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學實驗技能考試做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質”實驗后,廢液桶中有大量的鹽酸與氯化鈣的混合溶液(不考慮其他雜質).為避免污染環(huán)境并回收利用廢液,化學興趣小組做了如下實驗:
取廢液桶上層清液共11.88kg,向其中加入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21.2%的碳酸鈉溶液.所得溶液pH與加入的碳酸鈉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
(1)通過如圖可知,當碳酸鈉溶液質量加到
 
kg時,廢液恰好處理完(鹽酸與氯化鈣的混合溶液完全轉化成氯化鈉溶液).
(2)計算廢液中HCl或CaCl2的質量
 
(任選一個)
考點: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專題:綜合計算(圖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計算題)
分析:(1)由圖示可知,當碳酸鈉溶液質量加到15kg時,pH=7,然后又上升,說明此時恰好將廢液處理完;
(2)根據(jù)從圖象中的數(shù)據(jù)和pH值的變化可以看出,加入的碳酸鈉在0~10kg之間時,pH值升高,所以和鹽酸反應的碳酸鈉是10kg,在10~15kg之間,pH值不變,所以和氯化鈣反應的碳酸鈉是5kg,進而求出HCl或CaCl2的質量即可.
解答:解:(1)生成的氯化鈉溶液顯中性,由圖示可知,當碳酸鈉溶液質量加到15kg時,pH=7,然后又上升,說明此時恰好將廢液處理完;
故答案為:15;
(2)從圖象中的數(shù)據(jù)和pH值的變化可以看出,加入的碳酸鈉在0~10kg之間時,pH值升高,所以和鹽酸反應的碳酸鈉是10kg,在10~15kg之間,pH值不變,所以和氯化鈣反應的碳酸鈉是5kg.
設HCl的質量為x,氯化鈣和的質量為y,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73    
10kg×21.2% x
106
10kg×21.2%
=
73
x

x=1.46kg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11     
5kg×21.2% y
106
5kg×21.2%
=
111
y

y=1.11kg
答:廢液中HCl的質量為1.46kg,CaCl2的質量為1.11kg.故填:廢液中HCl的質量為1.46kg,CaCl2的質量為1.11kg.
點評:本題屬于綜合計算,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化學知識綜合分析和邏輯思維能力.增加了學生分析問題的思維跨度,強調(diào)了學生整合知識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請將下列實驗操作目的原因,填在對應的橫線上.
(1)加熱試管時,先均勻加熱,后集中加熱.
 

(2)滴管使用后,及時清洗并放在試管架上.
 

(3)過濾時,混合液沿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中.
 

(4)量取液體時,視線與凹液面最低處保持平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臭氧是淡藍色氣體,大氣中的臭氣層能有效阻擋紫外線,保護地球的生存環(huán)境.但日前南極出現(xiàn)臭氧層空洞,并有繼續(xù)擴大的趨勢.
材料二  復印機在工作時,會因高壓放電產(chǎn)生一定濃度的臭氧.長期吸入大量臭氧會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適癥狀,還可能誘發(fā)中毒性肺氣腫.
材料三  臭氧發(fā)生器是一種在高壓電極的作用下將空氣中的氧氣轉化為臭氧(化學式為O3)的裝置.臭氧具有強氧化性,故可將其應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殺菌和消毒.
請從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分子構成的角度總結臭氧的有關知識(答3條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欲取某實驗室空氣樣品,其正確的操作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種或
 
的物質生成
 
種物質的反應叫做化合反應.
 
種物質生成
 
種或
 
的物質的反應叫做分解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普通班做)4克氫氣與多少克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恰好完全反應生成水?(實驗班和超前班做)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30 克至不再產(chǎn)生氧氣,冷卻后稱量剩余固體的質量為20.4克,求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錳的質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分析如圖你可得到的信息是(至少答3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隨著工業(yè)的發(fā)展,排放到空氣中的
 
 
對空氣造成了污染;
 
的增多引起“溫室效應”;
 
過多的排放形成“酸雨”;“臭氧層空洞”是
 
引發(fā)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鈉原子結構示意圖如圖:質子數(shù)為
 
,核外有
 
層電子,最外層上有
 
個電子,在化學反應中,易
 
(填得或失)電子,變成
 
(填陰或陽)離子,其離子符號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