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如圖實驗基本操作中,操作有明顯錯誤的是(  )
A.
  取用固體粉末
B.
滴加液體
C.
檢查裝置氣密性
D.
    加熱液體

分析 A、根據(jù)固體粉末狀藥品的取用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jù)使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jù)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jù)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 解:A、取用粉末狀藥品,試管橫放,用藥匙或紙槽把藥品送到試管底部,圖中所示操作正確.
B、使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的操作,注意膠頭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試管內或接觸試管內壁.應垂直懸空在試管口上方滴加液體,防止污染膠頭滴管,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C、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把導管的一端浸沒在水里,雙手緊貼容器外壁,若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裝置不漏氣;圖中所示操作正確.
D、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試管里的液體,且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圖中所示操作正確.
故選B.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熟悉各種儀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項、掌握常見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項是解答此類試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2010年3月12日,中央電視臺“2度計劃”考察隊完成了對長江正源姜根迪如冰川現(xiàn)貌的拍攝,和30年前照片(圖①)對比,冰川的冰舌部分退縮了1公里左右(圖②),曾讓人嘆為觀止的江源奇觀恐難再現(xiàn),冰川正在熔化.請你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開解釋出這種現(xiàn)象的可能原因,并提出兩條建議來解決這一問題.
(1)可能的原因:由于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而導致的溫室效應造成的.
(2)兩條建議①減少含碳燃料的使用;②植樹造林;尋找新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用化學用語或名稱填空.
(1)氫元素H;(2)二氧化碳CO2;(3)Fe1個鐵原子或鐵元素或鐵這種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關于分子、原子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粒子
B.分子、原子都在不停運動
C.分子、原子都是構成物質的粒子
D.分子、原子在化學變化中都能再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碳酸氫鈉用于焙制糕點在270℃時分解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現(xiàn)取16.8克NaHCO3,在敞口試管中加熱到質量不在減少為止,減少的質量為( 。
A.4.4 gB.6.2 gC.8.8 gD.10.6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10.寫出出去下列混合物中雜質(括號中物質)的化學方程式
①Cu(Fe)Fe+2HCl=FeCl2+H2↑(合理即可)
②Cu(NO32(AgNO3)Cu+2AgNO3═Cu(NO32+2Ag
③NaOH(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根據(jù)如圖所示實驗現(xiàn)象,關于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性質說法錯誤的是(  )
A. 
O2具有助燃性
B.
O2不易溶于水
C.
CO2具有酸性使石蕊變色
D.
CO2密度比空氣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隨著汽車數(shù)量的劇增,解決汽車事來的環(huán)境問題已成為汽車行業(yè)研究的一項課題.
(1)鄭州汽車現(xiàn)在大多數(shù)改用天然氣作燃料,其在空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CH4+2O2$\frac{\underline{\;點燃\;}}{\;}$CO2+2H2O.優(yōu)點是減少汽車尾氣帶來的空氣污染或改善空氣質量.
(2)①汽車最理想的清潔燃料是氫氣,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frac{\underline{\;點燃\;}}{\;}$2H2O.但氫動力汽車目前還不能普及,原因是氫氣在貯存、運輸?shù)确矫孢存在技術上的困難.(答一點)
②為了普及氫動力汽車,科學家仍在不懈努力.據(jù)英國《新科學家》雜志報道,以色列科學家發(fā)明了一種車用制氫裝置,裝置中制氫氣的原理:硼(B)和水在高溫下反應,生成氫氧化硼[B(OH)3]和氫氣.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B+6H2O$\frac{\underline{\;高溫\;}}{\;}$2B(OH)3+3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屬于純凈物的物質是( 。
A.潔凈的空氣B.鹽汽水
C.牛奶D.部分結冰的蒸餾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