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中的“見”字與“君既若見錄”的“見”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君既為府吏,相見常日稀 B.蘭芝初還時,府吏見丁寧 C.轉(zhuǎn)頭向戶里,漸見愁煎迫 D.才美不外見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四川省期中題 題型:單選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3題
王若虛字從之,京城人也。幼穎悟,若夙昔在文字間者。擢承安二年經(jīng)義進士。調(diào)鹿州錄事,歷管城、門山二縣令,皆有惠政。秩滿,老幼攀送,數(shù)日乃得行。用薦入為國史院編修官,遷應奉翰林文字。奉使夏國,還授同知泗軍州事,留為著作佐郎。正大初,《宣宗實錄》成,遷平?jīng)龈泄。未幾,召為左司諫,后轉(zhuǎn)延州刺史,入為直學士。
天興元年,哀宗走歸德。明年春,崔立變。群小附和,請為立建功德碑,翟奕以尚書省命召若虛為文。時奕輩恃勢作威,人或少忤,則讒構立見屠滅。若虛自分必死,私謂左右司員外郎元好問曰:“今召我作碑,不從則死,作之則名節(jié)掃地,不若死之為愈。雖然,我姑以理諭之!蹦酥^奕輩曰:“丞相功德碑當指何事為言?”奕輩怒曰:“丞相以京城降,活生靈百萬,非功德乎?”曰:“學士代王言,功德碑謂之代王言可乎?且丞相既以城降,則朝官皆出其門,自古豈有門下人為主帥誦功德而可信乎后世哉?”奕輩不能奪,乃召太學生劉祁、麻革輩赴省,好問、張信之喻以立碑事,曰:“眾議屬二君,且已白鄭王矣,二君其無讓!逼畹裙剔o而別。數(shù)日,促迫不已,祁即為草定,以付好問,好問意未愜,乃自為之,既成,以示若虛,乃共刪定數(shù)字,然止直敘其事而已。后兵入城,不果立也。
金亡,微服北歸鎮(zhèn),與渾源劉郁東游泰山。至黃峴峰,憩萃美亭,顧謂同游曰“汩沒塵土中一生,不意晚年乃造仙府,誠得終老此山,志愿畢矣!蹦嗣又蚁葰w遣子恕前行視夷險因垂足坐大石上良久瞑目而逝年七十所著文章號《慵夫集》若干卷《滹南遺老集》若干卷傳于世。
節(jié)選自《金史??王若虛傳》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秩滿,老幼攀送 攀:拉,挽留
B.奕輩不能奪 奪:使……改變
C.若虛自分必死 分:分開
D.好問意未愜 愜:滿意,滿足
下列家點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數(shù)日乃得行 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
B. 請為立建功德碑 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C. 二君其無讓 而予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D. 好問、張信之喻以立碑事 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若虛離任時,百姓不分老幼都來送行,過了幾天才能出發(fā),這正說明其得信于民、政績突出。
B.文章詳寫王若虛拒絕撰寫崔立功德碑一事,意在表現(xiàn)其珍視名節(jié),不趨炎附勢的品格。
C.文章中王若虛與同游者所說之言意即:“在塵世中沉淪了一生,沒有料到晚年卻到達仙人的洞府,果真能在此山終老,我的愿望就完全實現(xiàn)了!
D.通觀全文,主要反映了王若虛性格機警善辯的一面。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3題
《陳書》目錄序 曾鞏
《陳書》六本紀,三十列傳,凡三十六篇,唐散騎常侍姚思廉撰。
始思廉父察,梁、陳之史官也。錄二代之事,未就而陳亡。隋文帝見察甚重之,每就察訪梁陳故事,察因以所論載,每一篇成輒奏之,而文帝亦遣虞世基就察求其書,又未就而察死。察之將死,屬思廉以繼其業(yè)。唐興,武德五年,高祖以自魏以來,二百馀歲,世統(tǒng)數(shù)更,史事放逸,乃詔撰次。而思廉遂受詔為《陳書》。久之,猶不就。貞觀三年,遂詔論撰于秘書內(nèi)省。十年正月壬子,始上之。
觀察等之為此書,歷三世,傳父子,更數(shù)十歲而后乃成,蓋其難如此。然及其既成,與宋、魏、梁、齊等書,世亦傳之者少,故學者于其行事之跡,亦罕得而詳也。而其書亦以罕傳,則自秘府所藏,往往脫誤。嘉佑六年八月,始詔校讎,使可鏤板行之天下。而臣等言:“梁、陳等書缺,獨館閣所藏,恐不足以定箸。愿詔京師及州縣藏書之家,使悉上之。”先皇帝為下其事。至七年冬,稍稍始集,臣等以相校。至八年七月,《陳書》三十六篇者始校定,可傳之學者。其疑者亦不敢損益,特各書疏于篇末。其書舊無目,列傳名氏多闕謬,因別為目錄一篇,使覽者得詳焉。
夫陳之為陳,蓋偷為一切之計,非有先王經(jīng)紀禮義風化之美,制治之法,可章示后世。然而兼權尚計,明于任使,恭儉愛人,則其始之所以興;惑于邪臣,溺于嬖妾,忘患縱欲,則其終之所以亡。興亡之端,莫非自己致者。至于有所因造,以為號令威刑職官州郡之制,雖其事已淺,然亦各施于一時,皆學者之所不可不考也。而當時之士,自爭奪詐偽,茍得偷合之徒,尚不得不列以為世戒;而況于壞亂之中,蒼皇之際,士之安貧樂義,取舍去就不為患禍勢利動其心者,亦不絕于其間。若此人者,可謂篤于善焉。蓋古人之所思見而不可得,《風雨》之詩所為作者也,安可使之泯泯不少概見于天下哉!則陳之史,其可廢乎?
蓋此書成之既難,其后又久不顯。及宋興已百年,古文遺事,靡不畢講,而始得盛行于天下,列于學者,其傳之之難又如此,豈非遭遇固自有時也哉!
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史事放逸,乃詔撰次 次序、順序
B.可章示后世 文章
C.興亡之端,莫非自己致者 事物之一頭或一方面
D.雖其事已淺,然亦各施于一時 時間短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組是( )
A.觀察等之為此書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B.而其書亦以罕傳 不賂者以賂者喪
C.士之安貧樂義,取舍去就不為患禍勢利動其心者 吾妻之美我者
D.則陳之史,其可廢乎? 其孰能譏之乎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陳書》撰寫過程異常艱難,歷經(jīng)幾十年時間,經(jīng)過三代人的努力,才最終得以完成。
B.曾鞏等校正者態(tài)度嚴謹,收集多方資料進行比照,對原文存疑之處也會加上注疏。
C.曾鞏認為,《陳書》中記錄的歷史可以幫助求學者了解朝代興亡的緣由,考證當時的制度,也可以使當時君子的事跡流傳后世。
D.曾鞏認為,《陳書》一直到宋朝才開始廣泛流傳,并非是內(nèi)容不佳,而是因為時運不濟。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
辛公義,隴西狄道人也。公義早孤,為母氏所養(yǎng),親授書傳。周天和中,選良家子任太學生,以勤苦著稱。武帝時,召入露門學①,令受道義。每月集御前令與大儒講論,數(shù)被嗟異,時輩慕之。
從軍平陳,以功除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養(yǎng),孝義道絕,由是病者多死。公義患之,欲變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檢部內(nèi),凡有疾病,皆以床輿來,安置廳事②。暑月疫時,病人或至數(shù)百,廳廊悉滿。公義親設一榻,獨坐其間,終日連夕,對之理事。所得秩俸,盡用市藥,為迎醫(yī)療之,躬勸其飲食,于是悉差③,方召其親戚而諭之曰:“死生由命,不關相著。前汝棄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臥其間,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兒復差!汝等勿復信之!敝T病家子孫慚謝而去。后人有遇病者,爭就使君,其家無親屬,因留養(yǎng)之。始相慈愛,此風遂革,合境之內(nèi)呼為慈母。
后遷牟州刺史,下車,先至獄中,因露坐牢側(cè),親自驗問。十余日間,決斷咸盡,方還大廳。受領新訟,皆不立文案,遣當直佐僚一人,側(cè)坐訊問。事若不盡,應須禁者,公義即宿廳事,終不還合。人或諫之曰:“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答曰:“刺史無德可以導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豈有禁人在獄而心自安乎?”罪人聞之,咸自款服。后有欲諍訟者,其鄉(xiāng)閭父老遽相曉曰:“此蓋小事,何忍勤勞使君!痹A者多兩讓而止。
(《隋書·循吏傳》)注:①露門學:古代學校的名稱。 ②廳事:官府辦公的地方。 ③差,病愈。后作瘥。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數(shù)被嗟異數(shù):多次 |
B.以功除岷州刺史除:授予官職 |
C.盡用市藥市:買 |
D.訟者多兩讓而止兩:再次 |
A.①為母氏所養(yǎng)②吾固知謇謇之為患兮 |
B.①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②君既若見錄 |
C.①因留養(yǎng)之②因求假暫歸 |
D.①豈有禁人在獄而心自安乎②不撫壯而棄穢兮 |
A.①②④ | B.③④⑤ | C.④⑤⑥ | D.①②③ |
A.辛公義早年即失去了父親,卻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
B.辛公義用實際行動改變了岷州親屬有病不加照料的不良風氣。 |
C.辛到牟州后十多天就使牟州的監(jiān)獄中不再有積壓的案子。 |
D.辛公義的行為使牟州的罪人受到感動,誠心服罪,不再打官司。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