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9.在設計探究“濕度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時,要控制的變量是(  )
A.鼠婦的數量B.光照C.濕度D.溫度

分析 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是的就是對照組.

解答 解:對照實驗所要探究的條件就是實驗的唯一變量.由于探究“濕度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實驗,所以該實驗中的變量是水分(濕度).除水分不同外,其他條件如光、溫度、周圍的環(huán)境都應該相同且適宜.
故選:C.

點評 實驗中,控制變量和設置對照實驗是設計實驗方案必須處理好的兩個關鍵問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下表是某生物興趣小組探究環(huán)境變化對青蛙生長發(fā)育的影響,人工孵化蛙卵的實驗記錄.

項目
組別
水源水量水溫蛙卵數孵化天數孵化蝌蚪數
A池塘水500毫升10℃300個8天287只
B自來水500毫升22-25℃300個8天205只
(1)兩組孵化率較低,原因有:①自來水中氯氣對蛙的胚胎有影響作用;②水溫低.
(2)B組的孵化,采用把自來水換成池塘水的措施可提高B組孵化率.
(3)為了使實驗更有說服力要設置對照組,形成兩組探究實驗,其變量是水源和水溫.
(3)上述實驗說明了環(huán)境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在觀察葉片結構時,將培養(yǎng)皿中的實驗材料取出時,應該使用( 。
A.鑷子夾出B.毛筆蘸出C.手隨意拿出D.上述做法都可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請仔細閱讀下面材料,分析并回答問題:
據新華社消息,我國自行建立的第一個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有人綜合密閉實驗系統(tǒng)--“月宮一號”完成實驗任務,三位實驗人員經過105天的科學實驗于2014年5月20日成功出艙.“月宮一號”由1個綜合艙和2個植物艙和2個植物艙組成,總面積160平方米,總體積500立方米.“月宮一號”是能與地球媲美的“微型生物圈”.可實現航天員在遠離地球的太空長期生活的目標.
(1)“月宮一號”之所以可稱為“微型生物圈”,是因為它具備了構成生物圈的基本要素,即它包含了大氣圈、水圈和巖石圈.
(2)“月宮一號”作為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組成.
(3)“月宮一號”內實驗人員的生存不僅需要營養(yǎng)物質,還必須保障生活環(huán)境(如空氣中氧氣含量)的相對穩(wěn)定性.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自動調節(jié)的能力,這種調節(jié)能力與生態(tài)系統(tǒng)成分的復雜程度有關系.“月宮一號”總體積500立方米,實驗人員僅生活了105天,說明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相對單一,自動調節(jié)能力較差.同時,“月宮一號”實驗還說明地球仍是人類和其他生物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正確表示食物鏈的是(  )
A.陽光→草→!B.草→兔→鷹C.草←兔←鷹D.玉米→鼠→細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鳥類和哺乳類動物在什么時候開始出現(  )
A.前寒武紀時期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小明做了觀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實驗,請你幫他回答問題:
試管加入物質控制條件檢驗方法
1號饅頭碎屑+2mL唾液37℃水浴加熱10分鐘加兩滴碘液
2號饅頭碎屑+2mL清水37℃水浴加熱10分鐘加兩滴碘液
(1)1號、2號試管經過充分振蕩后,出現的現象1號是不變藍,2號是變藍色.
(2)發(fā)生該現象的原因分別是:1號試管淀粉被分解成麥芽糖,麥芽糖遇碘不會變藍,2號試管加入的清水對淀粉沒有消化作用,淀粉沒有被分解,滴加碘液后變藍.
(3)本實驗用37℃水浴加熱,是因為37℃消化酶消化能力最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過程不屬于排泄的途徑是( 。
A.排汗B.排尿C.排便D.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19世紀中葉,歐洲產婦在醫(yī)院分娩的死亡率比在家中分娩高很多.塞曼爾維斯偶然發(fā)現,一位醫(yī)生在解剖尸體時劃傷手指,不久就死亡,其癥狀與產婦死亡一樣.他懷疑產婦尸體中有一種“尸體物質”,經醫(yī)生的手或手術器械,會進入分娩產婦體內.經觀察試驗,了解到以下信息:
A.醫(yī)院對手術器械不消毒,醫(yī)生在手術和解剖尸體時不戴手套;
B.維也納總醫(yī)院的第一婦產科醫(yī)生解剖尸體后常直接從解剖室去幫助產婦分娩,第二婦產科醫(yī)生無需解剖尸體;
C.塞曼爾維斯要求對手術器械進行消毒,助產醫(yī)生在進病房之前用氯水消毒液清洗雙手,消毒前后醫(yī)院產婦死亡率變化情況如表:請回答:
           維也納總醫(yī)院產婦死亡率(19世紀中葉)
1848年前:在用氯水消毒之前1848年:用氯水消毒之后
第二婦產科200/10000130/10000
第一婦產科2000/10000120/10000
(1)下列各項中,肯定不是塞曼爾維斯醫(yī)生認為的“尸體物質”是D
A.病毒    B.細菌    C.真菌    D.水
(2)針對上述現象,孫悟同學上網查閱相關資料,發(fā)現這樣一句話“氯水消毒可以殺死細菌、真菌等微生物.”這句話正確嗎?為此他設計了如下實驗進行探究:
材料用具:3套經高溫消毒的裝培養(yǎng)基的培養(yǎng)皿,透明膠,標簽紙,無菌操作臺、氯水、恒溫箱
第一步:用標簽紙分別寫上組別、實驗日期、編號(1號、2號、3號),貼在培3套有培養(yǎng)基的培養(yǎng)皿的底面和上面培養(yǎng)皿的側面.
第二步:在無菌操作臺上,打開1號培養(yǎng)皿,將某根手指頭的指腹不用氯水消毒直接在培養(yǎng)基上輕輕按一下;立刻蓋上培養(yǎng)皿.
第三步:在無菌操作臺上,打開2號培養(yǎng)皿,將同一根手指頭的指腹用氯水消毒后在培養(yǎng)基上輕輕按一下;立刻蓋上培養(yǎng)皿.
第四步:3號培養(yǎng)基的培養(yǎng)皿不打開,用透明膠帶將3套培養(yǎng)皿捆在一起放入恒溫箱中培養(yǎng).
第五步:觀察3套培養(yǎng)皿中細菌、真菌等菌落的生長情況并記錄.
結果預測與分析:
①若1號培養(yǎng)皿的培養(yǎng)基上的細菌、真菌等菌落數目明顯比2號培養(yǎng)皿的培養(yǎng)基上的細菌、真菌等菌落數目多,3號培養(yǎng)皿的培養(yǎng)基上無菌落,說明氯水可以殺死細菌、真菌等微生物.
②若1號培養(yǎng)皿的培養(yǎng)基上的細菌、真菌等菌落數目與2號培養(yǎng)皿的培養(yǎng)基上的細菌、真菌等菌落數目1號培養(yǎng)皿中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的菌落數目和2號培養(yǎng)皿中的菌落一樣多,3號培養(yǎng)皿的培養(yǎng)基上無菌落,說明氯水消毒不能殺死細菌、真菌等微生物.
③該實驗設計3號培養(yǎng)皿的目的是為了控制單一變量,該實驗的變量是氯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