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填寫正確答案序號:①物理變化 ②化學變化 ③物理性質(zhì) ④化學性質(zhì)
(1)通常狀況下,水是無色無味的液體 ;
(2)酒精受熱變成了酒精蒸氣 ;
(3)鎂帶能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鎂 ;
(4)石蠟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班同學用右圖裝置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先用彈簧夾夾住乳膠管。點燃紅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紅磷熄滅后一段時間,打開彈簧夾,觀察廣口瓶內(nèi)水面變化情況。實驗完畢,甲同學的廣口瓶內(nèi)水面上升明顯小于瓶內(nèi)空氣體積
的1/5, 下列對這種現(xiàn)象解釋不合理的是( )
A. 甲同學使用紅磷的量太少,瓶內(nèi)氧氣沒有消耗完
B. 甲同學未塞緊瓶塞,紅磷熄滅冷卻時外界空氣進入瓶內(nèi)
C. 甲同學未等到冷卻至室溫就打開彈簧夾
D. 甲同學插入燃燒匙太慢,塞緊瓶塞之前,瓶內(nèi)部分空氣受熱逸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郝穎同學在化學課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來檢驗人呼出的氣體是否是二氧化碳氣體,就這一過程而言,屬于科學探究環(huán)節(jié)中的( )
A. 建立假設 B. 收集證據(jù) C. 設計實驗 D. 做出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同學們?yōu)檠芯?/span>H2O2 生成O2 的快慢與催化劑種類的關系,完成了以下實驗。
【實驗方案】常溫下,在兩瓶同質(zhì)量、同濃度的H2O2 溶液中,分別加入相同質(zhì)量的MnO2 和水泥塊,測量各生成一瓶(相同體積)O2 所需的時間。
【實驗記錄】
實驗1須用水泥塊________g,實驗2須用雙氧水的濃度為________。
【結論】該探究過程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
【反思】H2O2在常溫下分解緩慢,加入MnO2或水泥塊后反應明顯加快,若要證明MnO2和水泥塊是該反應的催化劑,還需要增加實驗來驗證它們在化學反應前后的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否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金屬材料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1)目前世界年產(chǎn)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是_____________.
(2)銅可制成導線,主要是因為銅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_.
(3)黃金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單質(zhì)形式存在,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日常生活中,用于鐵欄桿外層涂料的“銀粉”實際是金屬_________的粉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用下列編號填空 ①氧氣 ②二氧化碳 ③氮氣 ④稀有氣體 ⑤二氧化硫
(1)能供給呼吸的是 ;
(2)可制備化肥的是 ;
(3)用作溫室肥料的是 ;
(4)可用作霓虹燈的是
(5)對空氣造成污染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金屬的說法錯誤的是( )
A.金屬具有金屬光澤,常溫下金屬都是固體
B.生鐵和鋼是含碳量不同的鐵合金,其中生鐵的含碳量大于鋼的含碳量
C.炒完菜后,應及時除掉鍋底的水,這樣可以防止鐵鍋生銹
D.金屬的回收利用是保護金屬資源的有效途徑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的再認識。
【實驗回顧】實驗室用紅磷燃燒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
(1) 寫出紅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原理:紅磷燃燒消耗氧氣,使瓶內(nèi)___減小,燒杯中水倒吸到集氣瓶。若裝置的氣密性良好,操作規(guī)范,用量筒測量進入瓶中水的體積,能粗略測得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3)對該實驗認識正確的是 _________
A.紅磷燃燒產(chǎn)生大量白色的煙霧
B.紅磷的用量不足會導致測定氧氣體積含量偏大
C.紅磷燃燒以后,須冷卻到室溫方可打開止水夾
D.該實驗可說明N2難溶于水
【發(fā)現(xiàn)問題】測量結果仍與理論值誤差較大。
有資料表明:燃燒過程中當氧氣體積分數(shù)低于7%時,紅磷就無法繼續(xù)燃燒。
【實驗改進】
根據(jù)鐵在空氣中生銹的原理設計右圖實驗裝置,再次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裝置中飽和食鹽水、活性炭會加速鐵生銹。
(4)對此改進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_______________
A.此實驗的原理是利用鐵生銹消耗氧氣
B.實驗前一定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C.此實驗中鐵粉的多少不影響測量結果
D.此實驗測出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為18.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你認為錯誤的是( )
A.化學變化和化學反應是同一個概念
B.物質(zhì)發(fā)生化學變化時一定同時發(fā)生物理變化
C.化學變化的特征就是一定會有沉淀生成
D.物質(zhì)的性質(zhì)決定了物質(zhì)的變化,物質(zhì)的變化反映了物質(zhì)的性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