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100%
3.物質(zhì)發(fā)生下列變化,分子發(fā)生變化的是( �。�
A.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B.水受熱變成水蒸氣
C.水遇冷變成冰D.冰雪融化成水

分析 根據(jù)分子在物理變化和化學變種的變化分析.分子在物理變化中不發(fā)生改變,分子在化學變化中發(fā)生了改變.

解答 解:A、電解水生成了氫氣和氧氣,是化學變化,分子發(fā)生了改變.故A符合題意;
B、水受熱變成水蒸氣,屬于物理變化,分子不發(fā)生改變.故B不符合題意;
C、水遇冷變成冰,是物理變化,分子沒有發(fā)生改變.故C不符合題意;
D、冰雪融化成水是物理變化,分子沒有發(fā)生改變.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點評 解答本題的關鍵要分析變化過程中是否有新物質(zhì)生成,如果有新物質(zhì)生成就屬于化學變化,則構成物質(zhì)的分子種類發(fā)生了變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某化學興趣小組對教材中“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的實驗(見圖I)進行了大膽改進,設計圖(Ⅱ)(選用容積為45mL的18×180mm的試管作反應容器)實驗方案進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請你對比分析下面圖I、圖Ⅱ?qū)嶒灒卮鹣铝杏嘘P問題:

(1)寫出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4P+5O2_2P2O5能否將紅磷換成木炭?不能 (能或不能).
(2)若用圖I裝置實驗結果是:空氣中氧氣含量比正常值偏小,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沒有冷卻至室溫就打開彈簧夾 (寫出一點即可).
(3)圖II所示實驗中,注射器活塞將從10mL刻度處慢慢前移到約1_ mL刻度處才停止.
(4)對照圖I實驗,你認為圖Ⅱ?qū)嶒炗泻蝺?yōu)點?(回答一點即可)結果更準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有A、B、C、D、E 五種物質(zhì),它們之間有下列相互轉化關系:
(1)A+CuO  Cu+B   
(2)C→B+H2O
(3)B+H2O→C        
(4)D     B+氧化物
(5)B+Ca(OH)2→D+H2
(5)B+A    E
寫出下列物質(zhì)的化學式:
ACBCO2CH2CO3DCaCO3E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實驗室制取氧氣、氫氣和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從基本反應類型來看,不包含( �。�
A.復分解反應B.置換反應C.化合反應D.分解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18.物質(zhì)A、B、C、D是四種常見的物質(zhì),它們都含有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其中A是一種單質(zhì);B、C是組成元素相同的兩種無色氣體,C是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D是一種可再生能源,常用作內(nèi)燃機燃料.轉化關系如圖:
(1)寫出物質(zhì)A的化學式:O2
(2)寫出D轉化成C的反應方程式:C2H5OH+3O2_2CO2+3H2O.
(3)物質(zhì)A在不同條件下可以生成 B和C,這說明在化學反應中由反應物量不同,可能生成物也不相同.
(4)物質(zhì)B、C的化學性質(zhì)不同,這是因為:分子構成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微粒屬于陽離子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15.如圖是某同學整理的分子、原子、離子、元素和物質(zhì)的關系圖;
(1)圖中A、B、C應該填入的分別是:
A:分子
B:離子
C:元素
(2)寫出一種由離子直接構成的物質(zhì)的化學式
NaCl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濃氫氧化鈉溶液具有強烈的腐蝕性,當它濺到皮膚上時應立即用大量的水沖洗,然后再涂上硼酸溶液.硼酸的化學式是H3BO3,則硼元素的化合價是( �。�
A.-3B.+1C.+3D.+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某同學設計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試回答:
(l)該裝置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對此你的改進方法是:增加尾氣處理裝置.
(2)實驗開始時,先通入一氧化碳,再給氧化銅加熱,原因是排盡空氣,防止CO與空氣混合加熱發(fā)生爆炸.
(3)實驗過程中,圖中A處能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黑色粉末變紅色.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CuO_Cu+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