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蘇打(碳酸氫鈉)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用途,工業(yè)上制取小蘇打有多種方法,其中有一種是氣相固碳法,其利用的原理是:Na2CO3 + H2O + CO2 =2NaHCO3
資料: 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溶解度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部分)
溫度/℃ | 0 | 15 | 20 | 30 | 40 | 50 | 60 |
碳酸氫鈉溶解度/g | 6.9 | 8.72 | 9.6 | 11.1 | 12.7 | 14.45 | 16.4 |
碳酸鈉溶解度/g | 7.1 | 13.25 | 21.8 | 39.7 | 48.8 | 47.3 | 46.4 |
學校實驗小組驗證反應原理,在室溫為15℃時,同學們將10g氫氧化鈉固體完全溶解溶于80g水中,而后勻速的通入二氧化碳氣體。同時用傳感器測定溶液的pH變化,同時用數(shù)據(jù)采集器記錄并繪制圖像如圖2所示。
⑴ 圖1所示實驗中,用“分液漏斗”而不用“長頸漏斗”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⑵ 通過圖像分析,小蘇打溶液是顯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堿性”),圖像中M點處發(fā)生的主要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
⑶ 為了確定M處溶液的成分,同學們進行如下實驗:
實驗步驟 | 加入試劑 | 實驗現(xiàn)象 | 初步實驗結(jié)論 |
① | 滴入________ | 溶液變紅 | 有________物質(zhì) |
② | 加入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⑷ 實驗過程中,同學們發(fā)現(xiàn)18min后溶液的pH基本不再變化,則此時燒杯中就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有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蘇省江陰市九年級3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探究題
某化學實驗小組同學將鐵粉投入硫酸銅溶液中,發(fā)現(xiàn)生成紅色固體物質(zhì)的同時有較多的氣泡放出。這一現(xiàn)象激發(fā)起同學們的探究欲望,生成的是什么氣體?
【提出猜想】從物質(zhì)組成元素的角度,放出的氣體可能是SO2、O2、H2。
【查閱資料】SO2易溶于水,它能與NaOH反應,生成Na2SO3。
【方案設(shè)計】依據(jù)上述猜想,實驗小組同學分別設(shè)計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學認為是O2,則檢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學認為是SO2,則只需將放出的氣體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氣瓶中,稱量通氣前后洗氣瓶的質(zhì)量。寫出SO2與NaOH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小組同學合作設(shè)計了如下組合實驗方案,排除和驗證猜想的氣體。
如果放出的是O2和H2,你認為方案中的安全隱患是______________。
丙同學認為:為確保安全,實驗前應先收集一試管氣體,用拇指________________,若不發(fā)出_____________,方可采用上面的裝置進行實驗。
【實驗探究】
經(jīng)丙同學確認安全后,小組同學首先對裝置A進行稱量,再將收集到的氣體從a通入,過一會兒點燃B處酒精燈;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表面含CuO的銅網(wǎng)由黑色變?yōu)楣饬恋募t色;停止通氣,再次稱量裝置A,發(fā)現(xiàn)質(zhì)量無增減。
結(jié)論:鐵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時,產(chǎn)生的氣體是____________。
【思維拓展】
(1)由上述實驗可以推出,硫酸銅溶液中可能含有__________物質(zhì)。
(2)不通過稱量,如何判斷?有一同學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
發(fā)現(xiàn)試管內(nèi)液面上升,就得出SO2與NaOH溶液發(fā)生反應的結(jié)論。其他同學認為這一方案不嚴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要得到科學嚴謹?shù)慕Y(jié)論,仍利用該裝置,補做的實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6.4克SO2與119.6克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應,求反應后所得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九年級第一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填充題
佛山一家報社由于在油墨里添加了香茅精油,而使印出的報紙散發(fā)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同時又能驅(qū)走蚊蟲。這說明
A. 分子在不斷運動 B. 分子很小
C. 分子之間有間隔 D. 分子可以再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云南省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填充題
下列關(guān)于溶液的說法:①無色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均一⑤穩(wěn)定⑥各部分性質(zhì)相同,其中正確的是( )
A. ①③④⑤ B. ②④⑤⑥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云南省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填充題
下列儀器中,可以用于直接加熱的是:( )
①集氣瓶 ②蒸發(fā)皿 ③燒杯 ④量筒 ⑤試管
A. ①② B. ②⑤ C. ③④ D. 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蘇省常州市九年級下學期教學情況調(diào)研測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填充題
根據(jù)信息回答相關(guān)問題。
資料一:市場目前所售“雪碧”汽水的包裝,主要有甲、乙、丙三圖所示:(甲:易拉罐;乙:玻璃瓶;丙:聚酯塑料瓶)。
資料二:檸檬酸為白色固體,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
⑴ 三種包裝中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的是(填序號)________,過多飲用“雪碧”將使人肥胖,根據(jù)丁圖所示的配料中,其中主要提供能量物質(zhì)的是________;
⑵ 若取少量汽水加入試管中,并滴加紫色石蕊試液,紫色石蕊顯________色,而后將該溶液加熱,溶液顏色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⑶ 保存方法中“禁止加熱”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蘇省常州市九年級下學期教學情況調(diào)研測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填充題
過氧化氫被稱為“綠色氧化劑”,為了便于貯存和運輸,工業(yè)上常將其轉(zhuǎn)化為過碳酸鈉晶體(2Na2CO3·3H2O2),該晶體具有Na2CO3和H2O2的雙重性質(zhì)。下列物質(zhì)不會使過碳酸鈉晶體失效是
A. 二氧化錳 B. 石灰水 C. 鹽酸 D. 氯化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廣東省東莞市堂星晨學校九年級第一次模擬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探究題
現(xiàn)有如下儀器或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
(1)儀器a的名稱為______。
(2)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選用裝置D來進行制取時,通常要在試管口處放上_____________。
(3)草酸(H2C2O4)固體在濃硫酸作用下發(fā)生反應:H2C2O4=CO2↑+CO↑+H2O,
若用該反應來制取CO,制氣裝置應選____(填字母)和C進行組合;除去其中的CO2可選儀器A和C進行組合,C中最好裝入下列試劑中的____(填小寫字母)。
a. 燒堿溶液 b. 濃硫酸 c. 澄清石灰水
(4)若用CO還原氧化銅粉末,應選裝置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
(5)圖2為某種“微型”實驗裝置。如果G處裝稀鹽酸,H處放少量鐵屑,擠出少量鹽酸使反應發(fā)生一段時間后,加熱處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拔⑿退芰系喂堋钡墓δ芟喈斢趫D1中的_____(填字母)。用微型儀器進行實驗的優(yōu)點很多,除試劑用量極少以外,還有____________(答一條)等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寧夏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信息分析題
2015年12月30日,113號、115號、117號和118號4個人工合成新元素被確認發(fā)現(xiàn)了;2016年6月8日,IUPAC公布了新元素發(fā)現(xiàn)者提出的新元素的命名。時至今日元素周期表上的118種元素已經(jīng)都被發(fā)現(xiàn),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質(zhì),常常需要尋找它們之間的內(nèi)在規(guī)律,如圖是元素周期表中1-18號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
(1)上述表中是地殼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號)該元素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為________,該元素的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________(填“得”或“失”)電子,形成的離子符號為__________。
(2)從表中分析其規(guī)律可知,每一周期元素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每族元素的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相同,由此我們猜想一下,第一縱行鈉元素下面的鉀元素的原子結(jié)構(gòu)示意圖為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