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jax.js
3.科學實驗中,藥品和儀器的存放及實驗操作應符合一定的規(guī)范.下列操作,符合規(guī)范的是( �。�
A.
取完試劑
B.
測試液pH值
C.
存放石灰水
D.
稀釋濃硫酸

分析 A、根據(jù)使用膠頭滴管的注意事項分析.
B、根據(jù)測溶液pH時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jù)存放石灰水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jù)稀釋濃硫酸的方法分析.

解答 解:A、取完試劑后的膠頭滴管不能平放或倒置,以防試劑會腐蝕橡膠帽,故A錯誤;
B、測溶液的pH時,應用玻璃棒蘸待測液滴在pH試紙上,然后與標準比色卡對照,不能將pH試紙直接伸入待測溶液中,故B錯誤;
C、生石灰固體應放于廣口瓶內(nèi),故C錯誤;
D、稀釋濃硫酸時,要把濃硫酸緩緩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使熱量及時地擴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濃硫酸中,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熟悉各種儀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項、掌握常見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項是解答此類試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85歲的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因發(fā)現(xiàn)新型抗瘧藥青蒿素(C15H22O5)和雙氧青蒿素而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
(1)青蒿素中碳元素和氫元素的元素質(zhì)量比是90:11;(填最簡整數(shù)比);
(2)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63.8%(保留1位小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有一種叫Thibacillus ferokidans的細菌,在氧氣存在下可以將黃銅礦氧化成硫酸鹽,這個反應時在稀硫酸溶液中進行.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X+2H2SO4+17O24CuSO4+2Fe2(SO43+2H2O,其中X代表黃銅礦,則X的化學式為CuFeS2.某工廠利用該種細菌提煉黃銅礦,在該工廠的廢液中,可能含有硫酸鐵、硫酸銅、硫酸、硫酸鈉、氯化鈉、碳酸鈉和硝酸鋇中的一種或多種.初三科學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對廢液進行了如下實驗:
(1)取廢液觀察,為澄清的無色溶液;
(2)另取少量廢液,向其中滴加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繼續(xù)加入稀硝酸,無明顯現(xiàn)象;
(3)第三步另取少量廢液,向其中加入鐵粉后,產(chǎn)生大量氣泡.根據(jù)以上實驗現(xiàn)象可推斷:廢液中肯定含有硫酸,肯定不含有硫酸鐵、硫酸銅、碳酸鈉、硝酸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水是生命的源泉,下列關于水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蒸餾水是凈化程度較高的水B.電解水的本質(zhì)是水分子間隔改變
C.用肥皂水可以區(qū)分硬水和軟水D.用水可以鑒別固體硝酸銨和氯化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如圖三個實驗均為探究質(zhì)量守恒定律的實驗,請回答
(1)A實驗中錐形瓶內(nèi)細沙的作用是防止錐形瓶底部局部受熱炸裂,氣球的作用是防止氣體逸出;
(2)B實驗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CuSO4═FeSO4+Cu,一段時間后觀察B實驗中燒杯內(nèi)物質(zhì),看到的現(xiàn)象是溶液由藍色變?yōu)闇\綠色;
(3)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能直接得出質(zhì)量守恒定律的實驗是AC(填字母),不能直接得出正確結(jié)論的實驗中失敗的原因是鹽酸和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氣體向空氣中逸出;
(4)由以上實驗說明,在探究質(zhì)量守恒定律時,需注意的是如果用的藥品生成的是氣體、或有氣體加入或與空氣中的其它成分反應,就必須用密閉的容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生活中的下列四種物品,都用到的材料是( �。�
A.金屬材料B.天然纖維C.合成材料D.玻璃制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化學與生活、社會密切相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洗滌劑可將油污乳化,故可用洗滌劑清洗油污
B.被雨水淋濕的自行車,用帶油的布擦可防止生銹
C.減少農(nóng)藥、化肥的施用,有利于保護水體和土壤
D.用氫氣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減少空氣中PM2.5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如下列物質(zhì)間的轉(zhuǎn)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
A.CaCO3→CaOB.CO2→COC.Cu→Cu(OH)2D.H2SO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甲、乙兩個小組對蠟燭燃燒分別進行了如下探究,請完成下列實驗報告.
(一)甲組同學實驗:
實驗序號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實驗分析及結(jié)論
實驗1
點燃前
 用指甲在蠟燭上進行刻劃 蠟燭上留下很多劃痕 說明蠟燭質(zhì)軟
實驗2
燃燒時
 在蠟燭火焰上方罩一個干冷的燒杯燒杯內(nèi)壁有水霧生成  說明蠟燭燃燒生成了H2O,同時放出熱量
在蠟燭火焰上方罩
的燒杯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說明蠟燭燃燒生成了CO2 
實驗3
熄滅后
吹滅蠟燭 自燭芯出產(chǎn)生一縷白煙  白煙的主要成分是石蠟蒸氣遇冷凝成的石蠟小顆粒
 
 用火柴點燃白煙蠟燭能重新燃燒 
(二)乙組同學對蠟燭燃燒進行了如下拓展實驗:

(1)向焰心斜向插入一直細玻璃管(如圖1所示),發(fā)現(xiàn)玻璃管中無明顯現(xiàn)象,在玻璃管的上口點燃,上口產(chǎn)生火焰,這說明焰心處物質(zhì)的性質(zhì)有該氣體具有可燃性,可以燃燒(寫2條).
(2)該小組同學用圖2所示裝置檢驗蠟燭燃燒后的氣體,在A處燒杯中放置燃燒的蠟燭,打開止水夾,觀察到B中無色溶液變渾濁.蠟燭燃燒產(chǎn)生的氣體能被吸入B中的原因是C中水流入D中,使裝置中氣體壓強減小,生成的氣體被吸入B中.
(3)蠟燭(足量)在如圖3密閉裝置內(nèi)燃燒至熄滅,用儀器測出這一過程中瓶內(nèi)氧氣體積分數(shù)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B(填字母序號).

A.蠟燭燃燒前裝置內(nèi)只有氧氣
B.氧氣濃度小于一定值時,蠟燭無法燃燒
C.蠟燭熄滅后瓶內(nèi)只剩二氧化碳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