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100%
13.某同學從定量角度研究雙氧水制取氧氣的過程,對原實驗進行部分改進,增加了稱量操作,具體做法是:取10%的雙氧水和少量的二氧化錳放入氣體發(fā)生裝置,并對反應前后混合物的質量進行稱量,記錄如下:
反應過程反應前反應后
質量變化(不含容器質量)34.3g32.7g
若反應后,雙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氣全部逸出,該同學得出的結論中,不合理的是( �。�
A.該反應的反應速率逐漸加快
B.反應前后催化劑二氧化錳的質量不變
C.最多得到氧氣的質量為1.6 g
D.反應得到水和氧氣的質量之和為參加反應的雙氧水的質量

分析 A、反應物的濃度影響化學反應的速率,反應物的濃度越大,反應越劇烈.
B、反應前后催化劑二氧化錳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
C、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得氧氣的質量.
D、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進行分析.

解答 解:A、隨著反應的進行,過氧化氫溶液的濃度逐漸減小,故反應速率逐漸變小,故A的結論不合理;
B、反應前后催化劑二氧化錳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故B結論合理;
C、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物質的質量總和,生成氧氣的質量為:34.3g-32.7g=1.6g,故C結論合理;
D、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反應的雙氧水的質量等于生成的水和氧氣的質量之和,故D結論合理.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了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催化劑的概念以及質量守恒定律等,完成此題,可以依據(jù)已有的知識結合題干提供的信息進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測定空氣中的氧氣含量,最好選擇下列哪種物質(  )
A.木炭B.C.D.碳酸氫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如圖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
 聞氣味
B.
  振蕩試管
C.
 貯存氣體
D.
      傾倒液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物質化學式的讀法不正確的是(  )
A.碳酸鈉--Na2CO3B.五氧化二磷--P2O5
C.二氯化鐵--FeCl2D.氫氧化鈣-Ca(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A g高錳酸鉀加熱后,稱得剩余固體質量為B g,則生成氧氣的質量為( �。�
A.(A+B) gB.(A-B) gC.(B-A) gD.無法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學習化學知識后,要學會從化學視角觀察物質世界.
(1)從宏觀角度看: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物質都是由一百余種元素組成的.水是由氫、氧元素組成的.
(2)從微觀角度看: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和離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
(3)從物質分類角度看:冰和水屬于純凈物(填“混合物”或“純凈物”),請寫出電解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H2O_2H2↑+O2↑.
(4)從物質用途角度看:潛水運動員常攜帶供氧裝置,這是利用氧氣供給呼吸的用途.
(5)從變化角度看:①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反應物的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物質分子的過程;化學變化中伴隨著能量變化,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C+O2_CO2,反應同時伴隨著將化學能轉變?yōu)闊崮艿倪^程,基本反應類型為化合反應.②在化學變化中,物質的轉化遵守質量守恒定律.一定質量的某物質甲(相對分子質量是90)在氧氣中完全燃燒,消耗6.4g氧氣,同時生成5.6g一氧化碳、4.4g二氧化碳和5.4g水,則對甲的說法正確的是cd(填字母序號).
a.只含有碳、氫兩種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碳元素質量分數(shù)為40%
d.若相同質量的甲在9.6g氧氣中完全燃燒,則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實驗室制備二氧化碳氣體的常用方法是(  )
A.石灰石與稀硫酸反應B.點燃木炭
C.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D.碳酸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寫出下列符號所表示的意義:
(1)Cl氯元素、1個氯原子.
(2)2Fe2個鐵原子.
(3)nS2-n個硫離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3.(1)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按圖1所示做“測定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shù)”的實驗.將集氣瓶容積分為五等份,做上記號.用止水夾夾緊乳膠管.點燃燃燒匙內足量的紅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緊.

①寫出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文字表達式:磷+氧氣五氧化二磷,燃燒的現(xiàn)象是產生大量白煙,放出熱量.
②紅磷燃燒一段時間后,自動熄滅了,你認為原因是瓶內氧氣耗盡.
③待紅磷熄滅并冷卻后,打開止水夾,觀察到燒杯中的水進入集氣瓶,瓶內水面最終上升約至1刻度處.由此可知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
④實驗中使用了過量的紅磷,但實驗結果還是偏小了,分析可能的原因是紅磷的量不足或沒有冷卻到室溫就打開彈簧夾(只寫一條).
⑤紅磷熄滅后,集氣瓶內剩下的氣體主要是氮氣,由此實驗可知該氣體不支持(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燒,該氣體的一條物理性質是難溶于水.
(2)在老師的建議下同學們對實驗進行了如圖2所示的改進.
①裝置中電熱棒的作用是點燃紅磷.
②改進后的實驗與原實驗比較具有更加環(huán)保、測量結果更準確等優(yōu)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