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下列文言句式分類有誤的一項是 |
[ ] |
①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②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 ③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④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⑤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⑥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⑦家有老嫗,嘗居于此 ⑧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⑨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吾未見其明也 ⑩稍見云中白若摴蒱數(shù)十立者,山也 A、①④⑦/②⑧⑩/③⑤⑨/⑥ B、①④⑥/②⑧⑩/③⑤⑨/⑦ C、①⑥/②④/③⑤⑨/⑧⑩/⑦ D、①④⑦/②⑧⑩/③⑨/⑤⑥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共4小題,共12分)
柳慶字更興,解人也。父僧習,齊奉朝請。
慶幼聰敏,有器量。博涉群書,不治章句。時僧習為潁川郡,地接都畿,民多豪右。將選鄉(xiāng)官,皆依倚貴勢,競來請托。選用未定,僧習謂諸子曰:“權(quán)貴請托,吾并不用。其使欲還,皆須有答。汝等各以意為吾作書也!睉c乃具書草云:“下官受委大邦,選吏之日,有能者進,不肖者退。此乃朝廷恒典!鄙曌x書,嘆曰:“此兒有意氣,丈夫理當如是!奔匆缿c所草以報。大統(tǒng)十年,除慶尚書都兵郎中。
廣陵王元欣,魏之懿親。其甥孟氏,屢為兇橫。或有告其盜牛。慶捕推得實,趣令就禁。孟氏殊無懼容,乃謂慶曰:“今若加以桎梏,后復(fù)何以脫之?”欣亦遣使辯其無罪。孟氏由此益驕。慶于是大集僚吏,盛言孟氏依倚權(quán)戚侵虐之狀。言畢,便令笞殺之。此后貴戚斂手,不敢侵暴。
有胡家被劫,郡縣按察,莫知賊所,鄰近被囚者甚多。慶以賊是烏合,可以詐求之。乃作匿名書,多榜官門,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侶混雜,終恐泄露。今欲首伏,懼不免誅。若聽先首免罪,便欲來告!睉c乃復(fù)施免罪之榜。居二日,廣陵王欣家奴面縛自告榜下,因此盡獲黨與。慶之守正明察,皆此類也。每嘆曰:“昔于公斷獄無私,辟高門以待封。儻斯言有驗,吾其庶幾乎?”
太祖嘗怒安定國臣王茂,將殺之,而非其罪。朝臣咸知,而莫敢諫。慶乃進爭之。太祖逾怒曰:“王茂當死,卿若明其無罪,亦須坐之!蹦藞(zhí)慶于前。慶辭氣不撓,抗聲曰:“竊聞君有不達者為不明,臣有不爭者為不忠,慶謹竭愚誠,實不敢愛死,但懼公為不明之君耳!碧婺宋蚨饷巡患耙。太祖黯然。明日,謂慶曰:“吾不用卿言,遂令王茂冤死?少n茂家錢帛,以旌吾過! (選自《周書·列傳第十四》,有刪節(jié))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時僧習為潁川郡 為:治理
B.其使欲還,皆須有答 使:令、讓
C.慶辭氣不撓,抗聲曰 抗:抗議
D.可賜茂家錢帛,以旌吾過 旌:表彰
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 汝等各以意為吾作書也。
成以其小,劣之。
B. 慶之守正明察,皆此類也。
吾欲之南海。
C. 慶以賊是烏合,可以詐求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D. 朝臣咸知,而莫敢諫。慶乃進爭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最能表明柳慶機智多謀的一組是( )
①慶乃具書草云:“下官受委大邦……此乃朝廷恒典!
②慶于是大集僚吏,盛言孟氏依倚權(quán)戚侵虐之狀
③乃作匿名書,多榜官門
④乃復(fù)施免罪之榜
⑤慶乃進爭之
⑥慶謹竭愚誠,實不敢愛死,但懼公為不明之君耳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①②④ D.②⑤⑥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柳慶的父親在選拔鄉(xiāng)官時,有很多京城附近的權(quán)貴紛紛請求托付安排相關(guān)人員。柳慶代父寫信,明確提出了選擇鄉(xiāng)官的標準,義正詞嚴地拒絕了權(quán)貴們的無理要求,受到了父親的贊賞。
B.廣陵王元欣是皇親,他的孟姓外甥曾經(jīng)因偷別人的牛而被柳慶捕獲。但這個姓孟的人氣焰囂張,根本不把柳慶放在眼里。柳慶召集眾多僚屬吏員聚會,當眾用笞刑打死了這個人,極大地震懾了那些豪強貴戚。
C.有一胡姓人家遭賊人打劫,賊人中有人通過寫匿名信的方式,表達自己想自首卻又擔心治罪的心情。柳慶就張貼了一份自首免罪的告示,促其自首,終于全部抓獲了這批劫匪。
D.太祖因怒要殺掉王茂,朝中大臣都知道王茂沒有犯罪卻不敢進諫。只有柳慶挺身而出,冒著與王茂一起治罪的風險,替王茂鳴冤。最終使太祖認識到誤殺王茂的錯誤。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乃謂慶曰:“今若加以桎梏,后復(fù)何以脫之?”
譯文:
(2)儻斯言有驗,吾其庶幾乎?
譯文:
(3)卿若明其無罪,亦須坐之。
譯文: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10―13題。
柳慶字更興,解人也。父僧習,齊奉朝請。
慶幼聰敏,有器量。博涉群書,不治章句。時僧習為潁川郡,地接都畿,民多豪右。將選鄉(xiāng)官,皆依倚貴勢,競來請托。選用未定,僧習謂諸子曰:“權(quán)貴請托,吾并不用。其使欲還,皆須有答。汝等各以意為吾作書也。”慶乃具書草云:“下官受委大邦,選吏之日,有能者進,不肖者退。此乃朝廷恒典!鄙曌x書,嘆曰:“此兒有意氣,丈夫理當如是!奔匆缿c所草以報。大統(tǒng)十年,除慶尚書都兵郎中。
廣陵王元欣,魏之懿親。其甥孟氏,屢為兇橫;蛴懈嫫浔I牛。慶捕推得實,趣令就禁。孟氏殊無懼容,乃謂慶曰:“今若加以桎梏,后復(fù)何以脫之?”欣亦遣使辯其無罪。孟氏由此益驕。慶于是大集僚吏,盛言孟氏依倚權(quán)戚侵虐之狀。言畢,便令笞殺之。此后貴戚斂手,不敢侵暴。
有胡家被劫,郡縣按察,莫知賊所,鄰近被囚者甚多。慶以賊是烏合,可以詐求之。乃作匿名書,多榜官門,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侶混雜,終恐泄露。今欲首伏,懼不免誅。若聽先首免罪,便欲來告!睉c乃復(fù)施免罪之榜。居二日,廣陵王欣家奴面縛自告榜下,因此盡獲黨與。慶之守正明察,皆此類也。每嘆曰:“昔于公斷獄無私,辟高門以待封。儻斯言有驗,吾其庶幾乎?”
太祖嘗怒安定國臣王茂,將殺之,而非其罪。朝臣咸知,而莫敢諫。慶乃進爭之。太祖逾怒曰:“王茂當死,卿若明其無罪,亦須坐之!蹦藞(zhí)慶于前。慶辭氣不撓,抗聲曰:“竊聞君有不達者為不明,臣有不爭者為不忠,慶謹竭愚誠,實不敢愛死,但懼公為不明之君耳。”太祖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太祖黯然。明日,謂慶曰:“吾不用卿言,遂令王茂冤死?少n茂家錢帛,以旌吾過! (選自《周書?列傳第十四》,有刪節(jié))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時僧習為潁川郡 為:治理
B.其使欲還,皆須有答 使:令、讓
C.慶辭氣不撓,抗聲曰 抗:抗議
D.可賜茂家錢帛,以旌吾過 旌:表彰
11.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最能表明柳慶機智多謀的一組是
①慶乃具書草云:“下官受委大邦……此乃朝廷恒典! ②慶于是大集僚吏,盛言孟氏依倚權(quán)戚侵虐之狀 ③乃作匿名書,多榜官門 ④乃復(fù)施免罪之榜 ⑤慶乃進爭之 ⑥慶謹竭愚誠,實不敢愛死,但懼公為不明之君耳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①②④ D.②⑤⑥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柳慶的父親在選拔鄉(xiāng)官時,有很多京城附近的權(quán)貴紛紛請求托付安排相關(guān)人員。柳慶代父寫信,明確提出了選擇鄉(xiāng)官的標準,義正詞嚴地拒絕了權(quán)貴們的無理要求,受到了父親的贊賞。
B.廣陵王元欣是皇親,他的孟姓外甥曾經(jīng)因偷別人的牛而被柳慶捕獲。但這個姓孟的人氣焰囂張,根本不把柳慶放在眼里。柳慶召集眾多僚屬吏員聚會,當眾用笞刑打死了這個人,極大地震懾了那些豪強貴戚。
C.有一胡姓人家遭賊人打劫,賊人中有人通過寫匿名信的方式,表達自己想自首卻又擔心治罪的心情。柳慶就張貼了一份自首免罪的告示,促其自首,終于全部抓獲了這批劫匪。
D.太祖因怒要殺掉王茂,朝中大臣都知道王茂沒有犯罪卻不敢進諫。只有柳慶挺身而出,冒著與王茂一起治罪的風險,替王茂鳴冤。最終使太祖認識到誤殺王茂的錯誤。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孟氏殊無懼容,乃謂慶曰:“今若加以桎梏,后復(fù)何以脫之?”
(2)儻斯言有驗,吾其庶幾乎?
(3)卿若明其無罪,亦須坐之。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1—4題。
柳慶字更興,解人也。父僧習,齊奉朝請。
慶幼聰敏,有器量。博涉群書,不治章句。時僧習為潁川郡,地接都畿,民多豪右。將選鄉(xiāng)官,皆依倚貴勢,競來請托。選用未定,僧習謂諸子曰:“權(quán)貴請托,吾并不用。其使欲還,皆須有答。汝等各以意為吾作書也。”慶乃具書草云:“下官受委大邦,選吏之日,有能者進,不肖者退。此乃朝廷恒典!鄙曌x書,嘆曰:“此兒有意氣,丈夫理當如是!奔匆缿c所草以報。大統(tǒng)十年,除慶尚書都兵郎中。
廣陵王元欣,魏之懿親。其甥孟氏,屢為兇橫;蛴懈嫫浔I牛。慶捕推得實,趣令就禁。孟氏殊無懼容,乃謂慶曰:“今若加以桎梏,后復(fù)何以脫之?”欣亦遣使辯其無罪。孟氏由此益驕。慶于是大集僚吏,盛言孟氏依倚權(quán)戚侵虐之狀。言畢,便令笞殺之。此后貴戚斂手,不敢侵暴。
有胡家被劫,郡縣按察,莫知賊所,鄰近被囚者甚多。慶以賊是烏合,可以詐求之。乃作匿名書,多榜官門,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侶混雜,終恐泄露。今欲首伏,懼不免誅。若聽先首免罪,便欲來告!睉c乃復(fù)施免罪之榜。居二日,廣陵王欣家奴面縛自告榜下,因此盡獲黨與。慶之守正明察,皆此類也。每嘆曰:“昔于公斷獄無私,辟高門以待封。儻斯言有驗,吾其庶幾乎?”
太祖嘗怒安定國臣王茂,將殺之,而非其罪。朝臣咸知,而莫敢諫。慶乃進爭之。太祖逾怒曰:“王茂當死,卿若明其無罪,亦須坐之!蹦藞(zhí)慶于前。慶辭氣不撓,抗聲曰:“竊聞君有不達者為不明,臣有不爭者為不忠,慶謹竭愚誠,實不敢愛死,但懼公為不明之君耳!碧婺宋蚨饷,已不及矣。太祖黯然。明日,謂慶曰:“吾不用卿言,遂令王茂冤死?少n茂家錢帛,以旌吾過! (選自《周書·列傳第十四》,有刪節(jié))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時僧習為潁川郡 為:治理
B.其使欲還,皆須有答 使:令、讓
C.慶辭氣不撓,抗聲曰 抗:抗議
D.可賜茂家錢帛,以旌吾過 旌:表彰
2.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最能表明柳慶機智多謀的一組是
①慶乃具書草云:“下官受委大邦……此乃朝廷恒典。” ②慶于是大集僚吏,盛言孟氏依倚權(quán)戚侵虐之狀 ③乃作匿名書,多榜官門 ④乃復(fù)施免罪之榜 ⑤慶乃進爭之 ⑥慶謹竭愚誠,實不敢愛死,但懼公為不明之君耳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①②④ D.②⑤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柳慶的父親在選拔鄉(xiāng)官時,有很多京城附近的權(quán)貴紛紛請求托付安排相關(guān)人員。柳慶代父寫信,明確提出了選擇鄉(xiāng)官的標準,義正詞嚴地拒絕了權(quán)貴們的無理要求,受到了父親的贊賞。
B.廣陵王元欣是皇親,他的孟姓外甥曾經(jīng)因偷別人的牛而被柳慶捕獲。但這個姓孟的人氣焰囂張,根本不把柳慶放在眼里。柳慶召集眾多僚屬吏員聚會,當眾用笞刑打死了這個人,極大地震懾了那些豪強貴戚。
C.有一胡姓人家遭賊人打劫,賊人中有人通過寫匿名信的方式,表達自己想自首卻又擔心治罪的心情。柳慶就張貼了一份自首免罪的告示,促其自首,終于全部抓獲了這批劫匪。
D.太祖因怒要殺掉王茂,朝中大臣都知道王茂沒有犯罪卻不敢進諫。只有柳慶挺身而出,冒著與王茂一起治罪的風險,替王茂鳴冤。最終使太祖認識到誤殺王茂的錯誤。
4.把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孟氏殊無懼容,乃謂慶曰:“今若加以桎梏,后復(fù)何以脫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儻斯言有驗,吾其庶幾乎?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卿若明其無罪,亦須坐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4屆廣東省高一下期期末考試語文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本大題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1.下列劃線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3分)
A.丘也聞有國有家者國:諸侯的封地 |
B.簡能而任之簡:選拔 |
C.圣人無常師常:一般的,普通的 |
D.斧斤以時入山林時:時節(jié),季節(jié) |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A.鑄以為金人十二 |
B.吾以子為可,而使子治東阿 吾以子為可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而青于藍 |
C.其皆出于此乎 |
D.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
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師道之不復(fù)可知矣
3.下列各句與“何以伐為”的句式類型完全相同的一句是( )
A.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
B.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
C.甚善矣,子之治東阿也 |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4.對下列課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寡人之于國也》先針對梁惠王的疑問,用比喻說明兇年移民移粟是小恩小惠,然后正面論證只有“行王道、施仁政”才能使天下之民歸順。 |
B.“過秦”,即言秦之過。賈誼以秦的興亡史實為基本依據(jù),采用對比方法,層層推進,水到渠成指出秦亡的過失——“仁義不施”。 |
C.《勸學(xué)》中,荀子用“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兩個比喻說明經(jīng)過某種人為或自然的變化過程,事物可以改變原有的性質(zhì)并很難恢復(fù)到原來的特性。 |
D.晏子治理好東阿時遭責罰,治理不好時卻反而受到贊賞。究其深層原因,不難推斷出是景公偏聽偏信、不做實際調(diào)查研究所致。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共18分)
下列對加點詞的解釋全部有誤的一項是
①失其所與,不知(結(jié)交,親附)
②鄰國之民不加少(更)
③吾從而師之(學(xué)習)
④舉世譽之而不加勸(勸勉,努力)
⑤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感謝)
⑥顧不知計之所出耳(考慮)
⑦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難道)
⑧既自以身為形役(被)
⑨不愛珍器重寶肥沃之地(珍愛)
A.①③⑤⑦ B.②⑤⑥⑦
C.①⑥⑧⑨ D.③⑤⑥⑨
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因擊沛公于坐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相如因持壁卻立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C.申之以孝悌之義 D.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以勇氣聞于諸侯 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
對下列加點詞按活用類型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
①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②天下云集響應(yīng) ③且庸人尚羞之
④寧許以負秦曲 ⑤而相如廷叱之 ⑥刑人如恐不勝
⑦素善留侯張良 ⑧外連橫而斗諸侯 ⑨卻匈奴七百余里
⑩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
A.①③④⑦/②⑤⑥⑩/⑧⑨ B.①④⑥⑨/②⑤⑧/③/⑦/⑩
C.①⑥⑩/②⑤⑧/③/⑦/④⑨ D.①④⑨/②⑤⑧/③/⑥⑩/⑦
對下列句子按句式類型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
①為擊破沛公軍 ②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 ③求人可使報秦者
④倔起阡陌之中 ⑤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⑥大王來何操
⑦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⑧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⑨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⑩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A.①②③④/⑤⑥⑨/⑦⑩/⑧ B.①④⑥/②/⑤⑨/③⑧/⑦⑩
C.①④/②⑦⑩/⑤⑥⑨/③⑧ D.①④⑨/②⑤⑧/③/⑥⑩/⑦
翻譯下列句子。
(1)故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2)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屆吉林省高三上學(xué)期第二次教學(xué)質(zhì)量檢測語文卷 題型:選擇題
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共18分)
1.下列對加點詞的解釋全部有誤的一項是(3分)
①失其所與,不知(結(jié)交,親附)
②鄰國之民不加少(更)
③吾從而師之(學(xué)習)
④舉世譽之而不加勸(勸勉,努力)
⑤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感謝)
⑥顧不知計之所出耳(考慮)
⑦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難道)
⑧既自以身為形役(被)
⑨不愛珍器重寶肥沃之地(珍愛)
A.①③⑤⑦ |
B.②⑤⑥⑦ |
C.①⑥⑧⑨ |
D.③⑤⑥⑨ |
2.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 )
A.因擊沛公于坐 |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C.申之以孝悌之義 |
D.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
以勇氣聞于諸侯 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
3.對下列加點詞按活用類型劃分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①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②天下云集響應(yīng) ③且庸人尚羞之
④寧許以負秦曲 ⑤而相如廷叱之 ⑥刑人如恐不勝
⑦素善留侯張良 ⑧外連橫而斗諸侯 ⑨卻匈奴七百余里
⑩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
A.①③④⑦/②⑤⑥⑩/⑧⑨ |
B.①④⑥⑨/②⑤⑧/③/⑦/⑩ |
C.①⑥⑩/②⑤⑧/③/⑦/④⑨ |
D.①④⑨/②⑤⑧/③/⑥⑩/⑦ |
4.對下列句子按句式類型劃分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①為擊破沛公軍 ②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 ③求人可使報秦者
④倔起阡陌之中 ⑤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⑥大王來何操
⑦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⑧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⑨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⑩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A.①②③④/⑤⑥⑨/⑦⑩/⑧ |
B.①④⑥/②/⑤⑨/③⑧/⑦⑩ |
C.①④/②⑦⑩/⑤⑥⑨/③⑧ |
D.①④⑨/②⑤⑧/③/⑥⑩/⑦ |
5.翻譯下列句子。(6分)
(1)故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3分)
(2)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3分)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丘也聞有國有家者國:諸侯的封地 |
B.簡能而任之簡:選拔 |
C.圣人無常師常:一般的,普通的 |
D.斧斤以時入山林時:時節(jié),季節(jié) |
A.鑄以為金人十二 | B.吾以子為可,而使子治東阿 吾以子為可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而青于藍 |
C.其皆出于此乎 | D.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
A.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 B.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
C.甚善矣,子之治東阿也 |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A.《寡人之于國也》先針對梁惠王的疑問,用比喻說明兇年移民移粟是小恩小惠,然后正面論證只有“行王道、施仁政”才能使天下之民歸順。 |
B.“過秦”,即言秦之過。賈誼以秦的興亡史實為基本依據(jù),采用對比方法,層層推進,水到渠成指出秦亡的過失——“仁義不施”。 |
C.《勸學(xué)》中,荀子用“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兩個比喻說明經(jīng)過某種人為或自然的變化過程,事物可以改變原有的性質(zhì)并很難恢復(fù)到原來的特性。 |
D.晏子治理好東阿時遭責罰,治理不好時卻反而受到贊賞。究其深層原因,不難推斷出是景公偏聽偏信、不做實際調(diào)查研究所致。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A.①③⑤⑦ | B.②⑤⑥⑦ |
C.①⑥⑧⑨ | D.③⑤⑥⑨ |
A.因擊沛公于坐 |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相如因持壁卻立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
C.申之以孝悌之義 | D.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
A.①③④⑦/②⑤⑥⑩/⑧⑨ | B.①④⑥⑨/②⑤⑧/③/⑦/⑩ |
C.①⑥⑩/②⑤⑧/③/⑦/④⑨ | D.①④⑨/②⑤⑧/③/⑥⑩/⑦ |
A.①②③④/⑤⑥⑨/⑦⑩/⑧ | B.①④⑥/②/⑤⑨/③⑧/⑦⑩ |
C.①④/②⑦⑩/⑤⑥⑨/③⑧ | D.①④⑨/②⑤⑧/③/⑥⑩/⑦ |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