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1、對下列語句中抽出來的劃線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越國以鄙遠 鄙:邊邑(這里用作動詞) B、既東封鄭 封:疆界(這里用作動詞) C、又欲肆其西封 肆:肆意 D、若不闕秦 闕:侵損、削減 2、下面句子中劃線的詞意義和用法判斷錯誤的一項是 |
A、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以:動詞。認為 B、焉用亡鄭以陪鄰 以:連詞。來 C、將焉取之 之:代詞。土地。 D、唯君圖之 之:代詞。這件事。 3、燭之武勸說秦伯退師的理由,表述有錯誤的一項是 |
A、秦軍欲越過晉國并看不起遠方的鄭國,這實際上是很困難的事。 B、相鄰的晉國實力雄厚了,實際上自己的力量就削弱了,保留下鄭國對秦是會有好處的。 C、秦對晉侯有過恩賜,但晉侯回國后就違背承諾,并迅速筑墻拒守。 D、如讓晉占領(lǐng)了鄭,那么他們還要擴張勢力,勢必危及秦的安全,這種損秦肥晉的作法,實不足取。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3
請找出下邊文段中意義相反的實詞。
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3
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xué)年安徽省濉溪臨渙中學(xué)高一年級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10分)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1)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2)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小題1】解釋文中加點字的含義(2分)
(1)鄙: (2)陪:
(3)行李: (4)乏困:
【小題2】下列加點字用法和意義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 )行李之往來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A B
君之所知也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C. D、
吾其還也 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
【小題3】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5分)
(1)
(2分)
(2)
(3分)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0124 期中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 、逢孫、楊孫戍之,乃還。高考資源網(wǎng)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矢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 亦去之。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鄭既知亡矣既:已經(jīng) |
B.又欲肆其西封肆:擴張 |
C.唯君圖之圖:考慮 |
D.矢其所與與:同盟者 |
A.燭之武先示弱,說鄭已知要亡。再為秦分析,為進一步打動秦君提供了可能。 |
B.接著燭之武從秦的立場分析了亡鄭的壞處和存鄭的好處,從利益上動搖秦君。 |
C.拉攏引誘之后,燭之武又從歷史出發(fā),指出晉君曾言而無信,挑撥秦晉關(guān)系。 |
D.最后燭之武從歷史角度分析,指出晉滅鄭后必犯秦,使秦意識到自己的危險。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做下列各題。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樱窦倍笞�,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對下列加點的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焉用亡鄭以陪鄰? 陪:陪伴 B.又欲肆其西封 肆:肆意
C.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 濟:成功 D.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闕:侵損
下列加點的“之”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之”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B.國之孺子之游者
C.夫晉,何厭之有 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與“越國以鄙遠”句子中的“鄙”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C.昔者夫差恥吾君于諸侯之國 D.趙王之子孫侯者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以其無禮于晉 以亂易整,不武
B.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C.夜縋而出,見秦伯 不可不養(yǎng)而擇也
D.其有敢不盡力者乎 吾其還也
對文章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晉、秦圍鄭的原因是鄭國在晉文公出亡時沒有禮待他,并且從屬于楚國。
B.燭之武去見秦君的原因是鄭伯向他道歉了。
C.秦伯被燭之武說服了,不僅解除了鄭圍,而且派將軍幫助鄭國守城。
D.晉文公不去攻打秦國,表現(xiàn)了他的仁義和明智。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翻譯: 。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翻譯: 。
請用自己的話概括出燭之武說服秦伯退兵的三個理由。
(1)
(2)
(3)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焉用亡鄭以陪鄰?陪:陪伴 | B.又欲肆其西封肆:肆意 |
C.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濟:成功 | D.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侵損 |
A.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 B.國之孺子之游者 |
C.夫晉,何厭之有 | 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B.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
C.昔者夫差恥吾君于諸侯之國 | D.趙王之子孫侯者 |
A.以其無禮于晉以亂易整,不武 |
B.臣之壯也,猶不如人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
C.夜縋而出,見秦伯不可不養(yǎng)而擇也 |
D.其有敢不盡力者乎吾其還也 |
A.晉、秦圍鄭的原因是鄭國在晉文公出亡時沒有禮待他,并且從屬于楚國。 |
B.燭之武去見秦君的原因是鄭伯向他道歉了。 |
C.秦伯被燭之武說服了,不僅解除了鄭圍,而且派將軍幫助鄭國守城。 |
D.晉文公不去攻打秦國,表現(xiàn)了他的仁義和明智。 |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