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100%
19.下列各組物質中,按混合物、氧化物、有機物的順序排列的是( �。�
A.氫氣、水、甲烷B.不銹鋼、液氧、淀粉
C.鹽酸、氧化鎂、維生素CD.石油、二氧化硫、碳酸鈉

分析 物質分為混合物和純凈物,混合物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組成;純凈物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純凈物又分為單質和化合物.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單質;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機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鈉除外.

解答 解:A、氫氣屬于單質,水屬于氧化物,甲烷屬于有機物,故選項錯誤;
B、不銹鋼屬于混合物,液氧屬于單質,淀粉屬于有機物,故選項錯誤;
C、鹽酸屬于混合物,氧化鎂屬于氧化物,維生素C屬于有機物,故選項正確;
D、石油屬于混合物,二氧化硫屬于氧化物,碳酸鈉屬于化合物,不是有機化合物,故選項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考點考查了物質的分類,要加強記憶混合物、純凈物、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夠區(qū)分應用.本考點的基礎性比較強,主要出現(xiàn)在選擇題和填空題中.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最適宜在實驗室里制取氫氣的一組原料是( �。�
A.鐵和稀硫酸B.鋅和稀硫酸C.鎂和濃鹽酸D.大理石和稀鹽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如圖所示,向小試管中分別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質,右側U型管中的液面未發(fā)生明顯變化,該物質是E
U形管液面右側升高,該物質是ABC
U形管液面右側降低,該物質是D
A.濃硫酸   B.燒堿固體     C.生石灰
 D.硝酸銨       E.氯化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提出問題】某學習小組欲測定物質MO中M的相對原子質量.
【設計與實驗】
(1)連接好裝置,并檢查裝置氣密性.
(2)將樣品MO放入硬質大玻璃管中,稱其質量為79.0g(硬質大玻璃管質量為55.0g),稱量裝置E的質量為200.0g.
(3)檢查裝置無誤后,打開分液漏斗活塞向錐形瓶中滴加入稀鹽酸.
(4)-段時間后點燃酒精燈,待D中固體完全反應后,停止加熱,待D中玻璃管冷卻至室溫,關閉分漓漏斗活塞
(5)稱量裝置E的質量為205.4g.

【問題討論】
(1)B裝置中氫氧化鈉溶液的作用吸收鹽酸揮發(fā)出的氯化氫氣體,B中長玻璃管的作用平衡廣口瓶內(nèi)外氣壓,起安全作用,防止橡膠塞沖出.
(2)C裝置的作用干燥氫氣.
【得出結論】經(jīng)過分析與計算,得出M的相對原子質量為64.
【誤差分析】
(1)如果測出M的相對原子質量偏大,原因可能是樣品沒有完全反應(寫出一種).
(2)如果測出M的相對原子質量偏小,原因可能是C中濃硫酸不夠(寫出一種).
【拓展探究】
(1)小明在實驗結束后,稱量硬質大玻璃管和管內(nèi)藥品質量為74.2g,從而驗證了水中氫氧元素的質量比.請寫出數(shù)據(jù)處理過程.
(2)如果樣品沒有完全反應,如下判斷正確的是BC(填字母).
A.可以比較準確測定M的相對原子質量
B.可以比較準確驗證水中氫氧元素質量比
C.不能比較準確測定M的相對原子質量
D.不能比較準確驗證水中氫氧元素質量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為了探究某脫氧劑的成分(由兩種單質組成)及利用該脫氧劑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興趣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

Ⅰ.探究脫氧劑成分  
【實驗觀察】脫氧劑為灰黑色粉末,若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有紅棕色固體生成. 
【實驗猜想】根據(jù)顏色變化,猜想該脫氧劑中含有Fe(填化學式). 
【驗證猜想】方法為:用磁鐵吸引或加入鹽酸有氣泡. 
【實驗探究】新取一定量的脫氧劑,將已驗證的成分分離.取剩余固體與少量CuO混合,置于右圖所示裝置中加熱.一會兒觀察到黑色固體變紅色,同時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實驗結論】該脫氧劑中還含有C(填化學式).寫出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化學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Ⅱ.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 
使用如圖裝置進行實驗.實驗前應先進行的操作是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實驗過程】
步驟1:在注射器中放入足量脫氧劑粉末(體積為2mL),封閉. 
步驟2:打開彈簧夾,將活塞向右拉至一定距離,關閉彈簧夾. 
步驟3:不斷輕輕晃動注射器,至活塞位置不再發(fā)生變化. 
【數(shù)據(jù)處理】
(1)實驗中需要記錄的數(shù)據(jù)是 . 
(2)上述實驗測定過程至少需要重復兩次,其目的是注射器原來的空氣的體積、反應后注射器活塞進入后顯示剩余氣體的體積.計算得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15
【實驗對比】
實驗室常通過燃燒紅磷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裝置如圖).步驟如下:
(1)用彈簧夾夾緊橡皮管; 
(2)點燃燃燒匙內(nèi)的紅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緊瓶塞. 
(3)燃燒結束,冷卻的室溫. 
(4)觀察并記錄水面的變化情況. 
多次實驗發(fā)現(xiàn),集氣瓶內(nèi)上升的水面始終小于瓶內(nèi)原有空氣體積的15. 
【拓展研究】查閱資料得知,當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降至約為7%以下時,紅磷不再燃燒.由此可知,燃燒紅磷法測定結果不夠準確的原因的是氧氣含量太少時,可燃物無法燃燒. 
【實驗評價】與燃燒紅磷法相比,脫氧劑法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優(yōu)點是不受氧氣含量多少的影響,使結果更準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有關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銅和氧氣反應的實驗現(xiàn)象是:銅由紅色變?yōu)檠趸~
B.利用燃磷法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偏小,可能是因為紅磷量不足
C.稀釋濃硫酸時,將水沿燒杯壁緩慢倒入濃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
D.用固體食鹽配制50g15%的氯化鈉溶液,只需用到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量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由實驗事實或信息所得出的結論中不正確的是( �。�
A.某物質只含有一種元素-該物質一定屬于單質
B.某物質燃燒后生成CO2和H2O-該物質一定含有C、H元素
C.降低溫度時某溶液中有晶體析出-該溶液此時一定是飽和溶液
D.常溫時某溶液能使酚酞溶液變紅-該溶液的pH一定大于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8.如圖是實驗室制取某些常見氣體所使用的一些裝置和儀器.

(1)從圖1的裝置中任意選擇一種儀器,寫出它的名稱:酒精燈,簡要說出它的一種用途:用于加熱.
(2)寫出實驗室制取氧氣的一個化學方程式:2KMnO4_K2MnO4+MnO2+O2↑,用該方法制取氧氣的發(fā)生裝置可選擇圖1中的A(填標號).
(3)實驗室收集二氧化碳通常選擇圖2中的CEF(填標號)儀器進行組合.欲收集滿一瓶二氧化碳氣體,收集一段時間后,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觀察到火焰熄滅,則接下來應進行的操作是將導管移出集氣瓶,蓋上玻璃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加碘鹽中的碘元素以KIO3形式存在,其中碘元素的化合價是(  )
A.+1B.+3C.+5D.+7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