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下面這首詩理解和賞析有錯誤的一項是 |
江亭夜月送別二首(其二) |
A.詩的前兩句“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以煙籠月移,顯示送別后夜色的深沉。 B.后兩句“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以亭掩夜寒,顯示人去后周圍的冷寂。 C.這四句詩,分別來看,首句寫的是地面景,次句寫的是天空景,第三句寫的是近處景,末句寫的是遠方景,看似各自獨立的四個畫面,而又相互關連,融合為一。 D.全詩通過直接抒情,抒發(fā)了詩人送別后的凄涼寂寞之情。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江蘇中考真題 題型:單選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江蘇模擬題 題型:單選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四川省中考真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自然的鳳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2年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江蘇鎮(zhèn)江卷)語文(帶解析)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題。(共11分)
大師什么是大
朱暉
①最早發(fā)現(xiàn)并引薦陳寅格這匹“千里馬”的,是梁啟超。上世紀20年代,清華國學院剛剛成立,梁啟超向校長曹云祥力薦陳寅格。曹問:“陳寅格是哪國博士?”梁答:“他不是學士,也不是博士。”曹又問:“他有沒有著作?”梁答:“也沒有!辈芫芙^:“既不是博士,又沒有著作,這就難了!”梁大怒:“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總共還不如陳先生寥寥數(shù)百字有價值!”曹一聽,十分震驚,這才同意聘請陳寅格。
、陉愐裨趪怅懤m(xù)留學20余載,潛心讀書和研究,不僅學貫中西,而且通曉三十多種文字。由于他始終對博士、碩士之類的學位淡然處之,所以連大學文憑也沒拿過。幸虧梁啟超慧眼識珠,才使得這位曠世奇才沒有“遺于野”,也才成就了這位日后清華園里大名鼎鼎的“教授中的教授”。按理說,陳寅格對梁啟超不說感恩戴德,至少也應該禮讓三分。但是,因為一個古人陶淵明,他們之間的恩怨一度被傳得沸沸揚揚。
、厶諟Y明出生在東晉末期,是我國古代著名詩人,也是有名的隱士。東晉滅亡后,陶堅決歸隱,誓不與新政權合作。他的舉動,關系到所謂的“名節(jié)”問題,也引發(fā)了后世的長期爭論。作為史學大家的梁啟超,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家之言,他認為陶淵明棄官歸隱最主要的動機,是當時士大夫廉恥掃地,他縱然沒有力量移風易俗,起碼也不肯同流合污,把自己的人格喪掉。陳寅格提出了針鋒相對的意見,認為陶淵明“恥事二姓”才是可信的。同時,針對梁啟超本人“無論從政還是從教,都不在乎在清朝還是在民國”的做派,陳寅格批評他“取自身之思想經(jīng)歷,以解釋古人之志尚行動”。
、軕撜f,陳寅格批評不僅力道十足,而且尖酸刻薄。有好友勸他:“梁公對你有知遇之恩,你這樣做,就不怕別人說你忘恩負義?”陳寅格笑答:“錯了,我這樣做才是對梁公最大的尊重,也才沒有辜負他對我的賞識和抬舉!蹦敲矗簡⒊謺趺聪氲哪兀俊帮嫳抑魅恕鄙詾⒚摬涣b,當有人嘲笑他“引狼入室”時,他回敬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無論是批評陳寅格還是譏諷我的人,都把我們看得太小了!
⑤相對于梁啟超所言的“小”,西方著名的社會哲學家馬克思·韋伯曾相應地表述過“大”。有學生問他:“您教書的目的是什么?”韋伯答:“是讓后來的人超越自己。超越老師就是尊敬老師!睂W生又問:“您就不怕學生超越了你反而瞧不起你了?”韋伯大笑:“孩子,這樣想太狹隘了。無論老師還是學生,都在做一件比他們自身還大的事,那就是學術。”
⑥在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從17歲開始追隨柏拉圖。他對老師非常崇敬,曾寫了一首詩贊美柏拉圖:“在眾人之中,他是唯一的,也是最初的……這樣的人啊,如今已無處尋覓!”然而,當亞里士多德思想日益成熟之后,在哲學思想的內容和方法上與柏拉圖出現(xiàn)了嚴重的分歧。他勇敢而堅決地批評老師的錯誤和缺點,結果遭致眾人的謾罵,說他背叛了老師。對此,亞里士多德回敬了一句流傳至今的名言:“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我們需要補充一句,這個真理被實踐所檢驗、證明了得。
⑦到底何為大師呢?他既不是頭頂?shù)墓猸h(huán),也不是姓名前的頭銜,除了頂尖的學問、廣博的見聞、寬闊的胸襟,更需要一種超越個人榮辱成敗和恩怨情仇的境界。大師者,是把學術看得遠大于自身,心中超越一切的是對真理永不妥協(xié)的探索。
(選自《學習博覽》)
【小題1】通讀全文,你認為大師什么最大?(2分)
【小題2】對陶淵明歸隱的最主要動機,梁啟超和陳寅恪各持怎樣的觀點?(2分)
【小題3】第⑤段劃線句子中梁啟超所言的“小”的含義和韋伯所表達的“大”的含義分別是什么?(2分)
【小題4】第⑥段中劃線句子能否刪去?為什么?(2分)
【小題5】按照作者的標準,你認為梁啟超是不是“大師”?請結合文章內容具體分析。(3分)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2年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江蘇鎮(zhèn)江卷)語文(解析版)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題。(共11分)
大師什么是大
朱暉
①最早發(fā)現(xiàn)并引薦陳寅格這匹“千里馬”的,是梁啟超。上世紀20年代,清華國學院剛剛成立,梁啟超向校長曹云祥力薦陳寅格。曹問:“陳寅格是哪國博士?”梁答:“他不是學士,也不是博士!辈苡謫枺骸八袥]有著作?”梁答:“也沒有!辈芫芙^:“既不是博士,又沒有著作,這就難了!”梁大怒:“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總共還不如陳先生寥寥數(shù)百字有價值!”曹一聽,十分震驚,這才同意聘請陳寅格。
②陳寅格在國外陸續(xù)留學20余載,潛心讀書和研究,不僅學貫中西,而且通曉三十多種文字。由于他始終對博士、碩士之類的學位淡然處之,所以連大學文憑也沒拿過。幸虧梁啟超慧眼識珠,才使得這位曠世奇才沒有“遺于野”,也才成就了這位日后清華園里大名鼎鼎的“教授中的教授”。按理說,陳寅格對梁啟超不說感恩戴德,至少也應該禮讓三分。但是,因為一個古人陶淵明,他們之間的恩怨一度被傳得沸沸揚揚。
、厶諟Y明出生在東晉末期,是我國古代著名詩人,也是有名的隱士。東晉滅亡后,陶堅決歸隱,誓不與新政權合作。他的舉動,關系到所謂的“名節(jié)”問題,也引發(fā)了后世的長期爭論。作為史學大家的梁啟超,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家之言,他認為陶淵明棄官歸隱最主要的動機,是當時士大夫廉恥掃地,他縱然沒有力量移風易俗,起碼也不肯同流合污,把自己的人格喪掉。陳寅格提出了針鋒相對的意見,認為陶淵明“恥事二姓”才是可信的。同時,針對梁啟超本人“無論從政還是從教,都不在乎在清朝還是在民國”的做派,陳寅格批評他“取自身之思想經(jīng)歷,以解釋古人之志尚行動”。
、軕撜f,陳寅格批評不僅力道十足,而且尖酸刻薄。有好友勸他:“梁公對你有知遇之恩,你這樣做,就不怕別人說你忘恩負義?”陳寅格笑答:“錯了,我這樣做才是對梁公最大的尊重,也才沒有辜負他對我的賞識和抬舉。”那么,梁啟超又會怎么想的呢?“飲冰室主人”生性灑脫不羈,當有人嘲笑他“引狼入室”時,他回敬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無論是批評陳寅格還是譏諷我的人,都把我們看得太小了!
、菹鄬τ诹簡⒊缘摹靶 ,西方著名的社會哲學家馬克思·韋伯曾相應地表述過“大”。有學生問他:“您教書的目的是什么?”韋伯答:“是讓后來的人超越自己。超越老師就是尊敬老師!睂W生又問:“您就不怕學生超越了你反而瞧不起你了?”韋伯大笑:“孩子,這樣想太狹隘了。無論老師還是學生,都在做一件比他們自身還大的事,那就是學術!
、拊诠畔ED,亞里士多德從17歲開始追隨柏拉圖。他對老師非常崇敬,曾寫了一首詩贊美柏拉圖:“在眾人之中,他是唯一的,也是最初的……這樣的人啊,如今已無處尋覓!”然而,當亞里士多德思想日益成熟之后,在哲學思想的內容和方法上與柏拉圖出現(xiàn)了嚴重的分歧。他勇敢而堅決地批評老師的錯誤和缺點,結果遭致眾人的謾罵,說他背叛了老師。對此,亞里士多德回敬了一句流傳至今的名言:“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我們需要補充一句,這個真理被實踐所檢驗、證明了得。
⑦到底何為大師呢?他既不是頭頂?shù)墓猸h(huán),也不是姓名前的頭銜,除了頂尖的學問、廣博的見聞、寬闊的胸襟,更需要一種超越個人榮辱成敗和恩怨情仇的境界。大師者,是把學術看得遠大于自身,心中超越一切的是對真理永不妥協(xié)的探索。
(選自《學習博覽》)
1.通讀全文,你認為大師什么最大?(2分)
2.對陶淵明歸隱的最主要動機,梁啟超和陳寅恪各持怎樣的觀點?(2分)
3.第⑤段劃線句子中梁啟超所言的“小”的含義和韋伯所表達的“大”的含義分別是什么?(2分)
4.第⑥段中劃線句子能否刪去?為什么?(2分)
5.按照作者的標準,你認為梁啟超是不是“大師”?請結合文章內容具體分析。(3分)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江蘇中考真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04全國中考試題集錦中考必備 語文 題型:048
閱讀下面現(xiàn)代文,按要求做題。
鐵樹最美的時候沈世豪
鐵樹開花,向來被人看作是和啞巴說話一樣的奇跡。其實,在廈門,由于氣候的原因,鐵樹開花是很平常的事。鐵樹的花名聲大,其實并不漂亮;鐵樹最美的時候,是長新葉。
每年四五月間,幾場風雨過后,便可發(fā)現(xiàn)鐵樹的樹心,幻出一抹可人的嫩黃,微微鼓起,里面就是孕育的芽苞。連續(xù)幾天,沒有動靜,似乎是在默默地等待,是等待太陽的問候,云彩的呼喚,還是辛勤主人的一聲命令?突然,在一個清亮亮的早晨,露出了一簇尖尖角,煞是平常。又沉默了幾日,終于按捺不住了,齊刷刷地伸出了一寸來長的芽柱,灰綠,整齊,恰似相擁而出,頗是精神。就在你不經(jīng)意間,芽柱長長了,且悄然曲起了身子,化成了豆芽狀,細看,兩側有齒狀的小苞。此后,就像一聲呼喚,一夜之間,芽苞伸展開來,化為針葉,每一根針葉上還挑著如五線譜上的跳動音符。風無語,音符隨風而去,于是,羽狀的新葉就搖曳而出了。
新葉很嫩很嫩,淺淺的綠,像嬰兒的笑,純潔無瑕,生命伊始,是如此地讓人憐惜、動心。屏著氣、屏著氣,真擔心一不小心打個噴嚏,就會傷害了它。鐵樹一襲綠袍,不懼酷暑嚴寒,自有英雄情結,然而,每一片新葉的萌發(fā),同樣是稚嫩,沒有嬌氣。古人云:“一日換一番春色!睂﹁F樹長葉的描繪是最恰當?shù)摹yZ黃綠、嫩綠、淺綠、草綠、油綠、湖綠、碧綠、深綠,綠韻如歌,每一道旋律的細微變化,都在鐵樹的新葉上盡情地演繹。側耳聆聽,綠韻亦如語,是春雨的呢喃,還是晨風的叮嚀,或者,是千里綠野的神姿仙態(tài),融進了這難以言傳的氤氳綠意之中?鐵樹日新月異變幻無窮的新綠,既展示了生命的神秘和奇跡,還寄寓了憧憬的博大與深邃。鐵樹的片片新葉,如此地讓人癡迷、沉醉,莫非是上蒼恩賜給人類凈化靈魂的一首絕唱嗎?
人愛花,花好比是人的面容,萬紫千紅看不盡,傾國傾城盡風流。櫻花盛開時,日本人欣喜若狂,舉國同慶。牡丹上市,洛陽城里摩肩接踵,車水馬龍,同樣是一番靚麗的風景!有人愛葉嗎?當然有,“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碧拼娙硕拍辽钋榈脑伋缫豢们嫣斓募t楓,照亮千古;ê帽热说娜菝,花容月貌,千姿百態(tài),觸目便可讓人神迷;相比之下,葉的誘惑力,就稍遜一籌。但是精神層面的內容,往往蘊涵在比較深沉之處,須捫心品味,才得知神韻。正因為這個原因,鐵樹最美的時候,遺憾地被人們忽略了。世俗的力量是可怕的,它可能輕易地抹殺極有價值的審美意象,甚至讓人們產(chǎn)生錯覺,誤以為世界上最美的只有花,而把綠葉永遠置于配角的地位。“紅花也須綠葉扶”,但并非所有的綠葉皆屈從于扶持的地位。
鐵樹都有最美的時候,何況是人呢!愿天下人自信有加,并百倍珍惜。
(選自2003年7月16日《解放日報》,略有改動)
1.“鐵樹開花”,一向是人們所稱道的稀世美景,本文作者卻獨辟蹊徑地對“鐵樹長新葉”大加贊美。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繪“新葉”之美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對鐵樹的“新葉”情有獨鐘。請結合文中有關的描寫,簡要分析作者流露出的豐富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四段中,作者從破除世俗偏見的角度,對花與葉展開審美鑒賞,從而生發(fā)出一個哲理性的啟示。這個啟示是什么?(用文中原話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散文作品描寫景物時,常對靜態(tài)的事物作動態(tài)化的描寫。下面是課文《紫藤蘿瀑布》中運用這種寫法的句子。請你從本文中找出與例句手法相似的一個句子并作賞析。
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發(fā)端,也不見終極。只見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
答: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賞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紅花也須綠葉扶”是一種對花與葉的主從地位的傳統(tǒng)認識。本文作者走出傳統(tǒng),獨出新見,強調“并非所有的綠葉皆屈從于扶持的地位”。請聯(lián)系實際,談談你對這種觀點的看法。(贊成或反對都須講出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江蘇省鎮(zhèn)江市2012年中考語文試題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題。
大師什么是大 朱暉、僮钤绨l(fā)現(xiàn)并引薦陳寅格這匹
“千里馬”的,是梁啟超。上世紀20年代,清華國學院剛剛成立,梁啟超向校長曹云祥力薦陳寅格。曹問:“陳寅格是哪國博士?”梁答:“他不是學士,也不是博士。”曹又問:“他有沒有著作?”梁答:“也沒有。”曹拒絕:“既不是博士,又沒有著作,這就難了!”梁大怒:“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總共還不如陳先生寥寥數(shù)百字有價值!”曹一聽,十分震驚,這才同意聘請陳寅格。、陉愐裨趪怅懤m(xù)留學
20余載,潛心讀書和研究,不僅學貫中西,而且通曉三十多種文字。由于他始終對博士、碩士之類的學位淡然處之,所以連大學文憑也沒拿過。幸虧梁啟超慧眼識珠,才使得這位曠世奇才沒有“遺于野”,也才成就了這位日后清華園里大名鼎鼎的“教授中的教授”。按理說,陳寅格對梁啟超不說感恩戴德,至少也應該禮讓三分。但是,因為一個古人陶淵明,他們之間的恩怨一度被傳得沸沸揚揚。、厶諟Y明出生在東晉末期,是我國古代著名詩人,也是有名的隱士。東晉滅亡后,陶堅決歸隱,誓不與新政權合作。他的舉動,關系到所謂的
“名節(jié)”問題,也引發(fā)了后世的長期爭論。作為史學大家的梁啟超,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家之言,他認為陶淵明棄官歸隱最主要的動機,是當時士大夫廉恥掃地,他縱然沒有力量移風易俗,起碼也不肯同流合污,把自己的人格喪掉。陳寅格提出了針鋒相對的意見,認為陶淵明“恥事二姓”才是可信的。同時,針對梁啟超本人“無論從政還是從教,都不在乎在清朝還是在民國”的做派,陳寅格批評他“取自身之思想經(jīng)歷,以解釋古人之志尚行動”。、軕撜f,陳寅格批評不僅力道十足,而且尖酸刻薄。有好友勸他:
“梁公對你有知遇之恩,你這樣做,就不怕別人說你忘恩負義?”陳寅格笑答:“錯了,我這樣做才是對梁公最大的尊重,也才沒有辜負他對我的賞識和抬舉。”那么,梁啟超又會怎么想的呢?“飲冰室主人”生性灑脫不羈,當有人嘲笑他“引狼入室”時,他回敬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無論是批評陳寅格還是譏諷我的人,都把我們看得太小了。”⑤相對于梁啟超所言的
“小”,西方著名的社會哲學家馬克思·韋伯曾相應地表述過“大”。有學生問他:“您教書的目的是什么?”韋伯答:“是讓后來的人超越自己。超越老師就是尊敬老師。”學生又問:“您就不怕學生超越了你反而瞧不起你了?”韋伯大笑:“孩子,這樣想太狹隘了。無論老師還是學生,都在做一件比他們自身還大的事,那就是學術。”、拊诠畔ED,亞里士多德從
17歲開始追隨柏拉圖。他對老師非常崇敬,曾寫了一首詩贊美柏拉圖:“在眾人之中,他是唯一的,也是最初的……這樣的人啊,如今已無處尋覓!”然而,當亞里士多德思想日益成熟之后,在哲學思想的內容和方法上與柏拉圖出現(xiàn)了嚴重的分歧。他勇敢而堅決地批評老師的錯誤和缺點,結果遭致眾人的謾罵,說他背叛了老師。對此,亞里士多德回敬了一句流傳至今的名言:“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我們需要補充一句,這個真理被實踐所檢驗、證明了得。⑦到底何為大師呢?他既不是頭頂?shù)墓猸h(huán),也不是姓名前的頭銜,除了頂尖的學問、廣博的見聞、寬闊的胸襟,更需要一種超越個人榮辱成敗和恩怨情仇的境界。大師者,是把學術看得遠大于自身,心中超越一切的是對真理永不妥協(xié)的探索。
(選自《學習博覽》)
1.通讀全文,你認為大師什么最大?
2.對陶淵明歸隱的最主要動機,梁啟超和陳寅恪各持怎樣的觀點?
3.第⑤段劃線句子中梁啟超所言的“小”的含義和韋伯所表達的“大”的含義分別是什么?
梁啟超所言“小”的含義:________
韋伯所表述“大”的含義:________
4.第⑥段中劃線句子能否刪去?為什么?
5.按照作者的標準,你認為梁啟超是不是“大師”?請結合文章內容具體分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