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新聞標題中,語意明確的一項是 |
A、數(shù)百位死難者的親屬出席了隆重的葬禮 B、近期匯市美元對日元的比價有小幅攀升 C、新年里老師希望學生別送禮物送祝福 D、這是名模馬艷麗攝于2009年11月的照片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河南省期末題 題型:單選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年河南省鎮(zhèn)平一高高三下學期第一次周考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19分)
種世衡,字仲平,放之兄子也。少尚氣節(jié),昆弟有欲析其貲者,悉推與之,惟取圖書而已。西邊用兵,守備不足。世衡建言,延安東北二百里有故寬州,請因其廢壘而興之,以當寇沖,右可固延安之勢,左可致河東之粟,北可圖銀、夏之舊。朝廷從之,命董其役。夏人展出爭,世衡且戰(zhàn)且城之。然處險無泉,議不可守。鑿地百五十尺,始至于石,石工辭不可穿,世衡命屑石一畚酬百錢,卒得泉。城成,賜名青澗城。遷內(nèi)殿崇班、知城事。開營田二千頃,募商賈,貸以本錢,使通貨贏其利,城遂富實。間出行部族,慰勞酋長,或解與所服帶。嘗會客飲,有得敵情來告者,即以飲器予之,由是屬羌皆樂為用。再遷洛苑副使、知環(huán)州。蕃部有牛家族奴訛者,素屈強,未嘗出謁郡守,聞世衡至,遽郊迎。世衡與約,明日當至其帳,往勞部落。是夕大雪,深三尺。左右曰:“地險不可往�!笔篮庠唬骸拔岱浇Y(jié)諸羌以信,不可失期。”遂緣險而進。奴訛方臥帳中,謂世衡必不能至,世衡蹴而起,奴訛大驚曰:“前此未嘗有官至吾部者,公乃不疑我耶!”率其族羅拜聽命。嘗課吏民射,有過失,射中則釋其罪;有辭某事、請某事,輒因中否而與奪之。人人自厲,皆精于射,由是數(shù)年敵不敢近環(huán)境。遷東染院使、環(huán)慶路兵馬鈐轄。范仲淹檄令與蔣偕筑細腰城,世衡時臥病,即起,將所部甲士晝夜興筑,城成而卒。世衡在邊數(shù)年,積谷通貨,所至不煩縣官益兵增饋。善撫養(yǎng)士卒,病者遣一子專視其食飲湯劑,以故得人死力。及卒,羌酋朝夕臨者數(shù)日,青澗及環(huán)人皆畫象祠之。
(節(jié)選自《宋史·種世衡傳》)
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昆弟有欲析其貲者析:分割。 |
B.石工辭不可穿辭:推辭。 |
C.間出行部族間:小路。 |
D.嘗課吏民射課:督促。 |
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種世衡有軍事才干的一項是(3分)
①悉推與之,惟取圖書而已 ②請因其廢壘而興之,以當寇沖
③命屑石一畚酬百錢,卒得泉 ④明日當至其帳,往勞部落
⑤遂緣險而進 ⑥所至不煩縣官益兵增饋
A.①③⑤ |
B.①④⑤ |
C.②③⑥ |
D.②④⑥ |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種世衡具有軍事才能。朝廷在西部邊境用兵,守備力量不夠,種世衡建議在延安東北重 |
B.種世衡以信義結(jié)交各部羌人。他與蕃部中牛家族首領奴訛約定相會,為了不失約,他冒 |
C.種世衡善于練兵,以鞏固國防。他督促吏民射箭,對請辭事等,都以是否射中為標準, |
D.種世衡有令則行。當范仲淹發(fā)檄文命令他和蔣偕筑細腰城時,種世衡雖然生病,但也立 |
即起身,帶領士兵日夜修筑,城筑成而他卻去世了。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嘗會客飲,有得敵情來告者,即以飲器予之。
(2)善撫養(yǎng)士卒,病者遣一子專視其食飲湯劑。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昆弟有欲析其貲者析:分割。 | B.石工辭不可穿辭:推辭。 |
C.間出行部族間:小路。 | D.嘗課吏民射課:督促。 |
A.①③⑤ | B.①④⑤ | C.②③⑥ | D.②④⑥ |
A.種世衡具有軍事才能。朝廷在西部邊境用兵,守備力量不夠,種世衡建議在延安東北重 新修建一座城來鞏固邊疆,朝廷接受了他的意見。 |
B.種世衡以信義結(jié)交各部羌人。他與蕃部中牛家族首領奴訛約定相會,為了不失約,他冒 著危險在雪中前行,去見素來倔強的牛家族首領。 |
C.種世衡善于練兵,以鞏固國防。他督促吏民射箭,對請辭事等,都以是否射中為標準, 所以人人擅射,數(shù)年中敵人不敢接近環(huán)州境界。 |
D.種世衡有令則行。當范仲淹發(fā)檄文命令他和蔣偕筑細腰城時,種世衡雖然生病,但也立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年河南省鎮(zhèn)平一高高三下學期第一次周考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19分)
種世衡,字仲平,放之兄子也。少尚氣節(jié),昆弟有欲析其貲者,悉推與之,惟取圖書而已。西邊用兵,守備不足。世衡建言,延安東北二百里有故寬州,請因其廢壘而興之,以當寇沖,右可固延安之勢,左可致河東之粟,北可圖銀、夏之舊。朝廷從之,命董其役。夏人展出爭,世衡且戰(zhàn)且城之。然處險無泉,議不可守。鑿地百五十尺,始至于石,石工辭不可穿,世衡命屑石一畚酬百錢,卒得泉。城成,賜名青澗城。遷內(nèi)殿崇班、知城事。開營田二千頃,募商賈,貸以本錢,使通貨贏其利,城遂富實。間出行部族,慰勞酋長,或解與所服帶。嘗會客飲,有得敵情來告者,即以飲器予之,由是屬羌皆樂為用。再遷洛苑副使、知環(huán)州。蕃部有牛家族奴訛者,素屈強,未嘗出謁郡守,聞世衡至,遽郊迎。世衡與約,明日當至其帳,往勞部落。是夕大雪,深三尺。左右曰:“地險不可往�!笔篮庠唬骸拔岱浇Y(jié)諸羌以信,不可失期�!彼炀夒U而進。奴訛方臥帳中,謂世衡必不能至,世衡蹴而起,奴訛大驚曰:“前此未嘗有官至吾部者,公乃不疑我耶!”率其族羅拜聽命。嘗課吏民射,有過失,射中則釋其罪;有辭某事、請某事,輒因中否而與奪之。人人自厲,皆精于射,由是數(shù)年敵不敢近環(huán)境。遷東染院使、環(huán)慶路兵馬鈐轄。范仲淹檄令與蔣偕筑細腰城,世衡時臥病,即起,將所部甲士晝夜興筑,城成而卒。世衡在邊數(shù)年,積谷通貨,所至不煩縣官益兵增饋。善撫養(yǎng)士卒,病者遣一子專視其食飲湯劑,以故得人死力。及卒,羌酋朝夕臨者數(shù)日,青澗及環(huán)人皆畫象祠之。
(節(jié)選自《宋史·種世衡傳》)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昆弟有欲析其貲者析:分割。 | B.石工辭不可穿辭:推辭。 |
C.間出行部族間:小路。 | D.嘗課吏民射課:督促。 |
A.①③⑤ | B.①④⑤ | C.②③⑥ | D.②④⑥ |
A.種世衡具有軍事才能。朝廷在西部邊境用兵,守備力量不夠,種世衡建議在延安東北重 新修建一座城來鞏固邊疆,朝廷接受了他的意見。 |
B.種世衡以信義結(jié)交各部羌人。他與蕃部中牛家族首領奴訛約定相會,為了不失約,他冒 著危險在雪中前行,去見素來倔強的牛家族首領。 |
C.種世衡善于練兵,以鞏固國防。他督促吏民射箭,對請辭事等,都以是否射中為標準, 所以人人擅射,數(shù)年中敵人不敢接近環(huán)州境界。 |
D.種世衡有令則行。當范仲淹發(fā)檄文命令他和蔣偕筑細腰城時,種世衡雖然生病,但也立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河南省月考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而家于鄭州,代為冠族 代:世世 |
B.少聰敏好學,善屬文屬:撰寫 |
C.深昧求賢之意也昧:冒犯 |
D.經(jīng)籍在此,請恣尋檢恣:任意 |
A.①②⑥ | B.①③④ |
C.②④⑤ | D.③⑤⑥ |
A.李揆自幼好學,入仕后美名上聞。他出身顯貴人家,聰明敏捷,好學上進,開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張考查進士務必選拔有真實才能的人,受到廣泛好評。 |
B.李揆有遠見卓識,上疏得到認可。當時京城治安混亂,盜賊殺人,李輔國請求選羽林軍以備巡視。李揆引西漢舊事說明,如羽林警夜則難以應付突然之變。 |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們非議。他在相位時,論及大事頭頭是道,卻熱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呂![]() |
D.李揆與元載交惡,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門望高貴,鄙薄元載出身寒微,元懷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對他報復,致使他全家衣食無著,在各州飄泊十多年。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文言文閱讀
(2013·高考新課標全國卷Ⅱ)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李揆,字端卿,隴西成紀人,而家于鄭州,代為冠族。少聰敏好學,善屬文。開元末,舉進士,獻書闕下,詔中書試文章,擢拜右拾遺。乾元初,兼禮部侍郎。揆嘗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實,徒峻其堤防,索其書策,深昧求賢之意也。其試進士文章,曰:“大國選士,但務得才,經(jīng)籍在此,請恣尋檢�!庇墒菙�(shù)月之間,美聲上聞。自此頗承恩遇,遂蒙大用。時京師多盜賊,有通衢殺人置溝中者,李輔國方恣橫,上請選羽林騎士五百人以備巡檢。揆上疏曰:“昔西漢以南北軍相統(tǒng)攝,故周勃因南軍入北軍,遂安劉氏�;食媚媳毖�,文武區(qū)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變,將何以制之?”遂制罷羽林之請。揆在相位,決事獻替,雖甚博辨,性銳于名利,深為物議所非。又其兄自有時名,滯于冗官,竟不引進。同列呂,地望雖懸,政事在揆之右,罷相,自賓客為荊南節(jié)度,聲問甚美。懼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
管內(nèi)構求
過失。
密疏自陳,乃貶揆萊州長史同正員。揆既黜官,數(shù)日,其兄改授為司門員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苖晉卿累薦元載為重官。揆自恃門望,以載地寒,意甚輕易,不納,而謂晉卿曰:“龍章鳳姿之士不見用,獐頭鼠目之子乃求官�!陛d銜恨頗深。及載登相位,因揆當徙職,遂奏為試秘書監(jiān),江淮養(yǎng)疾。既無祿俸,家復貧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給。萍寄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則又移居,故其遷徙者,蓋十余州焉。元載以罪誅,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國子祭酒、禮部尚書,為盧杞所惡。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會盟使,加左仆射。行至鳳州,以疾卒,興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節(jié)選自《舊唐書·李揆傳》)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而家于鄭州,代為冠族 代:世世 |
B.少聰敏好學,善屬文屬:撰寫 |
C.深昧求賢之意也昧:冒犯 |
D.經(jīng)籍在此,請恣尋檢恣:任意 |
A.①②⑥ | B.①③④ |
C.②④⑤ | D.③⑤⑥ |
A.李揆自幼好學,入仕后美名上聞。他出身顯貴人家,聰明敏捷,好學上進,開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張考查進士務必選拔有真實才能的人,受到廣泛好評。 |
B.李揆有遠見卓識,上疏得到認可。當時京城治安混亂,盜賊殺人,李輔國請求選羽林軍以備巡視。李揆引西漢舊事說明,如羽林警夜則難以應付突然之變。 |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們非議。他在相位時,論及大事頭頭是道,卻熱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呂![]() |
D.李揆與元載交惡,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門望高貴,鄙薄元載出身寒微,元懷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對他報復,致使他全家衣食無著,在各州飄泊十多年。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登景泰二年進士 登:升職 |
B.錄功進左副都御史錄:記載 |
C.振鞏昌、臨洮饑民振:救濟 |
D.勒石紀之而還勒:銘刻 |
A.①②③ | B.①⑤⑥ |
C.②④⑥ | D.③④⑤ |
A.馬文升仕途順利,政績卓著。他被委任御史以后,歷任多項職務。功業(yè)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處理受災民眾的善后問題;二是擊敗擾亂社會秩序的賊寇。 |
B.馬文升為人正直,處事嚴明。他敢于直言勸諫,奏事進言均得到采納;又能夠嚴格考察部屬,曾罷免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對他大肆威脅和污蔑。 |
C.馬文升盡心軍事,關注民生。他任兵部尚書十多年,對屯田、邊備等職責勇于進言。在代吏部尚書時,南京等地遭遇風雨災害,他又請求皇上救助災地百姓。 |
D.馬文升文武全才,聲名遠揚。朝廷大事往往等他決斷,又有顯赫邊功,外國皆聞其名。為人重氣節(jié),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盜各處騷擾,也不去鈞州他的家鄉(xiāng)。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文言文閱讀
(2013·高考新課標全國卷Ⅰ)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馬文升,字負圖,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進士,授御史。歷按山西、湖廣,風裁甚著。成化初,召為南京大理卿。滿四之亂,錄功進左副都御史。振鞏昌、監(jiān)洮饑民,撫安流移,績甚著。是時敗寇黑水口,又敗之湯羊嶺,勒石紀之而還。進右都御史,總督漕運�;�、徐、和饑,移江南糧十萬石、鹽價銀五萬兩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議行。帝耕藉田,教坊以雜戲進。文升正色曰:“新天子當使知稼穡艱難,此何為者?”即斥去。明年,為兵部尚書,督團營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廢弛,西北部落時伺塞下。文升嚴核諸將校,黜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門,或作謗書射入東長安門內(nèi)。為兵部十三年,盡心戎務,于屯田、馬政、邊備、守御,數(shù)條上便宜。國家事當言者,即非職守,亦言無不盡。嘗以太子年及四齡,當早諭教,請擇醇謹老成知書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語動止悉導之以正。山東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災,文升請命所司振恤,練士卒以備不虞。帝皆深納之。在班列中最為耆碩,帝亦推心任之,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書屠滽罷,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鳳陽大風雨壞屋拔木,文升請帝減膳撤樂,修德省愆,御經(jīng)筵,絕游宴,停不急務,止額外織造,振饑民,捕盜賊。已,又上吏部職掌十事。帝悉褒納。正德時,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連疏求去,許之。家居,非事未嘗入州城。語及時事,輒顰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長于應變,朝端大議往往待之決。功在邊鎮(zhèn),外國皆聞其名。尤重氣節(jié),厲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盜至鈞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節(jié)選自《明史·馬文升傳》)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登景泰二年進士 登:升職 |
B.錄功進左副都御史錄:記載 |
C.振鞏昌、臨洮饑民振:救濟 |
D.勒石紀之而還勒:銘刻 |
A.①②③ | B.①⑤⑥ |
C.②④⑥ | D.③④⑤ |
A.馬文升仕途順利,政績卓著。他被委任御史以后,歷任多項職務。功業(yè)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處理受災民眾的善后問題;二是擊敗擾亂社會秩序的賊寇。 |
B.馬文升為人正直,處事嚴明。他敢于直言勸諫,奏事進言均得到采納;又能夠嚴格考察部屬,曾罷免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對他大肆威脅和污蔑。 |
C.馬文升盡心軍事,關注民生。他任兵部尚書十多年,對屯田、邊備等職責勇于進言。在代吏部尚書時,南京等地遭遇風雨災害,他又請求皇上救助災地百姓。 |
D.馬文升文武全才,聲名遠揚。朝廷大事往往等他決斷,又有顯赫邊功,外國皆聞其名。為人重氣節(jié),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盜各處騷擾,也不去鈞州他的家鄉(xiāng)。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5屆福建省高二上學期期中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15分)
毛 子 傳
【清】施閏章
毛甡,蕭山人也,初名奇齡,字大可,一字齊于,曰“吾淳于髡也”。少與兄萬并知名,人呼“小毛子”。
負才任達,善詩歌樂府填詞。與人坦然無所忤。賢者多愛其才,昵就之,而亦以才見忌。一時詩人嘗就甡問高下,甡略示次第,或聞而惡之,往往思中傷。甡又困諸生。家貧遭亂,佯狂,髡發(fā)緇衣走山澤中。閑效元人作小詞雜曲以自娛,仇者摘其語以為謗誹,謀訐而殺之。已而按驗無實,得不坐。甡自以為無罪,雖數(shù)濱死無所害,益復不檢備。仇者憤不得泄,乃胠其篋,發(fā)所著書焚之,又欲借他人事構之死。里中善甡者咸謂當出亡,相哭而別。于是之齊、之楚、之鄭、衛(wèi)、梁、宋間。嘗登嵩山,越數(shù)峰,遠望凄愴不能上,曰:“吾力衰矣。傷哉!貧且多難,吾安歸乎?”
甡所為詩,率托之美人香草,以寫其騷激之意,纏綿綺麗。小詞雜曲,亦復縱橫跌宕,按節(jié)而歌,使人凄悅。游靖江,當壚馮氏者悅其詞, 欲私就之。甡謝曰:“彼美不知我,直以我為狂夫也�!睆饺�。過海陵,抵淮上,山陽令朱禹錫故善甡,為召諸名士詞人畢集為歡。而吏部張新標父子嗜詩,有名園,中秋夜會客數(shù)十人,伎樂合作,甡倚醉扣盤,賦《明河篇》,凡六百余言。及旦,則淮上諸家傳寫殆遍。宣城施閏章還自京師,見之,目為才子。自是客淮數(shù)月,留連朋好不能去。甡雖處困窮,所至嘗乞食;至不當其意,雖招不赴也。
甡自少受知華亭陳子龍,評其文曰“才子之文”,然跌蕩文酒,頗不自惜。平生長于治《詩》,取毛、鄭諸家,折衷其說,著《毛詩省篇》。今舊集多毀,存詩詞若干卷,友人蔡大經(jīng)為刻行于世。論者謂以沈宋之法, 行溫李之詞,時罕及者。甡年四十余尚無子,自言當以客游老云。
(摘自《施愚山集》)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已而按驗無實,得不坐 坐:犯法獲罪
B.又欲借他人事構之死 構:挑撥離間
C.山陽令朱禹錫故善甡 善:友好,親善
D.平生長于治《詩》 治:從事研究
2.以下句子中,表明毛甡文才高超的一組是( )(3分)
①與人坦然無所忤
②閑效元人作小詞雜曲以自娛
③小詞雜曲,亦復縱橫跌宕
④及旦,則淮上諸家傳寫殆遍
⑤自是客淮數(shù)月,留連朋好不能去
⑥論者謂以沈宋之法, 行溫李之詞,時罕及者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③⑤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毛甡因品評詩人的優(yōu)劣而結(jié)怨于人,最后竟遭陷害,這表現(xiàn)了他“與人坦然無所忤”的性格特點,也暴露出陷害者的卑鄙、陰險。
B.山陽令朱禹錫和吏部張新標父子都曾于中秋之夜召集眾多名士與毛甡歡聚宴飲,可見他們對毛甡的才華賞識有加。
C.毛甡從小就和兄長齊名,且受到陳子龍的知遇,他擅長經(jīng)學詞章,才華橫溢,但大半生卻在顛沛流離中度過。
D.毛甡縱情于作文、飲酒,雖然到了四處乞食的地步,但“至不當其意,雖招不赴也”,表現(xiàn)他的才子氣質(zhì)和風度。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賢者多愛其才,昵就之,而亦以才見忌。(3分)
譯文:
(2)宣城施閏章還自京師,見之,目為才子。(3分)
譯文: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