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1、對下列語句中抽出來的劃線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越國以遠  鄙:邊邑(這里用作動詞)
B、既東鄭  封:疆界(這里用作動詞)
C、又欲其西封  肆:肆意  
D、若不秦  闕:侵損、削減
2、下面句子中劃線的詞意義和用法判斷錯誤的一項是

A、若舍鄭為東道主   以:動詞。認為 
B、焉用亡鄭陪鄰    以:連詞。來
C、將焉取       之:代詞。土地。
D、唯君圖        之:代詞。這件事。
3、燭之武勸說秦伯退師的理由,表述有錯誤的一項是

A、秦軍欲越過晉國并看不起遠方的鄭國,這實際上是很困難的事。
B、相鄰的晉國實力雄厚了,實際上自己的力量就削弱了,保留下鄭國對秦是會有好處的。
C、秦對晉侯有過恩賜,但晉侯回國后就違背承諾,并迅速筑墻拒守。
D、如讓晉占領(lǐng)了鄭,那么他們還要擴張勢力,勢必危及秦的安全,這種損秦肥晉的作法,實不足取。
C,A,A
請在這里輸入關(guān)鍵詞: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3

請找出下邊文段中意義相反的實詞。

  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3

請找出下邊文段中意義相反的實詞。

  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問題。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1.下列句中加粗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 夜(用繩子拴著從城墻上下來)而出
B. 越國以(邊邑)遠
C.  行李(出使的人)之往來,共其乏困
D. (使……缺,損害)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2.“以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項是(    )
A.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君亦無所害
B. 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C. 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
D. 以為得之矣
3. 翻譯正確的一組句子是(    )
①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
② 既東 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A.  ① 您曾經(jīng)對晉君有恩,把焦、瑕兩座城池給了他,可晉君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這些您是知道的啊。 ② 等到他在東邊疆土擴大到鄭國,就會再向西邊擴展疆土。
B.  ① 您曾經(jīng) 對晉君 有恩,他答應(yīng)以焦、瑕兩城作為酬謝,可是他早晨剛渡河回國,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備您,這些您是知道的。 ② 他已經(jīng)在東邊把鄭國作為了它的邊邑,勢必會繼續(xù)向西邊擴展疆土。
C.  ① 您曾經(jīng)對晉君有恩,把焦、瑕兩座城池給了他,可晉君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備您,這些您是知道的。 ② 他已經(jīng)在東邊把鄭國作為了它的邊邑,勢必會繼續(xù)向西邊擴展疆土。
D.  ① 您曾經(jīng)對晉君有恩,他答應(yīng)以焦、瑕作為酬勞,可是他早晨剛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備您,這些您是知道的。 ② 等到他在東邊把疆土擴大到鄭國,就會再向西邊擴展疆土。
4. 對“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的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A. 越過晉國而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境,國君知道那是很困難
B. 越過晉國而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難的
C. 越過秦國而把遠方的鄭國作為晉國的東部邊境,國君知道那是很困難
D. 越過秦國而把 遠方的鄭國作為晉國的東部邊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難的
5. 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
A. 燭之武“夜縋而出”,說明當(dāng)時鄭國的情況十分危急。
B. 從燭之武對形勢的分析中可知,晉國的實力與秦國不相上下。
C. 晉侯為了報答秦伯,曾經(jīng)答應(yīng)過給秦國兩座城池。
D. 燭之武說秦國退兵的理由一共有兩條。
6. 下面是對燭之武這個人物性格的分析評價,其中正確的幾項是(    )
A. 懷才不遇,牢騷滿腹 
B. 能言善辯,智能過人
C. 深明大義,顧全大局 
D. 巧舌如簧,挑撥離間
E. 不卑不亢,善于激將
F. 無中生有,撥弄是非
7. 用原文填空:燭之武臨危受命,說退秦師,表現(xiàn)出他能言善辯、智能過人。其說辭大體可分三個層次,二 、三層次中又可各分兩小層意義:
第一小層:不卑不亢,引出話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 小層:分析情勢,說明利害:
a. 亡鄭,對晉有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存鄭,對秦有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小層:回顧歷史,預(yù)見未來:
a. 過去,晉國曾過河拆橋,忘恩負義:___________________
 b. 將來,晉國必貪得無厭,進犯秦國: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xué)年安徽省濉溪臨渙中學(xué)高一年級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10分)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1)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2)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小題1】解釋文中加點字的含義(2分)
(1)鄙:                  (2)陪:
(3)行李:                (4)乏困:
【小題2】下列加點字用法和意義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    )
行李之往來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A                                           B
君之所知也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C.                                         D、
吾其還也                              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
【小題3】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5分)
(1)                                                        
                                                     (2分)
(2)                                                           
                                                     (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10分)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1)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2)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小題1:解釋文中加點字的含義(2分)
(1)鄙:                  (2)陪:
(3)行李:                (4)乏困:
小題2:下列加點字用法和意義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    )
行李之往來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A                                           B
君之所知也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C.                                         D、
吾其還也                              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
小題3: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5分)
(1)                                                        
                                                     (2分)
(2)                                                           
                                                     (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0124 期中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文言文閱讀。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1)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2)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 、逢孫、楊孫戍之,乃還。高考資源網(wǎng)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矢其所,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 亦去之。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鄭知亡矣既:已經(jīng)
B.又欲其西封肆:擴張
C.唯君之圖:考慮
D.矢其所與:同盟者
【小題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還也                      B. 亡鄭而有益于君
盡失度                          入前為壽
C. 敢煩執(zhí)事                     D. 鄰厚,君之薄
身翼蔽沛公                    北蠻夷鄙人
【小題3】下列對選文內(nèi)容的分析,表述有錯誤的一項是(  )
A.燭之武先示弱,說鄭已知要亡。再為秦分析,為進一步打動秦君提供了可能。
B.接著燭之武從秦的立場分析了亡鄭的壞處和存鄭的好處,從利益上動搖秦君。
C.拉攏引誘之后,燭之武又從歷史出發(fā),指出晉君曾言而無信,挑撥秦晉關(guān)系。
D.最后燭之武從歷史角度分析,指出晉滅鄭后必犯秦,使秦意識到自己的危險。
【小題4】把下面幾個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高考資源網(wǎng)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分)
(2)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3分)
(3)吾入關(guān),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題。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o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急:危急
B.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            濟:渡河                      
C.不闕秦,將焉取之        闕:侵損
D.失其所與,不知            與:參與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即患秦兵之來
B.夜,縋而出                       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C.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其下圣人也遠矣,而恥學(xué)于師
D.子亦有不利焉                     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記敘了鄭國危在旦夕之際,燭之武臨危受命,說服秦軍撤兵,表現(xiàn)了他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計個人恩怨,深明大義的愛國精神和杰出的外交才能。
B.燭之武在見到秦伯后,只字不提鄭國的利益,卻先闡明鄭國存在對秦國的種種好處,繼而又說明鄭國滅亡只會對晉國有利,體現(xiàn)了他高超的游說本領(lǐng)。
C.在秦鄭結(jié)盟的情況下,晉文公拒絕了大臣子犯提出的攻打鄭國的請求,表現(xiàn)了他清醒的頭腦、理智的判斷和隨機應(yīng)變的謀略。
D.文章敘事詳略得當(dāng)。燭之武怎樣說退秦師是詳敘,而其他方面如退師的前因后果等只作簡略交代,為略寫。從而做到了繁而不雜,層次井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做下列各題。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樱窦倍笞�,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對下列加點的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焉用亡鄭以陪鄰?  陪:陪伴     B.又欲肆其西封      肆:肆意

C.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    濟:成功     D.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闕:侵損

下列加點的“之”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之”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B.國之孺子之游者

C.夫晉,何厭之有                    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與“越國以鄙遠”句子中的“鄙”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C.昔者夫差恥吾君于諸侯之國          D.趙王之子孫侯者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以其無禮于晉            以亂易整,不武

B.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C.夜縋而出,見秦伯        不可不養(yǎng)而擇也

D.其有敢不盡力者乎        吾其還也

對文章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晉、秦圍鄭的原因是鄭國在晉文公出亡時沒有禮待他,并且從屬于楚國。

B.燭之武去見秦君的原因是鄭伯向他道歉了。

C.秦伯被燭之武說服了,不僅解除了鄭圍,而且派將軍幫助鄭國守城。

D.晉文公不去攻打秦國,表現(xiàn)了他的仁義和明智。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翻譯:                                                             。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翻譯:                                                             。

請用自己的話概括出燭之武說服秦伯退兵的三個理由。

(1)                                                                   

(2)                                                                   

(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做下列各題。(24分)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樱窦倍笞�,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痹S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小題1:對下列加點的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焉用亡鄭以陪鄰?陪:陪伴B.又欲肆其西封肆:肆意
C.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濟:成功D.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侵損
小題2:下列加點的“之”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之”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臣之壯也,猶不如人B.國之孺子之游者
C.夫晉,何厭之有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小題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與“越國以鄙遠”句子中的“鄙”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C.昔者夫差恥吾君于諸侯之國D.趙王之子孫侯者
小題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以其無禮于晉以亂易整,不武
B.臣之壯也,猶不如人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C.夜縋而出,見秦伯不可不養(yǎng)而擇也
D.其有敢不盡力者乎吾其還也
小題5:對文章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晉、秦圍鄭的原因是鄭國在晉文公出亡時沒有禮待他,并且從屬于楚國。
B.燭之武去見秦君的原因是鄭伯向他道歉了。
C.秦伯被燭之武說服了,不僅解除了鄭圍,而且派將軍幫助鄭國守城。
D.晉文公不去攻打秦國,表現(xiàn)了他的仁義和明智。
小題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4分)
翻譯:                                                            。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分)
翻譯:                                                            。
小題7:請用自己的話概括出燭之武說服秦伯退兵的三個理由。(3分)
(1)                                                                   
(2)                                                                  
(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