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8.下列有關粒子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構成物質的粒子有分子、原子、離子
B.最外層電子數達到穩(wěn)定結構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氣體
C.在化學變化中,氯原子容易得到電子變成氯離子
D.相同的原子可能構成不同的分子

分析 A、根據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進行分析;
B、根據離子核外也達到了相對穩(wěn)定結構進行分析;
C、根據最外層電子數多余4個的在化學反應中溶液得到電子形成穩(wěn)定結構進行分析;
D、根據相同的原子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質進行分析.

解答 解:A、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離子,故A正確;
B、具有穩(wěn)定結構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例如鈉離子、氟離子等核外也達到了相對穩(wěn)定結構,故B錯誤;
C、氯原子的最外層有7個電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得到1個電子形成穩(wěn)定結構,故C正確;
D、氧原子可以形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故D正確.
故選:B.

點評 解答本題關鍵是要知道電子的分層排布,稀有氣體、離子都能達到相對穩(wěn)定結構,熟悉核外電子的分布特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物質的用途與其物理性質有關的是( 。
A.用食醋除去熱水瓶膽壁上沉積的水垢
B.用木炭除去冰箱內的異味
C.食品包裝盒中常放入小袋粉末狀的鐵,以防止食品腐敗
D.用生石灰做干果的干燥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請按給出的條件完成下列化學方程式
(1)請寫出一個分解反應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2)反應物、生成物均為化合物的放熱反應NaOH+HCl═NaCl+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通過化學啟蒙學習,同學們對組成萬物的基本物質有了進一步了解.
(1)現(xiàn)有C、H、N、O、S五種元素,請選用其中的元素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
①冰糖的主要成分C12H22O11;②會形成酸雨的氣體SO2
③能供給動植物呼吸的氣體O2;④可作氮肥的鹽CO(NH22
(2)1909年,化學家哈伯用氮氣和氫氣在高溫高壓條件下首次合成了氨氣,反應原理是N2+3H2$\frac{\underline{\;高溫高壓\;}}{\;}$2NH3.氨氣具有可燃性,燃燒時發(fā)熱量高.近年,科學家發(fā)現(xiàn)用催化劑在常溫下就能合成氨氣,使其有望成為替代氫能的新一代能源.

①若用下面三幅模型圖表示合成氨氣的過程,則從反應開始到完成的排列順序為ACB(用字母表示).
②氨氣燃燒時可能會生成氮氧化物而污染環(huán)境,但在一定條件下,氨氣燃燒卻沒有任何
污染,該反應原理是4NH3+3O2$\frac{\underline{\;點燃\;}}{\;}$2X+6H2O,其中X是H2O.
③如果氨氣不慎泄露,撤離時,應該往低(選填“高”或“低”)處跑;其實在關閉閥門和防止明火的前提下,噴灑大量水霧即可.由此可知氨氣可能具有的一條性質是極易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化學實驗室要從含少量銅粉的銀、錳(Mn)混合金屬粉末中分離出貴金屬,并獲得一種鹽晶體,將有關三種金屬隨意編號為:A、B、C,并設計了如下流程:
(1)A、B、C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A>B>C.
(2)金屬C是Ag,操作a的名稱是蒸發(fā)結晶,在過濾操作時,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漏斗和玻璃棒.
(3)用化學變化方法驗證加入的硝酸銀溶液是否足量的方法是取少量②后濾渣于試管中加熱,冷卻后加入足量稀硫酸振蕩后靜置,若上層清液為藍色則不足量,若上層清液為無色則硝酸銀溶液為足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欲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正確的方法是( 。
A.通過澄清的石灰水B.通過灼熱的CuO
C.用燃著的木條點燃D.放入綠色植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實驗操作不正確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廚房油鍋著火時,可用的滅火方法是(  )
A.用水澆滅B.撒沙子C.蓋上鍋蓋D.濕抹布蓋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化學用語與所表述的意義不相符的是( 。
A.$\stackrel{0}{H}$2:氫氣中氫元素的化合價為0B.2CO2:兩個二氧化碳分子
C.2N:2個氮原子D.FeSO4:硫酸鐵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