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50513  150521  150527  150531  150537  150539  150543  150549  150551  150557  150563  150567  150569  150573  150579  150581  150587  150591  150593  150597  150599  150603  150605  150607  150608  150609  150611  150612  150613  150615  150617  150621  150623  150627  150629  150633  150639  150641  150647  150651  150653  150657  150663  150669  150671  150677  150681  150683  150689  150693  150699  150707  211419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各種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分子數相同的NO和CO,它們的質量相等
B.質量相同的H2和H2O,所含氫元素的質量相等
C.質量相同的CO和CO2,CO2比CO所含的分子數多
D.質量相同的鎂、鐵、鋅三塊金屬,鎂含的原子數最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50g鎂、鋅、鐵的混合物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得到混合溶液,蒸發(fā)后得到218g固體(已換算成無水硫酸鹽).則反應產生氫氣的質量是( 。
A.2 gB.3 gC.3.5gD.4.5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6.興趣小組同學為了弄清即將維修的沼氣池中氣體的成分,進行了有關實驗.請你與他們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動:

【收集氣體】將不加蓋的礦泉水瓶裝滿水,用細繩吊入池中,再用木棍撥動使瓶中的水全部倒出(見圖1),然后迅速拉起礦泉水瓶,蓋上瓶蓋.這種方法屬于排水集氣法.
【對氣體猜想】
猜想Ⅰ.全部是CH4;猜想Ⅱ.全部是CO;
猜想Ⅲ.全部是CO2;猜想Ⅳ.是CH4和CO2的混合氣體.
【實驗和推斷】

(1)若“現象a”為石灰水變渾濁,則說明氣體中含有CO2(或二氧化碳)氣體.
(2)步驟②的目的是除去收集到(或礦泉水瓶中)的氣體中的CO2;步驟③“注水裝置”應選圖2中的ⅱ(填序號).
(3)若“現象b”為杯壁有水霧出現,有同學認為“猜想Ⅰ或Ⅳ”成立,其反應方程式為:CH4+2O2$\frac{\underline{\;點燃\;}}{\;}$CO2+2H2O;另有同學認為此現象不能證明收集到的氣體中一定含有氫元素,理由是收集的氣體中本身含有水蒸氣;要排除這種干擾可采取的措施是在點燃的尖嘴管前加裝一個干燥裝置.
(4)采。3)中的排除干擾措施后:若“現象a、b”無明顯現象,“現象c”石灰水變渾濁,則證明“猜想”Ⅱ成立;若“現象a、c”均為石灰水變渾濁,“現象b”為杯壁有水霧,則證明“猜想”Ⅳ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5.科學探究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鎖定探究目的,理清探究思路是探究過程中分析問題時常用的方法.請利用圖中的裝置對相關問題展開探究.

【實驗目的】①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備和性質.
②探究酸堿鹽的性質.
【實驗信息】
①大理石中的雜質不參加反應且難溶于水.
②B裝置中銅網用粗銅絲固定,銅網和粗銅絲不參加反應.
③探究過程不考慮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對實驗的影響.
【實驗步驟】
①連接儀器,檢查裝置氣密性.將塊狀大理石置于B裝置的銅網上.
②關閉止水夾K2,打開止水夾K1,打開分液漏斗活塞,向B裝置中裝入稀鹽酸,使其浸沒大理石后關閉分液漏斗活塞.
(1)B裝置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該反應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復分解反應.
(2)A裝置中的實驗現象是管口有氣泡冒出,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CO2=CaCO3↓+H2O.③當B裝置中的物質仍在反應時,關閉止水夾K1,打開止水夾K2.一段時間后觀察到:B裝置中反應逐漸停止,C、D裝置中溶液為紅色,且D裝置中有沉淀生成.
(3)D裝置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l2+Na2CO3=CaCO3↓+2NaCl.
【實驗拓展】反應結束后對C、D裝置中的溶液進行以下探究.(提示:溶質不考慮酚酞)
(4)C裝置溶液中一定含的離子有鈉離子、氯離子、氫氧根、鈣離子
(5)D裝置溶液中一定含有溶質NaCl,原因有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氯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和氯化鈉.
(6)D裝置溶液中溶質組成的可能有氯化鈉和氫氧化鈉;氯化鈉、氫氧化鈉和氯化鈣;氯化鈉、氫氧化鈉和碳酸鈉.
(7)如需完全除去D裝置溶液中除NaCl以外的其它溶質,你選擇的物質是碳酸鈉與稀鹽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如圖所示,彈簧稱下懸掛一重物(不與氫氧化鋇溶液和稀硫酸反應),若向氫氧化鋇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應,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Ba(OH)2+CuSO4═Cu(OH)2↓+BaSO4↓,反應結束后彈簧稱的示數將變大.(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3.鎂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鎂和氮化鎂(Mg3N2),氮化鎂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鎂和氨氣.
(1)寫出鎂在氮氣中燃燒生成氮化鎂的化學方程式3Mg+N2$\frac{\underline{\;點燃\;}}{\;}$Mg3N2;氮化鎂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Mg3N2+6H2O═3Mg(OH)2+2NH3↑.
(2)12克鎂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生成固體的最大值為20g、最小值為16.67g.
(3)某學生對該混合物中氮化鎂的質量分數進行測定,設計如下實驗裝置.

【查閱資料】
。畨A石灰是固體氧化鈣和氫氧化鈉的混合物,常作干燥劑,不與NH3 反應.
ⅱ.2NH3+H2SO4=(NH42SO4
ⅲ.NH3 是一種極易溶于水的氣體.
【實驗步驟】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精確稱量鎂在空氣中燃燒后的固體5.00g 放入錐形瓶中→稱量裝置C→連接好裝置→關閉活塞K→打開A 中分液漏斗活塞逐滴加入水,至樣品恰好完全反應→打開活塞K→鼓入空氣→再次稱量裝置C,裝置C 增重0.34g.
請回答:
①裝置B 的作用是為干燥裝置,吸收水蒸氣;
②裝置D 的作用是為干燥裝置,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進入C裝置中,避免產生干擾;
③實驗步驟④中鼓入空氣的目的是將存留在儀器空間內的氨氣全部排擠入濃硫酸;
④固體混合物中Mg3N2 的質量分數為20%;
⑤實驗證明此方法測定的結果偏低,可能原因是存留在儀器內的氨氣全部會吸收,那么只能猜測是反應裝置中的溶液溶解了部分氨氣(寫一條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2.用貝殼(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雜質不參與反應且不溶于水)和純堿(碳酸鈉)為原材料制取燒堿,其制取流程如圖:

(1)寫出加入純堿溶液后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
(2)【問題與發(fā)現】固體A是純凈的氫氧化鈉嗎?
【猜想與假設】根據反應原理,同學們提出以下猜想:
甲的猜想:A是純凈的氫氧化鈉固體.乙的猜想:A是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混合物.丙的猜想: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的混合物.
【實驗驗證】查閱資料:碳酸鈉的水溶液pH>7
實驗操作現象結論
取少量固體A,加適量水溶解,滴加幾滴無色酚酞溶液溶液變紅猜想甲成立
取少量固體A,加適量水溶解,滴加幾滴飽和碳酸鈉溶液沒有出現白色沉淀猜想乙不成立
取少量固體A,溶于適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足量的稀鹽酸開始沒有氣體產生,后來有氣泡產生猜想丙成立
【反思與評價】同學們認為甲的結論不一定成立,原因是因為碳酸鈉、氫氧化鈣的水溶液都顯堿性,它們都能夠使酚酞試液變紅色,所以酚酞試液變紅色,不能說明是純凈的氫氧化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1.過氧化鈉(化學式為Na2O2)可用子啊呼吸面具中作為氧氣來源,Na2O2能跟CO2反應生成O2和另一種固體化合物(用X表示),它也能跟H2O反應生成O2,化學方程式為2Na2O2+2H2O═4NaOH+O2↑.以下是某興趣小組進行的探究活動.

(1)如圖所示實驗裝置制取氧氣,請回答有關問題.
①能用D裝置收集氧氣的原因是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
②能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氧氣,說明氧氣有助燃的性質;
③表明CO2未被Na2O2完全吸收的實驗現象為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④若A裝置產生的CO2中混有水蒸氣,要檢驗干燥的CO2能否與Na2O2反應生成O2,以上實驗裝置應如何改進?在A、B裝置之間和B、C裝置之間增加氣體干燥裝置.
(2)為探究X是哪種物質,同學們進行了如下分析和實驗.
①有同學猜想X可能是酸、堿或鹽中的一種,通過對物質組成的分析,大家一致認為X肯定不是酸和堿,理由是Na2O2和CO2都不含氫元素,二者反應后不可能生成含氫元素的酸或堿;
②某同學猜想X可能是Na2CO3,請你跟他一起完成下列實驗探究.
操作步驟實驗現象結論及化學方程式
取反應后的剩余固體于試管中,加適量的水完全溶解后,加入氯化鈣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該固體X是Na2CO3相關的化學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
反思與拓展:
(3)寫出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該反應中過氧化鈉與氧氣的質量比為39: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0.做完“鐵在氧氣里燃燒”實驗后,小冬同學有兩個疑惑不解的問題,于是她進行了以下探究活動,請你一同參與.
[問題1]鐵燃燒時濺落下來的黑色物質中還有沒有鐵呢?
[查閱資料1]:
(1)自然界中鐵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和Fe2O3兩種(FeO極易被氧化為Fe2O3);其中Fe3O4和FeO 均為灰色,Fe2O3為紅棕色.
(2)鐵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的溶液,且鐵與稀鹽酸作用有氣泡產生.
[實驗探究]:
將冷卻后的黑色物質碾碎,裝入試管,加入稀鹽酸、硫酸銅等溶液,觀察到的現象是冒氣泡、生成紅色固體等,說明鐵燃燒時濺落下來的黑色物質中還含有鐵.
Fe3O4Fe2O3
分解溫度/℃15381400-
熔點/℃--1535
[問題2]鐵燃燒的產物為什么不是Fe2O3呢?
[查閱資料2]:
(1)Fe3O4和Fe2O3的分解溫度、鐵的熔點見表:
(2)Fe2O3高溫時分解成Fe3O4
[理論探討]:
根據實驗現象,并結合表中數據,可推知鐵在氧氣里燃燒時產生的高溫應在l535℃~l538℃之間,在此溫度范圍內Fe2O3已分解,所以鐵在氧氣里燃燒的產生是Fe3O4
[拓展延伸]:
(1)實驗中為了防止集氣瓶炸裂,必須在集氣瓶底部放少量的水;
(2)Fe2O3高溫時會分解成Fe3O4和一種能供給呼吸的氣體,請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6Fe2O3$\frac{\underline{\;高溫\;}}{\;}$4Fe3O4+O2↑;
(3)有些超市的食品密封包裝盒的透明蓋內放有黑色的FeO粉末,若粉末的顏色由黑色變成紅棕色,就說明包裝盒破損進氣,這樣售貨員就能及時發(fā)現并處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9.人通過肺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消耗空氣中的部分氧氣,排出二氧化碳、水蒸氣等氣體.但人體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吸入空氣中原有的,還是人體代謝的最終產物?為了證實這個問題,有人采用以下裝置進行實驗(如圖).
(1)人吸氣時,將活塞A打開(選填“打開”、“關閉”、下同),活塞B關閉,此時可觀察到的現象是無變化.
(2)人呼氣時,應將活塞A關閉,活塞B打開,此時可觀察到的現象是錐形瓶(II)中有氣泡產生,澄清石灰水開始變渾濁.
(3)將上述操作反復進行,能證明人呼出的氣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來自空氣,而是人體的代謝產物的實驗現象是錐形瓶(I)中無明顯變化,錐形瓶(II)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有關的化學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