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100%
13.運用推理、歸納、類比、對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結論,其中合理的是( �。�
A.水和過氧化氫的組成元素相同,則兩者的化學性質(zhì)相同
B.鋁的金屬活動性比鐵強,則鋁制品比鐵制品更容易銹蝕
C.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生成鹽和水的一定是中和反應
D.分子在不斷地運動,原子也在不斷地運動

分析 A、根據(jù)同種的分子性質(zhì)相同,不同種的分子性質(zhì)不同,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jù)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進行分析判斷.
C、中和反應是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反應物是酸和堿,生成物是鹽和水.
D、根據(jù)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質(zhì),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 解:A、水和過氧化氫的組成元素相同,但兩者分子的構成不同,兩者的化學性質(zhì)不同,故選項說法錯誤.
B、鋁的金屬活動性比鐵強,但鋁的表面有一層的致密的氧化鋁薄膜,鋁制品具有良好的抗腐蝕性,故選項說法錯誤.
C、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生成鹽和水的不一定是中和反應,如CO2+2NaOH═Na2CO3+H2O,故選項說法錯誤.
D、分子是在不斷地運動的,原子也是在不斷地運動的,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分子與原子的基本性質(zhì)、中和反應的特征、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某興趣小組同學對電池中物質(zhì)的成分進行探究,將電池剝開時聞到異味且發(fā)現(xiàn)有黑色物質(zhì).
【提出問題】為什么有異味?黑色物質(zhì)的成分是什么?
【網(wǎng)絡搜索】干電池的成分有二氧化錳、鐵粉及銨鹽等物質(zhì).
【實驗探究】同學們分別設計實驗進行探究.
實驗Ⅰ.小芳取適量黑色物質(zhì)與熟石灰混合置于研缽內(nèi)研磨,嗅到氨味,再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測,試紙變藍,證明黑色物質(zhì)中含有銨鹽.
實驗Ⅱ.小軍用一種物理方法發(fā)現(xiàn)黑色物質(zhì)中不含鐵粉,他采用的方法是用磁鐵吸引;
實驗Ⅲ.小明將黑色物質(zhì)加入適量的水中攪拌,靜置后過濾,取濾渣進行實驗.
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
①取適量黑色濾渣裝入試管中,再加入過氧化氫溶液
產(chǎn)生大量氣泡
有氣體生成
②立即向上述試管中帶火星的木條木條復燃該氣體是
氧氣
上述實驗中產(chǎn)生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MnO2_2H2O+O2↑.據(jù)此小明認為黑色物質(zhì)中一定含有二氧化錳.
【交流討論】大家對小明的結論提出了質(zhì)疑.
(1)小蘭認為若要證明黑色物質(zhì)中一定含有二氧化錳,必須驗證二氧化錳的質(zhì)量和化學性質(zhì)在反應前后都沒有發(fā)生變化;
(2)小林認為除了小蘭考慮的因素外,另一個原因是氧化銅等黑色物質(zhì)對過氧化氫分解也有催化作用.
【結論反思】
(1)干電池中一定含有銨鹽,可能含有二氧化錳,一定不含有鐵粉.
(2)面對網(wǎng)絡信息,我們要去偽存真.不應盲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在化學反應中,鎂原子失去電子后形成的粒子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某學生為了驗證鐵、銅、銀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設計了四種方案:
①將Fe、Ag分別加入到CuSO4溶液中;
②將Fe、Cu分別加入到AgNO3溶液中;
③將Cu分別加入到FeSO4、AgNO3溶液中;
④將Fe、Cu、Ag分別加入到稀硫酸中.其中可行的是(  )
A.①③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學習化學可以了解日常生活中某些變化的本質(zhì),下列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
A.燃煤發(fā)電B.石油分餾C.水滴石穿D.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某食鹽樣品中含有少量沙土、氯化鈣和氯化鎂,以下是除去食鹽樣品中沙土、氯化鈣和氯化鎂的實驗流程:

根據(jù)流程圖回答:
(1)操作Ⅰ的名稱是過濾,加入的試劑A是碳酸鈉(或Na2CO3);,沉淀是碳酸鈣(或CaCO3);
(2)寫出NaOH與雜質(zhì)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NaOH+MgCl2=Mg(OH)2↓+2NaCl;
(3)能否用Ca(OH)2代替NaOH,填能;(能或否)
(4)加入試劑B的目的是除去NaOH和Na2CO3;
(5)蒸發(fā)結晶時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攪拌,防止局部過熱導致殘留物飛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分析下面實驗內(nèi)容和結論,正確的一組是( �。�
 實驗內(nèi)容 實驗結論
 A 帶有火星的木條置于氧氣瓶中,木條復燃 氧氣有可燃性
 B 二氧化碳氣體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石蕊試液變紅色 二氧化碳有酸性
 C 稀鹽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未觀察到明顯現(xiàn)象二者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
 D 氯化鋇溶液滴入某溶液中,出現(xiàn)白色沉淀 溶液中可能含有Na2CO3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是人體中幾種體液的正常pH值,酸性最強的是( �。�
A.胃液(0.8-1.5)B.唾液(6.6-7.1)C.膽汁(6.8-7.4)D.血液(7.35-7.4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下列物質(zhì)中含有氧分子的是C
A.高錳酸鉀        B.二氧化碳       C.空氣     D.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