點站快到了,可我的心里卻平添了一絲悵惘。車停了。人們潮水般從車身里漫出來。我抱著小姑娘,她爸爸幫我提著大行李箱。孩子緊緊摟著我的脖子,趴在我肩上。出站了,外面人頭攢動。小姑娘的爸爸停下來,和我一起尋找接站的人。終于看到會務組的牌子了。
⑨要分別了。我依舊緊緊抱著孩子,我們臉貼臉。她父親將她抱走那一刻,她哭著大聲喊“阿姨”!我心里好難受,背過身。
⑩手機響了,收到朋友發(fā)來的短信:出門在外一定要小心,不要輕易和陌生人說話,不要接受陌生人給你的任何食物和飲品!我笑了笑,走進人海中……
【小題1】第③段畫線句子運用了 修辭手法,表達效果是 。(3分)
【小題2】第⑥段“我”的手既“顫抖”又“僵硬”,原因是 。(4分)
【小題3】根據(jù)第⑦段內容,在該段劃線處填入恰當?shù)脑~語。(2分)
小小的荔枝,如同兩個世界的縮影。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飾,堅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晶透, , 。
【小題4】根據(jù)文章內容完成下表。(6分)
【小題5】對本文寫作意圖理解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nbsp; )(3分)
A.贊美孩子的世界是簡單的,充滿愛意。 |
B.倡導人人都應“別把我當陌生人”。 |
C.揭示孩子的世界給成人世界的啟示。 |
D.我對復雜成人世界的擔憂。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2-2013學年上海市閔行區(qū)九年級中考一模(期末)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小題(26分)
別把我當陌生人
①去年夏天,我去新疆開一個筆會。想要看看沿途不同區(qū)域間的風景,決定去時坐火車。三千多公里的路途,沒有同伴。記住,路上,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不要接受陌生人給你的一切食物和飲料!只要離開位子,回來時一定要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出發(fā)前,老公反復叮囑我。
②剛走進包廂的一瞬間,一個男人也進來了,身后有個四五歲的小姑娘,大概是他女兒,我心里稍稍平靜了些。隨后,一個十歲左右的小男孩蹦蹦跶跶地過來了,他媽媽緊跟在后面。整體環(huán)境不錯,我精神放松了很多。
③晚上10點多,該休息了。鎖好門,我把手提包壓在枕頭下面。不知不覺,已到深夜。人們都睡熟了。突然,我在似睡非睡中聽到窸窸窣窣開鎖的響動,接著,嘩啦一聲,門被打開。我猛地打了個激靈,心跳到了嗓子眼兒。我看到,一個黑乎乎的腦袋探了進來,身體還在外面。不好,一定是小偷!借著通道幽暗的燈光,可以看到那個男人十分高大,樣子很兇悍。此時,包廂里其他人還在熟睡。我嚇得渾身哆嗦,頭皮發(fā)麻。他打探一番后,擠進門內。我不知從哪里來了勇氣,頓時從鋪上彈坐起來,大喝一聲:“干什么的?”“我,我上車呀�!蹦莻€男人被我的喊聲嚇了一跳。他將行李拖了進來。原來真是上車的。虛驚一場!那個人在半夜上車,身子還沒進來,頭就伸進來打探,恐怕也擔心車廂內有“恐怖分子”。
④昏昏沉沉的一夜過去了。早晨醒來,趕緊摸了摸枕頭下面,包還在。天已大亮,拉開窗簾,一片片赤裸的黃土坡,被疾馳的列車拋在身后,到陜西境內了。隨便吃了早點,又躺下看書。中間出去了幾次,回來后,我嚴格按照老公囑咐的去做,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包廂里,孩子們在嬉鬧,大人們都很安靜。當我拿出零食吃的時候,挺想給那兩個孩子�?晌覜]有。我想,上車前,他們的父母一定無數(shù)次告誡他們,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我害怕遭遇被拒絕的尷尬。
⑤“阿姨,你怎么躺了半天也不下來玩兒?”下鋪的小姑娘仰著臉,忽閃著大眼睛笑著對我說。孩子把我從鋪上喚下來,我就和他們幾個聊了會兒。小姑娘的爸媽都在烏魯木齊做生意,老家是河北滄州的,孩子經(jīng)常跟著奶奶,這次,爸爸回來接她到新疆。中年婦女是甘肅酒泉人,丈夫在石家莊陸軍學院教學,孩子在石家莊上小學。孩子剛放暑假,她帶著孩子一起回酒泉探親。半夜上車的男人,是河南的,做玉石生意。大人聊天,孩子也不閑著,小姑娘唱歌,小男孩兒講故事,我們的小房間里顯得很熱鬧。
⑥“阿姨,吃荔枝吧!”小姑娘用她胖嘟嘟的小手遞給我一顆飽滿的荔枝。我愣了一下,趕忙說了聲謝謝,接過荔枝,手有些顫抖,還有些僵硬。突然間,覺得非常慚愧。上車快一天了,我們都是各吃各的東西,誰都沒給過孩子。拿著荔枝,我不敢面對孩子天真無邪、清澈透亮的眼睛。和孩子比起來,大人的世界多么復雜,充滿著猜忌。孩子給每個人都發(fā)了一顆荔枝,沒有人拒絕她�?粗蠹乙黄鸱窒碇奶鹈郏Φ醚劬ο駨潖澋脑铝梁�。
⑦那顆荔枝,我一直攥在手里,舍不得吃。小小的荔枝,如同兩個世界的縮影。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飾,堅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晶透, , 。孩子善良晶瑩的心,像一把鑰匙,開啟了大人的心門,讓彼此間敞亮了。我們的小包廂漸漸成了快樂的大家庭,美食共享,格外香甜。我把最好吃的都留給了小姑娘,還讓她坐在我腿上,給她講故事,把她原來松散的頭發(fā)編成漂亮的小辮,拍了很多照片。孩子對我也越來越依戀,一會兒看不見,就到處找。或許是她離開媽媽太久了,我是個母親,身上有媽媽的味道。那天夜里,她是在我懷里睡著的。
⑧第三日清晨,越過上千里寸草不生的茫茫戈壁灘,終于看到了茂密的樹林�!翱炜矗焐�!”人們指著遠處峻拔高聳、白雪皚皚的群峰喊著。終點站快到了,可我的心里卻平添了一絲悵惘。車停了。人們潮水般從車身里漫出來。我抱著小姑娘,她爸爸幫我提著大行李箱。孩子緊緊摟著我的脖子,趴在我肩上。出站了,外面人頭攢動。小姑娘的爸爸停下來,和我一起尋找接站的人。終于看到會務組的牌子了。
⑨要分別了。我依舊緊緊抱著孩子,我們臉貼臉。她父親將她抱走那一刻,她哭著大聲喊“阿姨”!我心里好難受,背過身。
⑩手機響了,收到朋友發(fā)來的短信:出門在外一定要小心,不要輕易和陌生人說話,不要接受陌生人給你的任何食物和飲品!我笑了笑,走進人海中……
1.第③段畫線句子運用了 修辭手法,表達效果是 。(3分)
2.第⑥段“我”的手既“顫抖”又“僵硬”,原因是 。(4分)
3.根據(jù)第⑦段內容,在該段劃線處填入恰當?shù)脑~語。(2分)
小小的荔枝,如同兩個世界的縮影。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飾,堅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晶透, , 。
4.根據(jù)文章內容完成下表。(6分)
5.對本文寫作意圖理解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nbsp; )(3分)
A.贊美孩子的世界是簡單的,充滿愛意。
B.倡導人人都應“別把我當陌生人”。
C.揭示孩子的世界給成人世界的啟示。
D.我對復雜成人世界的擔憂。
6.作者寫了孩子改變成人的故事,為什么還要在第③段寫兩個成人見面的場景?結合全文,從內容和結構兩個角度,說說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80字左右)(8分)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文,完成小題(26分)
藍色蘿卜
畢淑敏
1有一天,我到商場的玩具柜臺,為朋友的孩子過生日準備一份禮物�?偸悄貌欢ㄖ饕�,挑來選去,很費時間,就聽到了如下一番談話。
2一位老婦人交了錢,把售貨員為她精心捆好的橡皮泥桶抱著,預備離去。售貨員向她揚揚手說,您老多保重吧。三十多歲的兒子,您還要為他買橡皮泥,該不會是有什么吧?老婦人笑了,說,謝謝你的關心。不過我的兒子并沒有什么病,他很好,很健康,是個很棒的電腦工程師。
3老婦人說,我兒子小的時候,手很巧。有一天,他捏了一個大蘿卜,圓圓的,紅紅的,上面還長著翠綠的纓子。我喜歡極,把這個蘿卜小心地帶到單位,讓同事們看。大家都說這不是那么小的孩子能捏出來的,沒準是哪個工藝師隨手的作品。我聽了以后,心中甜似蜜呀。
4回到家后,兒子跟我要那個蘿卜。我說,干嗎呀?他毫不在意地說,把它毀了,重捏啊。紅色的歸到剩下的紅泥堆里,綠的歸綠的。我很可惜地說,那個蘿卜不就沒了嗎?他睜大天真的眼睛說,可那些橡皮泥還在啊,我還可以捏別的呀。我說,不成,過幾天,就是“六一”兒童節(jié),單位里要是組織展覽,這個蘿卜就是上好的展品,你不能把它毀了,我要留作紀念。兒子很聽話,不再要回他捏的蘿卜了。
5過了一段日子,他悄悄問,你們單位開過展覽會了嗎?我說,今年沒開。你問這個干什么?他說,我想要回那個蘿卜,讓它回到那一堆各色的橡皮泥里,這樣,我就可以捏其他的東西了。我不耐煩地說,這個蘿卜我還想留著呢。你該捏什么就捏吧。兒子又怯生生地說,媽媽,你能不能再給我買一盒新的橡皮泥呢?我說,為什么?原來那盒不是挺好的嗎?兒子說,那個蘿卜走了,它的顏色就不全了。我敷衍地說,好吧,哪天我得空了,就給你買。
6那陣子,我一直很忙。更主要的是不把孩子的請求當回事,總是忘。孩子問過幾次,我心里煩,就說,你想捏什么就捏什么好了,顏色有什么要緊的?大模樣像了就成。我兒子很乖,從此,他再也不提橡皮泥的事情了。
7大約半年后的一天,我下班回家,在桌子上,看到了兒子用橡皮泥捏的新作品。我不知是不是他特地擺在那兒的——一個胡蘿卜,身體是藍色,葉子是黑色的。我當時應該警醒的,可惜忙于工作,就裝作什么也沒有看到。
8從此,兒子再不捏橡皮泥了,我也漸漸把這件事淡忘了。直到他長大成人,幾十年當中我們都從未有一次再提過橡皮泥這個詞。
9前幾天搬家,從塵封的舊物中滾出一個鐵蛋似的東西,我撿起一看,原來是那個藍色的蘿卜。誰也不知道它是怎樣被保存下來的。我把它放在手心,還感到兒子當年的無奈。我從中聽到了強烈的抗議和熱切的渴望。我想贖回我當年的粗暴和虛榮,想完成我曾經(jīng)答應過的承諾……
10她說到這里,頭深深地埋下了,花白的頭發(fā)像一簾幕布,遮住了她的眼睛。老婦人抱著橡皮泥桶,緩緩地走了。我也隨之選定了一件禮物,離開了商場。我決定,在送給小朋友生日禮物的同時,送給他的媽媽一個故事。只聽得售貨員在后頭喃喃地低語,誰知道她的兒子還記得這回事不?會原諒他媽媽嗎?
1..第3段從哪兩個角度體現(xiàn)兒子的手巧:(2分)
2..老婦人當年的粗暴在文中具體表現(xiàn)為:(6分)
(1)
(2)
(3)
3..第10段“我”為什么決定要送給小朋友媽媽一個故事?(2分)
4..文中有兩個“我”,一個“我”指 ;另一個“我”指 。這樣安排的目的是 。(4分)
5..對以“藍色蘿卜”為題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4分)
A.“藍色蘿卜”是貫穿于整篇文章的中心線索。 |
B.“藍色蘿卜”是兒子藝術才華消逝的轉折點。 |
C.“藍色蘿卜”蘊含著兒子強烈的抗議與渴望。 |
D.“藍色蘿卜”是母親多次拒絕與敷衍的結果。 |
6..請選擇一點,談談你對文中老婦人的看法。(80字左右,8分)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