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某同學正在使用顯微鏡,請根據(jù)顯微鏡和人的位置,確定該同學下一步應完成顯微鏡操作步驟中的( )
A.取鏡
B.安放
C.對光
D.調(diào)焦觀察
【答案】B
【解析】解: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步驟:1、取鏡和安放①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 ②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上,略偏左.安裝好目鏡和物鏡.2、對光 ①轉(zhuǎn)動轉(zhuǎn)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注意,物鏡的前端與載物臺要保持2厘米的距離.②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內(nèi),右眼睜開,便于以后觀察畫圖.轉(zhuǎn)動反光鏡,看到明亮視野.3、觀察 ①安裝裝片:把所要觀察的載玻片放到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②調(diào)焦:轉(zhuǎn)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眼睛看著物鏡以免物鏡碰到玻片標本,直到物鏡接近載玻片.這時左眼向目鏡內(nèi)看,同時反向轉(zhuǎn)動粗準焦,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調(diào)節(jié)細準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4.整理實驗臺收鏡.綜上所述,如圖,某同學正在使用顯微鏡,請根據(jù)顯微鏡和人的位置,確定該同學下一步應完成顯微鏡操作步驟中的安放.
故選:B
【考點精析】解答此題的關鍵在于理解練習使用顯微鏡的相關知識,掌握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薄而透明,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因此必須加工制成玻片標本.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jù)圖①~③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①中,bc段下降的唯一原因是胰島素加速了血糖的分解
B.圖②中,若b對應的時間為12點,則該曲線可以表示一天中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量的變化
C.圖③可以表示種子萌發(fā)至長成植物體過程中,植物體總重量的變化情況
D.圖②中,若b對應的時間為臨近天亮,則該曲線可以表示一天中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量的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表示在載玻片的兩端各滴一滴含草履蟲的培養(yǎng)液,然后把這兩滴培養(yǎng)液連通起來,在右側(cè)的培養(yǎng)液中加入一些食鹽.請回答:
(1)草履蟲是一種(選填“單”或“多”)細胞生物.
(2)含草履蟲較多的液滴應從培養(yǎng)液的(選填“表”或“底”)層吸。
(3)在圖上括號內(nèi)用“←”“→”表示草履蟲移動的方向.
(4)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你能得出的結論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課上,老師將兩張剛剛制好的永久裝片和兩張寫明“球形細菌’,和“酵母菌”的標簽交給你,請你借助顯微鏡正確地將標簽貼好。你的依據(jù)是
A.有無遺傳物質(zhì) B.有無葉綠體
C.有無成形的細胞核 D.有無細胞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果自然界中的各種細菌和真菌都不存在,那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生物尸體極易腐爛
B、植物、動物大量繁殖
C、人類不再會患病
D、植物制造有機物的原料會發(fā)生困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染色體和DNA的關系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染色體由DNA和蛋白質(zhì)組成
B.DNA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
C.每條染色體上只有一個DNA
D.每個DNA上只有一個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學校食堂為學生設計了一份午餐食譜:米飯、清燉羊肉、麻婆豆腐,請從營養(yǎng)均衡的角度再加入下列哪些食物會更合理( )
A.紅燜牛肉B.炒雞蛋C.牛奶D.清炒菠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心室肌肉發(fā)達,可像抽水用的泵一樣將血液泵至全身各處.心臟左右兩個“泵”精密配合,協(xié)同工作,保證了血液循環(huán)的順利進行.如圖為心臟某工作狀態(tài)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
(1)心臟的[]收縮,將血液泵向肺.此過程中,[]關閉,防止血液倒流.
(2)在將血液泵向肺時,心臟的[]處于舒張狀態(tài),以便容納從肺流回心臟的血液;[]也處于舒張狀態(tài),以便回收來自全身各處的血液供“泵”不斷繼續(xù)泵向肺.
(3)在一個“泵”將血液泵向肺時,心臟的另外一個“泵”是處于收縮還是舒張狀態(tài)? . 請推測,心臟的兩個“泵”每次泵出的血液量是否基本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