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44488  144496  144502  144506  144512  144514  144518  144524  144526  144532  144538  144542  144544  144548  144554  144556  144562  144566  144568  144572  144574  144578  144580  144582  144583  144584  144586  144587  144588  144590  144592  144596  144598  144602  144604  144608  144614  144616  144622  144626  144628  144632  144638  144644  144646  144652  144656  144658  144664  144668  144674  144682  211419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甲、乙、丙、丁是常見物質,由氫、碳、氧、氯、鈣5種元素中的2~3種組成.
(1)甲和乙的元素組成相同.甲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生成一種最清潔的能源,寫出此過程的化學反應方程式2H2O$\frac{\underline{\;通電\;}}{\;}$2H2↑+O2↑;乙可以轉化成甲,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2)如圖所示,錐形瓶中盛放固體丙,從長頸漏斗中加入丁,看到錐形瓶中產生大量氣泡,石蕊試液變?yōu)榧t色,小燒杯中溶液變渾濁.
①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燒杯中液體變渾濁原因CO2+Ca(OH)2=CaCO3↓+H2O.
②取反應后錐形瓶中溶液,將其倒入變渾濁的小燒杯中,看到混濁變澄清且有細小氣泡.用化學方程式解釋變澄
清的原因CaCO3+2HCl═CaCl2+H2O+CO2↑;錐形瓶溶液中的溶質有HCl 和Ca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近日,一篇題為《科學家稱:植物油做飯可致癌,能少吃就少吃》的文章在網絡上流傳,結論看起來十分驚人.這里提到的研究是怎么回事?加熱植物油就會產生“致癌物”嗎?
這位研究者把不同種類的烹調油分別加熱,并測定了其中“致癌毒物”醛類物質的含量變化(如圖1).

其實,研究中所用的條件跟普通家庭烹調相差很大.實驗所用的溫度是180℃,大約相當于我們所說的五六成熱,而要讓油在這個溫度下燒上20甚至30分鐘,也只有大量煎炸食物的時候才能達到,平時炒菜時燒油的時間遠沒有這么長.事實上,研究者所強調的也只是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不適合用于煎炸而已.
此次事件,不少報道都建議人們可以用黃油、豬油替代植物油來烹調.相比玉米油等,豬油、黃油確實熱穩(wěn)定性更好,但只從這個角度來推薦食用油就顯得太片面了.食用油的脂肪酸分為飽和與不飽和兩種(含量如圖2).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對于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的人群來說,不建議選擇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類.
目前科學界共識是飽和脂肪酸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用不飽和脂肪酸代替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健康有利.高溫烹調時,選擇豬油、牛油等動物油,產生的醛類等有害物質較少.但煎炸本身就是不健康的烹調方式,增加飽和脂肪酸攝入對健康也是不利的.選擇健康的飲食方案,需要多方面綜合考慮才行.閱讀全文,回答問題:
(1)網絡文章中“植物油致癌”,所指的致癌物質是醛類物質.
(2)從圖1的數據中可以得出,葵花籽油長時間加熱后產生的有害物質最多.
(3)從圖2數據可知,對心血管病人而言,較好的食用油是亞麻籽油(填一種).
(4)通過閱讀本文,你提出一條健康使用食用油的建議:不要高溫加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工業(yè)上用一氧化碳在高溫下還原氧化鐵(Fe2O3)來冶煉鐵,其化學方程式為: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溫\;}}{\;}$2Fe+3CO2.某煉鐵廠,購進200t含氧化鐵質量分數為80%的某種礦石.請計算:
(1)200t礦石中含氧化鐵的質量為160t.
(2)雜質不參加反應,理論上可以煉出純鐵的質量是多少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配制100g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6%的氯化鈉溶液,實驗操作如下:
(1)稱量氯化鈉固體的質量:所選砝碼為10g和5g的、游碼的示數為1g.

(2)量取水的體積:用量筒量取84mL水(ρ≈1g/cm3).
(3)溶解:用到的玻璃儀器是燒杯、玻璃棒.
(4)裝瓶、貼標簽:在圖3的標簽中填上相應的內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如圖用于研究CO2密度大于空氣且能與水反應的性質,其中①、④為用紫色石蕊溶液潤濕的棉球,②、③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
(1)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④比①先變紅,②、③不變紅.
(2)寫出CO2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O2+H2O=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同學們做了如圖實驗.

(1)A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氧氣時,可觀察到不用填的現(xiàn)象是木條復燃.
(2)B中白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4P+5O2$\frac{\underline{\;點燃\;}}{\;}$2P2O5.能證明可燃物燃燒必須要達到一定溫度的實驗現(xiàn)象是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甲、乙、丙、丁4種常見物質,由氫、碳、氧、鈣4種元素中的2種組成.
(1)甲是一種比較清潔的可燃氣體,是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有機化合物,它燃燒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CH4+2O2$\frac{\underline{\;點燃\;}}{\;}$CO2+2H2O.
(2)乙是一種氧化物,遇水放出大量的熱,乙的化學式為CaO.
(3)丙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用化學方程式解釋其原因Ca(OH)2+CO2=CaCO3↓+H2O.
(4)丁與氧氣在點燃條件下反應,其微觀示意圖如圖,請在方框中補全相應微粒的圖示.若16g氧氣 參加反應,則生成物的質量為44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如圖是某燃煤發(fā)電廠處理廢氣的裝置示意圖.

(1)使用此廢氣處理裝置,可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2)加入CaCO3的目的是將SO2轉化為硫酸鈣.
(3)廢氣處理過程中,化合價發(fā)生改變的元素是氧元素和硫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氯酸鉀(KClO3)可用于生產火柴、煙花等,工業(yè)制備的主要流程如圖:

已知:8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8.4g,且KCl、KClO3均易溶于水.
(1)生產中所需的NaCl溶液是在80℃時,按每100g水中加入35g NaCl配制而成,該溶液是不飽和(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
(2)溶液A中除NaCl外,一定存在的溶質是氯酸鉀、氯化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碳元素是組成許多物質的基本元素.
(1)在元素周期表中,碳元素的信息如圖所示,碳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2.01.
(2)堅硬無比的金剛石,柔軟易碎的石墨,還有神秘的石墨烯(C60)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填“單質”或“化合物”).
(3)CO和CO2是組成元素相同的兩種物質,它們的性質有很大的差異,其原因是分子的構成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