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如圖1是初中化學中的一些重要實驗.請回答:

①A是氫氣或甲烷的燃燒實驗,點燃前必須檢驗純度;
②B實驗中能夠說明鹽酸與氫氧化鈉發(fā)生了反應的現(xiàn)象是溶液由紅色變?yōu)闊o色;
③C是除去粗鹽中難溶性雜質實驗中的過濾操作,過濾后發(fā)現(xiàn)濾液仍然渾濁,其可能的原因是濾紙破損(或濾液邊緣高于濾紙邊緣、儀器不干凈等)(答出一種原因即可).
(2)如圖2所示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據(jù)此圖回答:
①t1℃時,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C>B>A;
②t2℃時,將30gA放入100g水中,充分攪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是20%;
③t3℃時,將等質量A、B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2℃時,析出晶體質量較大的是A;
④t3℃時,將25gC放入100g水中,充分攪拌后得到C的飽和溶液,在不改變?nèi)軇┝康那疤嵯拢瑢⑵渥優(yōu)椴伙柡腿芤旱姆椒ㄊ墙禍刂恋陀趖2℃.

分析 (1)①根據(jù)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后點燃可能發(fā)生爆炸進行分析解答.
②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呈中性,當酚酞試液變?yōu)闊o色說明發(fā)生了反應.
③根據(jù)過濾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進行分析解答;凡是不經(jīng)濾紙的過濾就直接進入濾液的操作,都能造成濾液渾濁;另外接濾液的燒杯不干凈也會造成同樣的結果;
(2)①據(jù)溶解度曲線可比較同一溫度下不同物質的溶解度大小;
②根據(jù)t2℃時A物質的溶解度來分析;
③根據(jù)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情況來分析;
④據(jù)C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情況分析解答.

解答 解:(1)①氫氣或甲烷具有可燃性,與空氣混合遇明火可能發(fā)生爆炸,為防止發(fā)生爆炸,點燃前必須檢驗純度;故填:檢驗純度;
②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氫氧化鈉與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呈中性,此時酚酞溶液顯無色,故當溶液由紅色變?yōu)闊o色時,說明氫氧化鈉與鹽酸發(fā)生了反應.故填:溶液由紅色變?yōu)闊o色;
③過濾后濾液仍渾濁,可能原因是濾紙破損(會使得液體中的不溶物進入下面的燒杯,從而使得濾液渾濁)、液面高于濾紙邊緣(會使部分液體未經(jīng)過濾紙的過濾直接流下,該操作會使濾液仍然渾濁)或盛接濾液的燒杯不干凈等.故填:濾紙破損(或濾液邊緣高于濾紙邊緣、儀器不干凈等);
(2)①t1℃時,三種物質溶解度從大到小順序為 C>B>A;故填:C>B>A;
②t2℃時,A物質的溶解度為25g,也就是在該溫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25gA就達到飽和狀態(tài),故此時將30gA物質放入100g水中不能完全溶解,只溶解了25g,此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frac{25g}{25g+100g}×100%$=20%,故填:20%;
③t3℃~t2℃,A的溶解度變化幅度比B大,所以將等質量A、B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2℃時,析出晶體質量較大的是A;故填:A;
④飽和溶液變?yōu)椴伙柡腿芤旱囊话惴椒ㄊ墙禍亍⒄舭l(fā)溶劑,C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增大,t3℃時,將25gC放入100g水中,充分攪拌后得到C的飽和溶液,要在不改變?nèi)軇┝康那疤嵯拢瑢⑵渥優(yōu)椴伙柡腿芤,應采取降溫的方法,t2℃時,C的溶解度是25g,即降溫至t2℃時恰好飽和,所以應降至t2℃時以下;
故填:降溫至低于t2℃.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對溶解度概念的認識、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考查、重點是溶解度曲線的意義的應用,能很好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酸、堿、鹽在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下列有關酸、堿、鹽的生產(chǎn)或應用的說法,不合理的是(  )
A.配制稀硫酸時,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濃硫酸,再慢慢注入水并不斷攪拌
B.純堿既可從內(nèi)陸鹽湖提取,又可用“侯氏聯(lián)合制堿法”生產(chǎn)
C.用石灰乳與硫酸銅溶液混合配制防治植物病害的波爾多液
D.汽車或電動車的蓄電池中用到的硫酸溶液時由濃硫酸稀釋而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如圖是某化學反應的微觀模型,“○”、“●”分別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項中對圖示模型理解正確的是(  )
A.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
B.反應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種單質
C.反應中原子的個數(shù)沒有變
D.參加反應的兩種分子個數(shù)之比為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初中常見的3種元素X、Y和Z的相關信息如下表所示.
元  素XYZ
相關信息其單質甲是一種清潔能源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其一種單質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
(1)甲的化學式是H2
(2)寫出元素X與Z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CH4
(3)寫出X與Y的單質在點燃條件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點燃\;}}{\;}$2H2O.
(4)寫出ZY→ZY2之間轉化的化學方程式:2CO+O2$\frac{\underline{\;點燃\;}}{\;}$2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組成元素相同的物質其化學性質一定相同
B.同溫下,同種溶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的濃度大
C.飽和溶液降低溫度一定會析出晶體
D.質子數(shù)相同的兩種粒子其核外電子數(shù)一定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物質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學性質決定的是( 。
A.用石墨做電極B.用Ca(OH)2改良酸性土壤
C.用金剛石做鉆頭D.用鋁做成門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已知鈉、鉀等金屬在常溫下可與水發(fā)生劇烈反應,如金屬鈉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H2O═2NaOH+H2↑,據(jù)此判斷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鈉不能保存在水中
B.將石蕊試液滴入鈉與水反應后的溶液中會變?yōu)樗{色
C.不能用手直接拿金屬鈉
D.將鈉投入硫酸銅溶液中會析出紅色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有兩瓶體積相同的溶液,一瓶為濃硫酸,另一瓶為稀硫酸,下列方法,不能用來區(qū)別它們的是( 。
A.看外觀
B.分別加入到少量水中,觀察溫度的變化
C.分別稱量
D.分別用小木條蘸取少量,觀察木條是否變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某學習小組在老師的指導下,用自制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進行電解飽和食鹽水的實驗.
資料:
1:電解飽和食鹽水的化學方程式:
2NaCl+2H2O $\frac{\underline{\;通電\;}}{\;}$ 2NaOH+H2↑+Cl2
2:Cl2能溶于水.
探究活動一:確定電解飽和食鹽水后的產(chǎn)物
(1)此電解原理與電解水原理類似,則a端為電源的負
極,甲組同學為了收集另一電極產(chǎn)生的氣體,
他們用向上排空氣法 法進行收集;
(2)甲組同學從K處取出一部分待測液,往里面加入
酚酞,發(fā)現(xiàn)溶液變紅,說明電解后生成了氫氧化鈉;
探究活動二:測定待測液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
【實驗1】用酸堿中和法測定
甲組同學稱取10g待測液于燒杯中,加水稀釋,用帶有刻度的滴管逐滴加入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19.6%的稀硫酸,邊加邊振蕩,用pH計測定溶液的pH,所得數(shù)據(jù)如下:
加入稀硫酸的質量/g04.06.08.010.012.0
燒杯中溶液的pH13.012.812.512.37.01.3
(3)寫出氫氧化鈉與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
(4)當加入6g稀硫酸時,溶液中溶質為氫氧化鈉、硫酸鈉,利用氫氧化鈉與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時的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待測液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為16%;
【實驗2】用沉淀法測定
資料摘要:氫氧化鈉與氯化鎂溶液發(fā)生反應:2NaOH+MgCl2=Mg(OH)2↓+2NaCl
乙組同學按下圖所示的實驗步驟進行實驗:

(5)步驟 ②加入的氯化鎂溶液必須足量,其目的是使氫氧化鈉完全反應;滴加一定量氯化鎂溶液后,判斷所加氯化鎂溶液是否足量的具體操作:靜置,取少量反應后的待測溶液,滴加氫氧化鈉;產(chǎn)生白色沉淀,氯化鎂已經(jīng)過量(寫出實驗步驟、現(xiàn)象和結論);
(6)步驟 ③過濾出的沉淀物是氫氧化鎂(填物質的名稱);
(7)利用沉淀物的質量計算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若缺少步驟④的操作,所
測定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將偏大(選填“偏大”、“偏小”或“沒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