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已知:如圖,二次函數(shù)y=x2+(2k﹣1)x+k+1的圖象與x軸相交于O、A兩點.

(1)求這個二次函數(shù)的解析式;
(2)在這條拋物線的對稱軸右邊的圖象上有一點B,使銳角△AOB的面積等于3.求點B的坐標.

【答案】
(1)解:如圖,∵二次函數(shù)y=x2+(2k﹣1)x+k+1的圖象與x軸相交于原點0=O,

∴k+1=0,

解得,k=﹣1,

故該二次函數(shù)的解析式是:y=x2﹣3x


(2)解:∵△AOB是銳角三角形,∴點B在第四象限.

設B(x,y)(x>1.5,y<0).

令x2﹣3x=0,即(x﹣3)x=0,

解得x=3或x=0,

則點A(3,0),故OA=3.

∵銳角△AOB的面積等于3.

OA|y|=3,即 ×3|y|=3,

解得,y=﹣2.

又∵點B在二次函數(shù)圖象上,

∴﹣2=x2﹣3x,

解得x=2或x=1(舍去).

故點B的坐標是(2,﹣2)


【解析】(1)把(0,0)代入已知函數(shù)解析式即可求得k的值;(2)利用面積法求得點B的縱坐標,然后由二次函數(shù)圖象上點的坐標特征來求點B的橫坐標即可.
【考點精析】掌握二次函數(shù)的性質和拋物線與坐標軸的交點是解答本題的根本,需要知道增減性:當a>0時,對稱軸左邊,y隨x增大而減;對稱軸右邊,y隨x增大而增大;當a<0時,對稱軸左邊,y隨x增大而增大;對稱軸右邊,y隨x增大而減;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其對應的二次函數(shù)的圖像與x軸的交點坐標.因此一元二次方程中的b2-4ac,在二次函數(shù)中表示圖像與x軸是否有交點.當b2-4ac>0時,圖像與x軸有兩個交點;當b2-4ac=0時,圖像與x軸有一個交點;當b2-4ac<0時,圖像與x軸沒有交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矩形ABCD中,連接對角線AC、BD,將△ABC沿BC方向平移,使點B移到點C,得到△DCE.
(1)求證:△ACD≌△EDC;
(2)請?zhí)骄俊鰾DE的形狀,并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函數(shù)y= (x>0)的圖象與直線y=x﹣2交于點A(3,m).
(1)求k、m的值;
(2)已知點P(n,n)(n>0),過點P作平行于x軸的直線,交直線y=x﹣2于點M,過點P作平行于y軸的直線,交函數(shù)y= (x>0)的圖象于點N. ①當n=1時,判斷線段PM與PN的數(shù)量關系,并說明理由;
②若PN≥PM,結合函數(shù)的圖象,直接寫出n的取值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多邊形的各頂點都在方格紙的格點(橫豎格子線的交錯點)上,這樣的多邊形稱為格點多邊形,它的面積S可用公式S=a+ b﹣1(a是多邊形內(nèi)的格點數(shù),b是多邊形邊界上的格點數(shù))計算,這個公式稱為“皮克定理”.現(xiàn)用一張方格紙共有200個格點,畫有一個格點多邊形,它的面積S=40.

(1)這個格點多邊形邊界上的格點數(shù)b=(用含a的代數(shù)式表示).
(2)設該格點多邊形外的格點數(shù)為c,則c﹣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從地面上的點A看一山坡上的電線桿PQ,測得桿頂端點P的仰角是45°,向前走6m到達B點,測得桿頂端點P和桿底端點Q的仰角分別是60°和30°.

(1)求∠BPQ的度數(shù);
(2)求該電線桿PQ的高度(結果精確到1m).
備用數(shù)據(j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AC、BD為圓O的兩條互相垂直的直徑,動點P從圓心O出發(fā),沿O→C→D→O的路線作勻速運動,設運動時間為t秒,∠APB的度數(shù)為y度,那么表示y與t之間函數(shù)關系的圖象大致為(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解答題
(1)作△ABC的外接圓;
(2)若AC=BC,AB=8,C到AB的距離是2,求△ABC的外接圓半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如圖,在梯形ABCD中,AD∥BC,點E在邊AD上,CE與BD相交于點F,AD=4,AB=5,BC=BD=6,DE=3.

(1)求證:△DFE∽△DAB;
(2)求線段CF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k+1)x+k2+k=0.
(1)求證: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
(2)若△ABC的兩邊AB,AC的長是這個方程的兩個實數(shù)根.第三邊BC的長為5,當△ABC是等腰三角形時,求k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