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zhì) | NaCl | NaOH | Na2CO3 | NaHCO3 |
常溫下的溶解度/g | 36 | 109 | 21.5 | 9.6 |
常溫下某稀溶液的pH | 7 | 13 | 11 | 9 |
分析 【探究過程】根據(jù)三種物質(zhì)溶液的酸堿性及對石蕊試液的作用分析;根據(jù)氫氧化鈉不能與鹽酸反應產(chǎn)生氣體解答;
【探究結論】利用碳酸鈉、碳酸氫鈉溶液中溶質(zhì)溶解度與飽和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的關系,判斷溶液的可能性;
【探究反思】(1)根據(jù)碳酸鈉能夠和稀鹽酸反應生成,及二氧化碳能夠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進行二氧化碳的檢驗進行分析;
(2)根據(jù)硫酸鈉溶液顯中性分析.
解答 解:【探究觀察】NaCl、NaOH、Na2CO3和NaHCO3中只有氯化鈉溶液為中性,而其余的溶液都顯堿性,若溶質(zhì)不是NaCl,則滴加石蕊試液會變成藍色;在進行操作②滴加稀鹽酸時有無色無味的氣體產(chǎn)生,說明不是氫氧化鈉,因為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無明顯現(xiàn)象;
故答案為:石蕊試液變成藍色;氫氧化鈉;
【探究結論】根據(jù)計算可以知道在20℃時飽和碳酸氫鈉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frac{9.6g}{9.6g+100g}$×100%=8.8%,而題目中標注的溶液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所以這瓶試劑不可能的是碳酸氫鈉溶液,而碳酸鈉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可以等于10%,因此可能是碳酸鈉;
故答案為:碳酸鈉;碳酸氫鈉飽和溶液的質(zhì)量分數(shù)不可能達到10%,而碳酸鈉溶液可以;
【探究反思】(1)假設碳酸鈉成立,則碳酸鈉和鹽酸反應會產(chǎn)生二氧化碳,檢驗二氧化碳可以將氣體通入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
故答案為:CO2;將氣體通入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
(2)硫酸鈉溶液為中性溶液,因此若滴加石蕊試液變成藍色,則說明不含有硫酸鈉;
故答案為:若滴加石蕊試液變成藍色,則不含有硫酸鈉.
點評 本題考查了破損標簽試劑的確定,完成此題,可以依據(jù)破損標簽的部分已經(jīng)有關物質(zhì)的性質(zhì)進行.要求同學們熟練掌握有關物質(zhì)的性質(zhì),以便靈活應用.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用手直接拿取砝碼 | |
B. | 用嘴吹滅酒精燈 | |
C. | 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在pH試紙上測pH | |
D. | 配制溶液時仰視讀量筒內(nèi)液體體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若反應后的溶液的ph≤7,蒸干后得到的白色固體只有氯化鈉 | |
B. | 向白色固體中滴入稀鹽酸,有氣泡說明原反應后的溶液pH>7 | |
C. | 只要反應后的溶液顯無色,說明稀鹽酸和碳酸鈉恰好完全反應 | |
D. | 當沒有氣泡產(chǎn)生時,說明稀鹽酸和碳酸鈉恰好完全反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氧化物:生石灰、鐵銹和“干冰” | |
B. | 復合肥:磷酸二氫銨、磷酸氫二銨、硝酸鉀 | |
C. | 單質(zhì):金剛石、液氧和銅粉 | |
D. | 合成材料:合成纖維、塑料和合成橡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細鐵絲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一種紅色物質(zhì) | |
B. | 硫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藍紫色火焰,生成無色無味的氣體 | |
C. | 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在高溫下反應,生成黑色的銅 | |
D. | 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溶液變紅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