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對聯(lián)各寫了一位我國歷史上的名人,請判斷 ①、千古奇才,蓬萊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氣,青蓮居士謫仙人。—杜甫 A、正確 B、錯誤 ②、猶留正氣參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奶煜� A、正確 B、錯誤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競賽題 題型:填空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語言表達
端午節(jié)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影響廣泛、非常受人們重視的節(jié)日,僅名稱叫法就有二十多種,如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等等。為更好地了解民風民俗,傳承傳統(tǒng)文化,班里組織了“尋訪端午習俗”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完成下列任務。
【小題1】閱讀下列兩則材料,綜合概括其主要信息,并由此得出結(jié)論。(3分)
【材料一】端午節(jié)的時間是在每年農(nóng)歷的五月初五,過去民間過端午節(jié)有著多種多樣的傳統(tǒng)習俗,如吃粽子,賽龍舟,家里懸掛艾葉、菖蒲等草藥,戴香囊,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等等。
【材料二】
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jié)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2】2009年9月,我國端午節(jié)申遺成功。時至今日,人們?nèi)栽谟懻撛撊绾伪Wo這份珍貴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請從下列材料中梳理概括出幾種解決問題的方法。(3分)
【材料】有學者認為,傳統(tǒng)文化習俗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承,與目前的社會環(huán)境有關。在豐富端午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文化內(nèi)涵方面,民間機構(gòu)和媒體應通過精心舉辦活動,精心制作節(jié)目,讓大家都來關注傳統(tǒng)文化習俗。還有學者認為,在旅游景區(qū)和旅游產(chǎn)品中融入端午元素,可以產(chǎn)生多種積極影響:可以向大量外國游客展示中華傳統(tǒng)文化,可以讓國內(nèi)游客在各地都能感受到端午文化習俗的魅力。而這一工作由政府部門牽頭,投入會更有保障,文化精髓不易被誤解或歪曲,因而更容易形成文化保護與經(jīng)濟發(fā)展的良性互動�!叭駞⑴c是保護傳統(tǒng)文化習俗的最好辦法�!蹦澄粚<艺f,“看龍舟時,岸邊孩子興奮得大喊大叫;畫彩蛋時,孩子們興致勃勃。他們長大后,這些習俗將成為代代相傳的美好記憶。節(jié)日記錄著我們祖先的生活痕跡,讓每一個老百姓都參與到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活動中來,是保護我們祖先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chǎn)的最好辦法�!�
【小題3】為了宣傳本次活動的成果,同學們擬寫了一副對聯(lián)的上聯(lián),請你對出下聯(lián). (2分)
傳承民族優(yōu)秀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回答問題。
周莊:世俗文化的啟示
徐卓人
“周莊的商業(yè)氣息太濃了!”聽見一些游過周莊的人這么說,似乎盡興之后還帶著一種遺憾。我覺得,這是把周莊理解錯了,當成了桃花源。不過我聽到這樣的感嘆倒是欣慰,因為我從受眾者那里看到了世俗文化的力量。
周莊從來不是桃花源,“商業(yè)氣息”是說對了,周莊從來是個商業(yè)繁華的集鎮(zhèn),可以說,沒有商業(yè),就沒有周莊,與今天許多享譽中外的名鎮(zhèn)、名城一樣。
雛形的周莊與村落相差無幾,到了1127年金十二相公隨宋高宗南渡,落泊到這里時,人煙才逐漸稠密。后來來了個頗有傳奇色彩的江南富豪沈萬三的父親沈佑,那還是在元朝中葉,沈家因為經(jīng)商逐漸發(fā)跡,帶動了南北市河兩岸的商業(yè),形成了以南北市河為主的舊集鎮(zhèn),及至明清時期,鎮(zhèn)廓擴大,人氣更旺,南北西河道兩側(cè)漸成列肆,江南大鎮(zhèn)形成矣。
不能否認巨商沈萬三的作用。沈萬三看來是個有經(jīng)濟頭腦又思想開放的商人,周莊天然而原本封閉的水道在他的眼光里都變成了致富的途徑,利用白峴江西接京杭大運河、東北接瀏河的優(yōu)勢,干起了出海貿(mào)易的大事來,他這一干,不僅使自己富甲天下,竟將周莊變成了一個糧食、絲綢等手工業(yè)品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促使周莊的手工業(yè)和商業(yè)迅速發(fā)展起來。周莊的絲綢、刺繡、竹器、腳爐還有白酒原本都是“藏在深閨人未識”,從此就這樣沿著古河道風風火火的出海去了。商事的頻繁又呼喚出大量的旅社、客店、飯莊,周莊焉能不繁華?
寫到這里,我忽然想起了山西平遙,這里有票號“日升昌”,作家余秋雨把它稱作“中國大地各式銀行的‘鄉(xiāng)下祖父’”,后來這里終于成了山西財富的中心之地,從今日平遙這些蒼老而森嚴的高墻、精雅的屋宇走過,可以想見這里是如何人丁興旺,繁榮紅火,無數(shù)的商人“馱載著金錢,馱載著驕傲,馱載著九州的風俗和方言,馱載出一個南來北往經(jīng)濟血脈的大流暢”。他們留下了什么?是代表著中國金融發(fā)展史經(jīng)典的洋洋120萬字的《山西票號史》,是今天被聯(lián)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山西平遙!
還記得明清時期與徽商、晉商、閩商、粵商并駕齊驅(qū)稱雄中國商壇“東山幫”嗎?今天你踏上這塊吳中福地感受到最多的是什么?庭園的美麗,建筑的恢宏,歷代狀元的華光,總括說,是享用不完的文化。
如果再扯到蘇州這座古城,這話題就更貼近也更豐富了,只消說一句:如果沒有姑蘇的繁華史,就沒有吳文化的輝煌。
我們無法否認商業(yè)在整體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并且發(fā)現(xiàn)這其實是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是商業(yè)文化。周莊的前景不僅來自曾經(jīng)有過的商業(yè)繁榮,我發(fā)現(xiàn),今天乃至將來重要的還仍然是商業(yè)文化,這是本色,也就是特色,個性。你不見,周莊所有的居民幾乎與其他集鎮(zhèn)都不同?那一排排永遠保持著整齊而油亮的飾板,那一扇扇永遠干凈而敞亮的街窗,意味著什么?那些水巷,原本不是為了搭建在那里留給今天的旅游者看的,哪怕“船從家中過”的經(jīng)典之作也只是為了買賣的方便,可以說,周莊的民居,從來不為精廬怡老,也不為金屋藏嬌。這個熱鬧的地方,不是叫人清心寡欲,而是生的樂趣,人,好世俗之樂也!
今天走過周莊每一條街,發(fā)現(xiàn)真的還是戶戶經(jīng)商,家家開店呀,與當年紅火的景象相比,只是換了一種形態(tài)。這于周莊,是多么妥貼!
這是一種世俗的文化,血肉的人須臾離不開世俗文化,人間的煙火總是最具親和力,最符合生態(tài)的七情六欲,當然也是最人性的,如果這樣,又何必要把周莊生硬地認作桃花源呢?
找準自己的位置真的很重要,這包括創(chuàng)造者和欣賞創(chuàng)造的人。
【小題1】第一段中的“桃花源”有什么特定的含義?
【小題2】本文在寫周莊的同時還寫到了平遙和蘇州,這樣寫目的何在?
【小題3】最后一段“找準自己的位置真的很重要,這包括創(chuàng)造者和欣賞創(chuàng)造的人”一句有何深層含義?
【小題4】對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3、4兩段不惜篇幅寫周莊的繁榮過程,是為了闡明這樣的觀點,即:周莊本來就是靠著商業(yè)起家的,商業(yè)化當然是它的特色。 |
B.與周莊相比,山西平遙才算做是真正的商業(yè)文化的代表,有120萬字的《山西票號史》這樣的中國金融發(fā)展史經(jīng)典為證,而周莊無論在規(guī)模上還是在貢獻上都無法與其相比。 |
C.以周莊為代表的世俗文化,其實就是商業(yè)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它有著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
D.同屬吳中福地的周莊同蘇州不可同日而語,因為蘇州是歷來被稱作人間天堂的著名商業(yè)繁華勝地,而周莊只不過明代才開始聞名于世,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從空間上都沒有蘇州的商業(yè)化程度高。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4屆江西省彭澤縣九年級下學期開學檢測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回答問題。
周莊:世俗文化的啟示
徐卓人
“周莊的商業(yè)氣息太濃了!”聽見一些游過周莊的人這么說,似乎盡興之后還帶著一種遺憾。我覺得,這是把周莊理解錯了,當成了桃花源。不過我聽到這樣的感嘆倒是欣慰,因為我從受眾者那里看到了世俗文化的力量。
周莊從來不是桃花源,“商業(yè)氣息”是說對了,周莊從來是個商業(yè)繁華的集鎮(zhèn),可以說,沒有商業(yè),就沒有周莊,與今天許多享譽中外的名鎮(zhèn)、名城一樣。
雛形的周莊與村落相差無幾,到了1127年金十二相公隨宋高宗南渡,落泊到這里時,人煙才逐漸稠密。后來來了個頗有傳奇色彩的江南富豪沈萬三的父親沈佑,那還是在元朝中葉,沈家因為經(jīng)商逐漸發(fā)跡,帶動了南北市河兩岸的商業(yè),形成了以南北市河為主的舊集鎮(zhèn),及至明清時期,鎮(zhèn)廓擴大,人氣更旺,南北西河道兩側(cè)漸成列肆,江南大鎮(zhèn)形成矣。
不能否認巨商沈萬三的作用。沈萬三看來是個有經(jīng)濟頭腦又思想開放的商人,周莊天然而原本封閉的水道在他的眼光里都變成了致富的途徑,利用白峴江西接京杭大運河、東北接瀏河的優(yōu)勢,干起了出海貿(mào)易的大事來,他這一干,不僅使自己富甲天下,竟將周莊變成了一個糧食、絲綢等手工業(yè)品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促使周莊的手工業(yè)和商業(yè)迅速發(fā)展起來。周莊的絲綢、刺繡、竹器、腳爐還有白酒原本都是“藏在深閨人未識”,從此就這樣沿著古河道風風火火的出海去了。商事的頻繁又呼喚出大量的旅社、客店、飯莊,周莊焉能不繁華?
寫到這里,我忽然想起了山西平遙,這里有票號“日升昌”,作家余秋雨把它稱作“中國大地各式銀行的‘鄉(xiāng)下祖父’”,后來這里終于成了山西財富的中心之地,從今日平遙這些蒼老而森嚴的高墻、精雅的屋宇走過,可以想見這里是如何人丁興旺,繁榮紅火,無數(shù)的商人“馱載著金錢,馱載著驕傲,馱載著九州的風俗和方言,馱載出一個南來北往經(jīng)濟血脈的大流暢”。他們留下了什么?是代表著中國金融發(fā)展史經(jīng)典的洋洋120萬字的《山西票號史》,是今天被聯(lián)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山西平遙!
還記得明清時期與徽商、晉商、閩商、粵商并駕齊驅(qū)稱雄中國商壇“東山幫”嗎?今天你踏上這塊吳中福地感受到最多的是什么?庭園的美麗,建筑的恢宏,歷代狀元的華光,總括說,是享用不完的文化。
如果再扯到蘇州這座古城,這話題就更貼近也更豐富了,只消說一句:如果沒有姑蘇的繁華史,就沒有吳文化的輝煌。
我們無法否認商業(yè)在整體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并且發(fā)現(xiàn)這其實是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是商業(yè)文化。周莊的前景不僅來自曾經(jīng)有過的商業(yè)繁榮,我發(fā)現(xiàn),今天乃至將來重要的還仍然是商業(yè)文化,這是本色,也就是特色,個性。你不見,周莊所有的居民幾乎與其他集鎮(zhèn)都不同?那一排排永遠保持著整齊而油亮的飾板,那一扇扇永遠干凈而敞亮的街窗,意味著什么?那些水巷,原本不是為了搭建在那里留給今天的旅游者看的,哪怕“船從家中過”的經(jīng)典之作也只是為了買賣的方便,可以說,周莊的民居,從來不為精廬怡老,也不為金屋藏嬌。這個熱鬧的地方,不是叫人清心寡欲,而是生的樂趣,人,好世俗之樂也!
今天走過周莊每一條街,發(fā)現(xiàn)真的還是戶戶經(jīng)商,家家開店呀,與當年紅火的景象相比,只是換了一種形態(tài)。這于周莊,是多么妥貼!
這是一種世俗的文化,血肉的人須臾離不開世俗文化,人間的煙火總是最具親和力,最符合生態(tài)的七情六欲,當然也是最人性的,如果這樣,又何必要把周莊生硬地認作桃花源呢?
找準自己的位置真的很重要,這包括創(chuàng)造者和欣賞創(chuàng)造的人。
1.第一段中的“桃花源”有什么特定的含義?
2.本文在寫周莊的同時還寫到了平遙和蘇州,這樣寫目的何在?
3.最后一段“找準自己的位置真的很重要,這包括創(chuàng)造者和欣賞創(chuàng)造的人”一句有何深層含義?
4.對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 3、4兩段不惜篇幅寫周莊的繁榮過程,是為了闡明這樣的觀點,即:周莊本來就是靠著商業(yè)起家的,商業(yè)化當然是它的特色。
B.與周莊相比,山西平遙才算做是真正的商業(yè)文化的代表,有120萬字的《山西票號史》這樣的中國金融發(fā)展史經(jīng)典為證,而周莊無論在規(guī)模上還是在貢獻上都無法與其相比。
C.以周莊為代表的世俗文化,其實就是商業(yè)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它有著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D.同屬吳中福地的周莊同蘇州不可同日而語,因為蘇州是歷來被稱作人間天堂的著名商業(yè)繁華勝地,而周莊只不過明代才開始聞名于世,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從空間上都沒有蘇州的商業(yè)化程度高。
E.本文對以周莊為代表的世俗文化持贊成的態(tài)度,認為血肉的人須臾離不開世俗文化,的煙火總是最具親和力,最符合生態(tài)的七情六欲,當然也是最人性的。這個觀點是針對有人把周莊當作桃花源而言的。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山東省中考真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山東省中考真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4題。
追思滕子京
重修岳陽樓的這一年是公元一千零四十五年。
3年前,藤子京還在西北的甘肅涇州當知州。那是個邊關阻隔,動亂無常的荒涼之地。這年9月,西夏大舉攻宋,寧夏定川寨一仗,打得昏天黑地,血肉橫飛。藤子京鎮(zhèn)守城池,手中兵卒無幾�!澳思r(nóng)民數(shù)千戎服乘城”,又“會范仲淹引番漢兵來援”。之后,他動用公款犒勞邊關將士,祭奠英烈,撫恤遺屬。事隔一年,便有人彈劾(彈劾,擔任監(jiān)察職務的官員檢舉官吏的罪狀)滕子京濫用公款,“其間數(shù)萬貫不明”。于是,“涇州挪用公款案”鬧得沸沸揚揚。幸得歐陽修、范仲淹從中解釋,方未處刑,僅貶官而已。于是就有了“慶歷四年春,藤子京謫守巴陵郡”。
藤子京是背著沉重的十字架來到巴陵岳陽的。
岳陽這地方怎么就成了貶官們的鐘愛之地?上自屈原數(shù)起,涉足岳陽的各朝名家大都是仕途坎坷,累有貶跡。無論“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也好;“心曠神怡,寵辱偕忘”也好,只要貶官們踏上岳陽這塊土地,總是文思泉涌,佳作疊出。
是洞庭山水撫慰了落魄的人生,還是人生的苦難打磨了岳陽的靈魂?這一撥撥朝廷的棄兒,將熱淚拋灑在岳陽樓頭的時候,巴陵的山捧著它,洞庭的波含著它,分明就鑄成了岳陽城頭一塊塊苦澀的磚石,從屈夫子一直壘砌到今天。
那么,藤子京為岳陽留下了什么呢?
他留下了一座岳陽樓。
那古樓上寫著“不以物喜”。他是不以物喜的。他在岳陽的3年,承前制,重修岳陽樓;崇教化,興建岳州學宮;治水患,擬筑偃虹堤。三年治政,成就三件大事,此君足矣!同朝史學家司馬光贊其在岳州“治為天下第一”。藤子京是完全有資本以物為喜的,他卻不能喜,“負大才,為眾所嫉”,他如何喜得!
古樓上還寫著“不以已悲”。他又何嘗以己悲之?一個負罪的貶官,仕途的失意,人生的坎坷,要消沉當可消沉,論哀怨亦可悲之。而這位藤公卻“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他是不喜不悲,不艾不怨,上任一年便“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于政治是如此的投入,于黎民是如此的體恤!此種襟懷,問誰領會得來!當岳陽樓重修落成之日,藤子京也只是“痛飲一場,憑欄大慟(慟,大哭)十數(shù)聲而已”,可見其忍辱負重仍然勤于政績的慘淡心境。男兒有淚不輕彈,這“憑欄大慟十數(shù)聲”是何等的悲愴,何等的壯烈!
岳陽樓是重新聳立起來了。設若沒有藤子京重修岳陽樓,何來此大觀?沒有藤子京修書求記范仲淹,有何來“先憂后樂”的《岳陽樓記》傳諸后世?范仲淹是“先憂后樂”精神的宣揚者,藤子京何以不是這精神的踐行者?
滕子京謫守岳州3年,于慶歷七年初調(diào)任蘇州,離開岳陽3個月之后不幸病逝于蘇州任所,時年56歲�!端问贰穼λ羞@樣的評價:“宗諒(藤子京,名宗諒,字子京)尚氣,倜儻自任,好施與,及卒,無余財。”
無余財呀!這便是一個受誣貶官的結(jié)局�?杀氖牵斈陱椲捞僮泳┑哪莻€人,受命“審訊”此案,他的調(diào)查結(jié)果卻是“藤子京所用錢數(shù)分明。并無侵欺入己”�?蓱z藤子京們已是遍體鱗傷,欲哭無淚,小人卻在一旁暗自竊笑。范相藤公今安在?于是,讓我想起了刻在岳陽樓上的那半副楹聯(lián):“范秀才,亦多事,數(shù)十年光景,甚么先甚么后,萬家憂樂獨關心!”
1.文章是從哪兩個方面贊美滕子京的?你覺得最令人感動的是哪一方面?請作簡要闡述。
2.岳陽樓重修落成之日滕子京“憑欄大慟十數(shù)聲”,這哭聲為什么是悲愴而又壯烈的?
3.作者為什么寫《宋史》對滕子京的評價?又為什么寫當年彈劾滕子京的那個人的調(diào)查結(jié)果?
4.聯(lián)系全文看,作者“追思滕子京”的目的是什么?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4題。
電子時代的閱讀
許知遠
①你們還會讀書嗎?這是上一代對我們的憂慮。比起印刷媒體,我們讀的更多的是電視與計算機的顯示屏。我們閱讀的更多的是圖像,而不是文字。閱讀正在發(fā)生變化,我們還無法確定它的優(yōu)劣。印刷品文字的出現(xiàn)速率,鉛字對于我們的眼睛與大腦的刺激程度,都證明了它是一種適合思考的,它給予大腦以足夠的從容去解構(gòu)它。電子媒體似乎顛覆了這一切,跳躍的文字,不斷出現(xiàn)的畫面,它在抑制我們的思考機制嗎?一個有關電視的實驗,讓我們這些被電視哺育大的人憂慮。加拿大的兩位科學家將觀看電視的人大腦神經(jīng)與測試儀器連在一起,得出結(jié)論:電視主要是在和我們的身體而不是心智對話。具體來說,人類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鐘才能為復雜的刺激提供適當?shù)母杏X閉合。而電視拒絕給我們這半秒鐘。媒體研究專家克盧格曼早在70年代就認為,書籍是與我們左腦交流,而電視是與我們的右腦交流,而左腦通常是負責理智的部分,電視使我們頭腦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對于習慣電腦畫面的孩子來說,閱讀印刷媒體是痛苦的,幾乎令人無法忍受,它無法適應我們目光跳動的習慣。
②電視使我們膚淺,為了迎合我們短暫的注意力,電視節(jié)目拋棄深度。一位評論家傲慢的結(jié)論無疑正戳中了我們的痛處:“電視正在向我們以前占統(tǒng)治地位的、有文化修養(yǎng)的精神氣質(zhì)發(fā)起挑戰(zhàn),并代之以自身觸覺的和集體的口語狀態(tài)。它威脅到了我們通過讀寫獲得的、神圣不可侵犯的自主權(quán)。”
③閱讀是高貴的,這已經(jīng)是上千年的傳統(tǒng)了。在中世紀,高高的城墻將教士的生活與民眾區(qū)分開,那些高貴的教士知道如何閱讀,如何直接與上帝的訓誡溝通。閱讀的能力象征著權(quán)利。谷登堡的發(fā)明打破了這一切。經(jīng)過谷登堡印刷術印刷出漂亮整潔的《圣經(jīng)》,打破了教會對于上帝的專一的詮釋權(quán)。它或許還直接促進了中世紀的結(jié)束。但是閱讀的高貴性和會閱讀者自以為是的特權(quán)卻保留了下來。無疑這種自以為是的特權(quán)傳統(tǒng)是重要的,它保持了我們歷史中最精華的東西得以流傳下來。
④如今,電視正對這種傳統(tǒng)進行一場幾乎是顛覆性的嘲諷,并且大獲成功。電視是一種口語化的,是更接近于我們?nèi)粘I畹�,也是更瑣碎的。我們靠著“還珠格格”這樣的東西成長,這是一個快樂卻令人憂慮的成長過程。而接著呢,計算機將培養(yǎng)我們新的閱讀習慣。這是世界上空前強大的圖書館,你可以找到各種五花八門的資料。它們參差不齊,同時你又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鑒別它。比我們更小的孩子將依靠這些龐雜的資料成長。據(jù)說,計算機是對電視的一次逆反,計算機是互動的,它不像電視一樣單向地流通信息,它可以讓使用者有所反應。從這種意義上來說,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閱讀是傳統(tǒng)意義上閱讀的一次真正革命,它融入了參與性。但這一切變化的前提依舊是,我們正從占支配地位的識字文化返回到口語文化。而傳播學巨擘馬歇爾·麥克盧漢則更加推斷,在未來的電子社會中,對于由口語控制的信息體系來說,無知將成為一種有價值的商品。因為無知者更具有可塑性,他們不受過去的規(guī)范限制,所以他們有更大的發(fā)揮空間,可以更容易地學習新技術。
⑤我們習慣上的閱讀可能即將被唾棄。盡管,我們可能依舊在昏黃的燈光下,懶懶地躺在床上,拿著一本印刷精美的書籍,去享受印刷文字的快樂。但是,我們可能不得不承認這幅動人的圖景可能即將像那些已經(jīng)消失的古董一樣讓我們留戀。而我們的那些孩子們呢?我們還可能理直氣壯地去指責他們,為什么不好好讀書?為什么不讀一讀古典名著?
(選自《那些憂傷的年輕人》)
1.從本文看,印刷品文字、電視和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閱讀各有什么特點?
2.第④段中加點的“這種傳統(tǒng)”指代什么內(nèi)容?其價值體現(xiàn)在哪里?
3.作者舉加拿大科學家和克盧格曼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4.閱讀下面的新聞報道,結(jié)合上面的文章,探究兒童語言貧乏的原因。
據(jù)新華社鄭州2月10日電(記者 訾紅旗)一篇600字左右的小學生作文,其中使用了72個“死了”,如“熱死了”、“煩死了”……整篇文章都是十分簡單的詞語,毫無文采可言。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秦文君指出,現(xiàn)在兒童語言變得越來越貧乏,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擔憂。
在去年鄭州市組織的一次作文比賽中,閱卷老師看到,現(xiàn)在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強,也越來越現(xiàn)實,小人說大人話現(xiàn)象十分普遍,說出來的話讓你大吃一驚,卻又無可奈何。
面對這種現(xiàn)象,兒童文學領域中最高獎項“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秦文君頗有感觸: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能夠吸引孩子的東西實在太多,今天的小讀者已經(jīng)成長為視聽的一代。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散文,回答文后的問題。(15分)
春日感言 朱國良
①江南的春天,總是在淅淅瀝瀝的春雨中悄悄來臨,“杏花春雨江南”,這是上了名詩之頁的。歷數(shù)我經(jīng)歷的幾十個春天,總是乍暖還寒,需要反反復復沖破凜冽的西風和反攻的寒潮才降臨人間,因此春光很金貴,春光也往往只能雨中(kuī shì) ,總在不經(jīng)意中,便進入了初夏的境地,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難覓的感慨。
②珍愛春天,是熱愛生活的一種執(zhí)著。這也是對照冬天的歲月,有比較而有鑒別的一種實際行動,雖然說冬天的寒冷對于世界,是凈化,是考驗,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這也是一種反襯和折射:沒有堅冰,誰去認可紅梅的爛漫?沒有白雪,誰去判定青松的高潔?但是那似乎是哲學的命題和詩人的想像。只有春天才是大眾的,才是為偉人和凡人、詩人和農(nóng)人共同承認和贊美的。如果說冬天是一篇哲學,是一則寓言,那么春天則是一首(shēn suì) 的詩,是一曲明朗的歌,春天也讓有思想的人感動和感慨。
③誰不承認春天是美好的?“遇物盡歡欣,愛春非獨我”,詩人白居易就是這樣說的。翻翻一部唐詩吧,那里面盡有李白、杜牧、韓愈、李賀們對春的感慨。擺著道學面孔的人們,是不是不詠唱春天呢?北宋理學家程顥寫下了《春日偶成》,還成了《千家詩》的第一首。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對朗朗春光,盈盈春意,也吟唱了“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的《春日》詩。和尚是講究四大皆空的佛門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動“凡心”。南宋的志南和尚寫下了這樣的名句:“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在中國的古詩中,可以看出詩人們從各個角度歌唱春天,為春風、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鳥、春山、春游、春宵、春眠等盡情歌唱,進而從欣賞春天寫到珍惜春光。
④品味春色,沐浴春風,可以感受生活,感悟人生。這可以說是中外一致,概莫能外的。“閨中少女不知愁,春日凝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比绻@位生在封建時代的女子奈何不了這種生活的話,那么現(xiàn)代的那位美國哲人桑塔耶那則更有甘愿為春天俘虜?shù)囊馕读�。這先生長期在哈佛教書,五十歲那年的春日,有一天在講臺上,偶有知更鳥飛來,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了,感受到又一個春天的到來。他回過頭來,對學生們說,我與陽春有約!沖出教室,開始了他云游歐洲大陸之行。
⑤生命四季,是我們每個人都共有的,而春天更能開啟人們的感情之源,心靈之泉,難怪首次在甲骨文里露面的形聲宇就是“春”,難怪古人殷殷切切地寄語他的友人“此行江南去,千萬和春住”。居住在大觀園中的史湘云更是大聲疾呼:“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別去!”可是事實上春光難永駐,有來必有去,誰也擋不住“落花流水春去也”的結(jié)局。不管是落花有意,還是流水無情,都表現(xiàn)了時間易逝的自然跡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進取中的春光,則當常駐于有志人和奮斗者的歲月年華里!
——摘自2004年2月22日《紹興晚報》,有改動。
13.依據(jù)注音,在下面橫線上填寫恰當?shù)脑~語。(2分)
(kuī shì) (shēn suì)
14.通讀全文,仔細體會,作者通過對春天的贊美,從中揭示了一個怎樣的道理?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人生態(tài)度?(3分)
15.從第①段來看,作者認為“春光很金貴”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引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感慨?(3分)
16.第②段最后說,“只有春天才是大眾的,才是為偉人和凡人、詩人和農(nóng)人共同承認和贊美的�!闭堈務勀銓︖@句話的理解。(2分)
17.第④段開頭寫到,“品味春色,沐浴春風,可以感受生活,感悟人生�!闭埪�(lián)系上下文,反復品味、揣摩這句話,談談你的感悟。(3分)
18.古往今來,無數(shù)文人墨客寫下了許多歌唱春天的詩句,請你任意寫出兩句。(2分)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