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小明同學想利用實驗“推斷物體不受力時的運動情況”,如圖所示.
(1)請在圖中改正實驗設計中的兩個錯誤.
(2)小明改正了錯誤,正確完成了實驗,寫出小明得出的實驗結論.
(3)利用本實驗,推斷出運動的物體不受力時會怎樣運動?
(4)牛頓在前人類似實驗的基礎上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但自然界中不受外力的物體是沒有的,牛頓第一定律有廣泛應用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 (1)在實驗中,應控制小車滑下時的位置相同,以保證其到達水平面時的初速度相同;同時應逐漸改變水平面的光滑程度,使其阻力越來越;
(2)從實驗的現(xiàn)象可得出阻力與小車運動距離的關系;
(3)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可推理得出小車不受力時的運動情況;
(4)當多個力的作用效果互相抵消,即受力平衡時,其等效于不受力的情況,據(jù)此得出答案.

解答 解:(1)根據(jù)實驗要求,應控制小車滑下時的位置相同,同時應逐漸改變水平面的光滑程度.
故圖中應修改之處為:在第二個斜面上正確畫出小車的位置;把第二次實驗和第三次實驗的順序調換或把水平面玻璃板和木板調換.
如圖所示:

(2)由實驗現(xiàn)象可得出結論:相同條件下(初速度相同時),阻力越小,小車運動得越遠(速度減小得越慢);
(3)進一步推理可得:運動的物體不受力時會做勻速直線運動;
(4)自然界中不受外力的物體是沒有的,牛頓第一定律有廣泛應用是因為物體所受的多個外力互相平衡時的狀態(tài)等效于不受力.
故答案為:(1)如上圖所示;
(2)相同條件下(初速度相同時),阻力越小,小車運動得越遠(速度減小得越慢);
(3)運動的物體不受力時會做勻直線運動;
(4)物體所受的多個外力互相平衡時的狀態(tài)等效于不受力.

點評 本題完整考查了阻力對物體運動狀態(tài)影響的探究實驗,要求我們對實驗的過程、結論的總結、推理和應用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隨著大陸和臺灣交往的日益頻繁、密切,交通顯得更為重要,現(xiàn)經兩岸協(xié)商后,決定由“周末包機”繞經香港改為“直航包機”,如果飛機的平均飛行速度為475km/h,香港至臺北760km,香港至上海1140km.
(1)飛機從上海飛經香港回到臺北至少需時間多少小時?
(2)據(jù)悉,如果依據(jù)臺灣“民航局”裁彎取直航路規(guī)劃,飛機從臺北桃園到上海浦東只需72min,則上海至臺北的直線距離約多少千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A、B兩燈串聯(lián),在電路圖圓圈中填上“A”或“V”完善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符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水的比熱容是4.2×103J/(kg•℃),表示的物理含義是1kg水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是4.2×103J;無煙煤的熱值是4.0×107J/kg,表示的物理含義是1kg的無煙煤完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是4.0×107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中,讓小車每次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改變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測量小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每次測量時都觀察小車右端所對刻度線的位置),結果記錄在表中.
接觸面毛巾棉布木板
阻力的大小較大
小車運動的距離s/cm18.3026.8368.00
(1)在水平桌面上鋪粗糙程度不同的物體(毛巾、棉布等),讓小車從同一高度滑下后,通過觀察小車在不同表面運動距離的長短,就可知道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我們稱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為轉換法.
(2)分析表中內容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車前進的距離就越遠.由此我們可以推理:如果運動物體不受力,它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3)小麗同學通過上面的探究學習了解到的知識,思考了一個問題:當自己蕩秋千運動到最高點時,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將會處于怎樣的運動狀態(tài)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你認為其中正確的是D.(圖中的黑點表示小麗同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自然界里只存在正電荷與負電荷.打掃房間時,用干綢布擦穿衣鏡,擦過的鏡面很容易粘上細小絨毛,這是因為鏡面因摩擦而帶上了電,帶電體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小明用9個紅色的發(fā)光二極管按“F”字樣鑲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蠟燭作為光源,又用同樣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實驗使用的凸透鏡焦距為10cm,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該小組在探究實驗時,不小心將透鏡掉在地上碎成三塊.他們不知道碎鏡片的焦距是否與原透鏡相等,于是選取其中一塊鏡片,準備測量其焦距.
A、請你設計一個簡單實驗,測量所選鏡片的焦距.所用的主要器材有平行光源、光屏、刻度尺;在圖2中虛線框內畫出你所設計的實驗示意圖.(圖中鏡片已畫出)
B、測量后,發(fā)現(xiàn)這塊鏡片的焦距與原透鏡相等,由此他們得出“每塊鏡片的焦距都與原透鏡相等”的結論.他們這種推斷方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只測一塊鏡片焦距具有偶然性.
(2)實驗時,首先調節(jié)光源、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線上,小明將光源移至40cm時,在光屏上出現(xiàn)倒立、縮小的實(選填“實”或“虛”)像.
(3)同學們對小明使用的實驗裝置進行如下評價,其中錯誤的是D
A.與燭焰相比,實驗使用的光源不會晃動,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較穩(wěn)定
B.光源鑲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樣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較像與物的大小
C.零刻度線刻在光具座標尺的中央,可直接測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鏡的焦距未知,則利用此實驗裝置不能測量凸透鏡的焦距
(4)光源“F”放在15cm處,其大小如圖3所示,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線上.如果用已經破碎的上半部分凸透鏡做實驗,則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圖4中的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如圖所示,電流表的內阻不計,電壓表都為內阻相同的同一類電壓表,已知電流表A1的示數(shù)為3mA,電流表A2的示數(shù)為2mA,電壓表V1的示數(shù)為3V,則所有電壓表的示數(shù)之和為9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質量相同的實心銅球和鋁球,它們的體積之比為27::89.(ρ=8.9×103kg/m3 ρ=2.7×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