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加粗的詞語使用不當?shù)囊豁検?/TD> |
A、從沒有見過老師發(fā)過這么大的火,教室里一片靜默,同學們大氣不敢喘一口。 B、這次沒有能夠當選上班長,他的神情顯得很沮喪。 C、學習遇到困難時,要及時向老師求教,做到不恥下問。 D、自己犯了錯誤,還要諱疾忌醫(yī),什么時候才能有進步?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新疆自治區(qū)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月考題 題型:單選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廣東省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四川省成都市2013-201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 題型:013
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使用不當?shù)囊豁検?/P>
A.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藝術上有雅俗之別,同時也顯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經濟與文化水平。
B.設計者和匠師們因地制宜,自作主張,修建成功的園林當然各個不同。
C.不宜籠統(tǒng)地提問,不能籠統(tǒng)地答復,藝術形式處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D.從前對巴特龍神廟怎么干,現(xiàn)在對圓明園也怎么干,只是更徹底,更漂亮,以至于蕩然無存。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傭出,獨與嫗居渡口。一日,有書生避雨檐下,衣濕袖單,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從郡城就童子試歸。老人略知書,與語久,命嫗煮芋以進;盡一器,再進。生為之飽,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庇曛�,別去。
十余年,書生用甲第為相國。偶命廚者進芋,輟箸嘆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訪其夫婦,載以來。丞、尉聞之,謂老人與相國有舊,邀見,講鈞禮。子不傭矣。
至京,相國慰勞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煩爾嫗一煮芋也�!币讯鴭炛笥筮M,相國亦輟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猶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調和之有異,時、位之移人也。相國昔自郡城走數(shù)十里,困于雨,不擇食矣;今日堂有煉珍,朝分尚食,張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猶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聞實多:村南有夫婦守貧者,織紡井臼,佐讀勤苦;幸獲名成,遂寵妾媵,棄其婦,致郁郁死。是芋視乃婦也。城東有甲乙同學者,一硯、一燈、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舉,登仕路,聞甲落魄,笑不顧,交以絕。是芋視乃友也。更聞誰氏子,讀書時,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為吏,以污賄不飭罷。是芋視乃學也。是猶可言也。老人鄰有西塾,聞其師為弟子說前代事,有將、相,有卿尹,有刺史、守、令,或綰黃紆紫,或攬轡褰帷,一旦事變中起,釁孽外乘,輒屈膝叩首迎款,惟恐或后,竟以宗廟、社稷、身名、君寵,無不同于芋焉。然則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豈獨一箸間哉!”
老人語未畢,相國遽驚謝曰:“老人知道者!”厚資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時、位之移人也 |
移人:改變人的性情 |
B.何向者之香而甘也 |
向者:喜愛的芋 |
C.今日堂有煉珍 |
煉珍:烹制精美的食品 |
D.登仕路 |
仕路:做官之途徑 |
(2)比較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衣濕袖單,影乃益瘦
②今乃煩爾嫗一煮芋也
③或綰黃紆紫
④輒屈膝叩首迎款,惟恐或后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猶是芋也,而向之香而甘者
厚資而遣之
B.與語久,命嫗煮芋以進
然則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
C.非調和之有異,時、位之移人也
老人猶喜相國之止于芋也
D.尚何芋是甘乎
是猶可言也
(4)下列句子編為四組,其中全都屬于“以今日而忘其昔日”的表現(xiàn)的一組是
[ ]
①已而嫗煮芋進,相國亦輟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
②使人訪其夫婦,載以來。
③幸獲名成,遂寵妾媵,棄其婦,至郁郁死。
④城東有甲乙同學者,一硯、一燈、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
⑤一旦事變中起,釁孽外乘,輒屈膝叩首迎款,惟恐或后。
⑥竟以宗廟、社稷、身名、君寵,無不同于芋焉。
A.①③⑤ |
B.②③⑤ |
C.③④⑤ |
D.②③⑥ |
(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評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第一段寫書生在饑餓時飽食芋老人之芋,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是入情入理的致謝語,也為第二段寫他為相國后再次食芋埋下了伏筆。
B.第二段先寫相國食廚者之芋,是為邀請芋老人夫婦作必要的鋪墊,而且這樣也更充分地說明了下文“時位移人”的事理。
C.第二段芋老人從相國食芋說起,論“時位移人”的道理,將相國與一系列“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相比,對相國的富貴而忘本提出了尖銳的批評。
D.第二段芋老人列舉了富而棄妻、貴而絕交、為吏而背學、為官而失節(jié)等四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的例子,指出其中讓人最不能容忍的是最后一例。結合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來看,芋老人的這一番議論是有針對性的。
(6)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輟箸嘆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
②及為吏,以污賄不飭罷。是芋視乃學也。
③老人語未畢,相國遽驚謝曰:“老人知道者!”
④老人猶喜相國之止于芋也。
⑤織紡井臼,佐讀勤苦。
⑥及為吏,以污賄不飭罷。是芋視乃學也。
⑦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 ]
A.書生十余年后當了相國,便想起了芋老人,派人去尋訪。見到后和他行平等之禮,還使他的兒子不用當傭工賺錢。
B.在芋老人看來,那些富而絕其交,及為吏而背所學,做官的一旦發(fā)生事變就連祖宗、國家、君恩、身名都不顧了的種種社會現(xiàn)實,與相國吃同一人做的芋感覺味道大變,道理非常類似。
C.書生做了相國,吃遍了美味佳肴,再吃芋就感覺味道全變了。其實,芋的味道一點未變,原因是人的胃口變了。
D.相國聽了老人的一席話非常吃驚,他覺得老人什么都知道,和老人相比,自己實在是見識淺陋。因而他非常感激老人的教誨。
(8)芋老人認為“書生用甲第為相國”后,感到芋的滋味不如以前“香且甘”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詞句回答)
(9)全文從相國對芋味前后不同的感覺,聯(lián)想到不同的“芋視”,具體為:芋視□□→芋視□□→芋視□□→芋視□□。
(10)對全文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老人猶喜相國之止于芋也”�!跋病钡氖牵鄧鴥H僅對芋的感情發(fā)生變化。
B.全文采用了類比論證的手法,層層比類,逐層展開,小中見大,深含道理。
C.“芋老人之名大著”的原因,是芋老人“作緣相國”成了傾蓋相交的朋友。
D.文中說:“或傳聞之過實耶?”其實這不重要,作者只是借此故事表達思想。
(11)本文通過芋老人的一番話,尖銳地鞭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贊揚了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廣西省南寧市2011年中等學校招生考試語文試題 題型:048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101網校同步練習 初二語文 江蘇教育出版社(新課標2001-2年通過) 蘇教版 題型:048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湖南省長沙市2010年初中畢業(yè)學業(yè)水平考試語文試卷 題型:048
|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