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生物 > 題目詳情
7.使用顯微鏡時,如果目鏡臟了要用擦鏡紙將其擦干凈.√(判斷對錯)

分析 顯微鏡是生物試驗中常用的觀察儀器,一定要學會正確的使用方法.清潔鏡身時應有紗布;清潔物鏡和目鏡的鏡頭時,應用擦鏡紙.擦鏡紙質軟又不易掉毛.

解答 解:清潔鏡身時應有紗布;清潔物鏡和目鏡的鏡頭時,應用擦鏡紙.擦鏡紙質軟又不易掉毛,用擦鏡紙擦拭鏡頭既可以清潔鏡頭,又可以避免損傷鏡頭和有少量的纖維留在鏡頭上,影響觀察效果.通過分析知道當顯微鏡鏡頭不清潔時,除去污物,是對顯微鏡的物鏡和目鏡的鏡頭能進行清潔,所以應用擦鏡紙擦拭.
故答案為:√

點評 記清對顯微鏡的清潔方法,對顯微鏡進行保養(yǎng)..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一同學用兩根肋骨做實驗,其實驗記錄如下:
  稱重 現象
 實驗前實驗后 
 甲骨 10克 6.7克 有異味放出,處理后,骨輕輕一敲就斷
 乙骨 10克 3.3克 骨上有氣泡,處理后,骨可以彎曲和打結
根據以上記載,請回答:
(1)甲骨的處理方法是把骨放在酒精燈上煅燒; 乙骨的處理方法是把骨放在稀鹽酸中浸泡.
(2)在處理過程匯總,甲骨有異味放出,是因為骨中有有機物,乙骨有氣泡放出是因為骨中有無機物.
(3)通過實驗可知,甲實驗后的骨的成分與乙實驗后的骨的成分兩者在骨中含量之比約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蕨類植物比苔蘚植物高大的原因是( 。
A.具有根、莖、葉,體內有輸導組織B.沒有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
C.有營養(yǎng)組織和保護組織D.生活在潮濕肥沃的土壤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對維生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
A.人體缺乏維生素A將患夜盲癥
B.老年人人體缺乏維生素D將患骨質疏松癥
C.人體缺乏維生素B1將患腳氣病
D.人體只能從食物中獲得維生素 因此,每天應吃適量的菠菜或水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圖為消化系統模式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yǎng)物質的主要場所是[⑦]小腸.其內表面有許多環(huán)形皺襞和小腸絨毛,增加了吸收面積.
(2)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消化腺是[④]肝臟.
(3)食物中的蛋白質在消化道內被消化的場所包括[⑤]胃和小腸.
(4)脂肪的最終消化產物是甘油和脂肪酸.
(5)消化淀粉用到哪些消化液唾液、腸液、胰液.
(6)在食物消化的主要場所內,發(fā)揮作用的消化液為膽汁、腸液、胰液.
(7)葡萄糖被小腸吸收,進入小腸絨毛內的毛細血管需要穿過2層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研究人員利用紫背天葵作為材料,試圖找到某種植物激素(簡稱NAA溶液)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實驗步驟如下:
①配制一系列的NAA溶液,濃度分別為0、100、200、300、400、500(mg/L);
②選用長勢、長度、粗細等均一致的紫背天葵插條30根,隨機均分成6組,分別編號為A、B、C、D、E、F;
③將6組插條分別在步驟①配制的NAA溶液中浸泡一段時間;
④將上述6組插條分別扦插到相同條件的環(huán)境中,并在適宜的條件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
⑤觀察記錄并統計各組插條生根數量,結果如圖所示.

(1)步驟②中插條選用30根而不是選用1根的目的是防止實驗出現偶然性;劃線部分做法的目的是保證變量的唯一性.
(2)本實驗設置A組的目的是為了和其他組進行對照實驗,由此得出E組的溶液濃度可抑制.(選填:促進/抑制)紫背天葵插條生根.
(3)分析實驗數據可得:NAA溶液與植物生根數的關系是低濃度促進,高濃度抑制,具有兩重性.
(4)插條扦插到土壤中生長出新植株的方式屬于無性(選填:有性/無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如圖是人體心臟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回答:
(1)心臟壁主要是由肌肉組織構成的.
(2)心臟壁最厚的是[⑤]左心室.
(3)肺循環(huán)的起點是[⑦](填標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6.對于生物體相關的結構和功能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動物可以通過出汗、排尿等方式,植物可以通過產生落葉等方式
B.洋蔥根尖細胞與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比較,其特有的結構是細胞壁、液泡
C.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它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多種消化酶
D.蛋白質主要在小腸被分解,為人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是主要的供能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蝗蟲是典型的植食性昆,取食貪婪,危害多種麥、稻、玉米等禾本科植物,由于它飛行能力強而在全國各地分布極為廣泛.蝗災是我國歷史上三大自然災害之一,但在建國后基本上得到了控制.可是近幾年,由于森林銳減、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大面積噴灑化學農藥(使蝗蟲的耐藥性加強)等因素,河北、山東、新疆、海南、四川等局部地區(qū)又有蝗災發(fā)生.
(1)從上述材料可知,蝗蟲的一生可跨越空中、陸地兩種環(huán)境.
(2)蝗蟲的發(fā)育經歷三個時期,這樣的發(fā)育過程叫做不完全變態(tài).
(3)你認為蝗蟲耐藥性加強的主要原因是C.
A.農藥過了有效期而失去藥效   B.蝗蟲對農藥進行選擇的結果
C.農藥對蝗蟲進行選擇的結果   D.部分蝗蟲接觸到的農藥太少
(4)根據導致蝗災發(fā)生的因素,請你為控制蝗災提一條可行的建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