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7.小淳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中.
(1)如圖1所示,讓平行光經過凸透鏡后,在光屏上出現(xiàn)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凸透鏡的焦距是10.0cm.

(2)如圖2所示,用該凸透鏡做成像實驗,把蠟燭放在距凸透鏡18cm的位置,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若撤去光屏,小淳在圖示位置能(選填“能”或“不能”)觀察到蠟燭的像.
(3)把蠟燭放在距凸透鏡25cm的位置,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A”;接著把蠟燭放在距凸透鏡28cm的位置,再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B”.由實驗可知像“A”大于(選填“大于”或“小于”)像“B”.
(4)小淳又把自己的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屏上的像變模糊了;她只適當地調整光屏使之遠離凸透鏡,光屏上又出現(xiàn)了燭焰清晰的像,則小淳戴的是近視(選填“近視”或“遠視”)眼鏡.

分析 (1)掌握凸透鏡對光線的會聚作用;根據焦距的概念,計算出焦距的大小.從焦點到凸透鏡的距離.
(2)當2f>u>f時,成倒立放大實像,實像是光線的真實會聚,可以直接用眼睛觀察到;
(3)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及其應用之一:當u>2f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4)近視鏡是凹透鏡對光線具有發(fā)散作用,遠視鏡是凸透鏡,對光線具有會聚作用,根據像距的變化判斷出透鏡對光線的作用,得出結論.

解答 解:(1)由圖中,平行光線經凸透鏡后會聚到一點,說明凸透鏡對光線具有會聚作用,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鏡的焦點,所以焦距為40.0cm-30.0cm=10.0cm.
(2)由圖可知此時物距為u=18cm,這時2f>u>f,成倒立放大實像,當撤去光屏,人眼睛在光屏的位置能看到物體的實像;
(3)把燭焰放在距凸透鏡28cm處時,即u>2f時,由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可知,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所以由實驗可知像“A”大于像“B”.
(4)適當地調整光屏使之遠離凸透鏡,光屏上又出現(xiàn)了燭焰清晰的像,說明光線比原來延遲會聚,則該眼鏡對光線具有發(fā)散作用,為凹透鏡,可知小薇戴的是近視鏡.
故答案為:(1)10.0;(2)能;(3)大于;(4)近視.

點評 此題是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考查了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應用,不僅要掌握成像特點與物距像距之間的關系,而且要善于總結規(guī)律.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3.物體所受浮力大小是否與物體的形狀有關?針對這個問題,若提供下列器材由你選擇,你將選擇哪些器材、怎樣進行探究?
供選擇的器材有:彈簧測力計,三個形狀不同的小石塊,橡皮泥,燒杯、細線和水.
(1)你選擇的器材是:彈簧測力計、橡皮泥、燒杯、細線和水.
(2)你的探究方案(即實驗步驟)是:①用細線將橡皮泥吊在彈簧測力計上,測出橡皮泥重G;
②將橡皮泥浸沒水中,記下測力計的示數F1;
③改變橡皮泥形狀,將橡皮泥浸沒水中,記下測力計的示數F2
④再改變橡皮泥形狀,將橡皮泥浸沒水中,記下測力計的示數F3..
(3)你如何根據探究過程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或獲得的數據得出結論:求出橡皮泥各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若各次所受浮力相等,說明浮力大小與形狀無關;若各次所受浮力不等,說明浮力大小與形狀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小明用如圖甲所示的是實驗電路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電源電壓恒為3V,滑動變阻器試上標有“20Ω  2A”字樣,阻值分別為5Ω、10Ω、20Ω、50Ω的定值電阻各一個.
(1)小明將5Ω定值電阻接入電路后,閉合開關,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使電流表的示數如圖乙所示,此時電路中的電流為0.36A.
(2)將5Ω定值電阻換成10Ω定值電阻,閉合開關,為了保持電壓表的示數不變,應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右(選填“左”或“右”)移動,記錄此時各表的示數.
(3)將10Ω定值電阻換成20Ω定值電阻,重復步驟(2).
 實驗次數 定值電阻 電流表示數
 1 5Ω 
 2 10Ω 0.18A
 3 20Ω 0.09A
(4)實驗記錄的多組數據如表所示.分析數據可得出結論:當電壓一定時,通過導體中的電流與電阻成反比.
(5)實驗中不能換用50的定值電阻進行實驗,你認為其原因是滑動變阻器的阻值太小,即使滑片滑到最大阻值處時也無法保持定值電阻兩端電壓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為了探究電流跟電壓的關系,王亮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電路.
(1)調節(jié)滑片位置,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讀出其中三組電流表、電壓表的示數,記錄到表(一)中.由表(一)中的數據可知實驗使用的定值電阻的阻值是20Ω.分析表(一)中的數據,可歸納出的結論是電阻不變時,電流跟電壓成正比.
表(一)
次序 1 2 3
電壓(V)2.04.06.0
電流(A)0.10.20.3
(2)如果仍用如圖電路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實驗中當換用不同阻值的定值電阻后,每次應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保持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實驗記錄數據如表(二)所示,根據表(二)數據可得出的結論是電壓不變時,電流跟電阻成反比.
表(二)
次序 1 2 3
電阻(Ω) 5 10 15
電流(A) 1.2 0.6 0.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小剛利用如圖甲所示實物電路探究“導體中電流跟電阻的關系”,提供的實驗器材有:電壓恒為6V電源、電流表、電壓表、四個不同阻值的定值電阻、滑動變阻器、開關、導線若干.

(1)圖甲中部分導線已連好,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電路連接完整.
(2)實驗中通過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保持電阻R兩端電壓不變,這種方法是控制變量法.
(3)實驗數據如表,第2次實驗中電流表的示數如圖乙所示,則電流表示數為0.2A.
次數1234
電阻/Ω5101520
電流/A0.40/0.130.10
(4)分析表數據可得出結論在電壓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與電阻:成反比.
(5)結合表中數據可知,選用的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至少是40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在“測量未知電阻R的阻值”實驗中:

(1)請你用筆畫線代替導線把圖1中的器材連接成實驗電路.
(2)實驗中電壓表和電流表如圖2所示,則未知電阻兩端的電壓為1.6V,電流為0.32A,算出未知電阻的阻值為5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在探究電流I與電壓U和電阻R三者關系的實驗中,方法步驟如下:
①根據電路圖將實物電路連接完整.
②閉合開關S,移動滑片P,測量并記下幾組電壓值和電流值,填入表1;
③改變定值電阻的阻值,使接入的定值電阻分別為10歐、15歐、20歐,改變滑片的位置,同時眼睛應該注意電壓表,讓其示數不變.并記下對應的電流值,填入表2.
表l  R1=1 0Ω表2   U=6V
U/V369
I/A0.30.60.9
R/Ω101 520
I/A0.60.40.3
結論:根據表l得出:在電阻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6.在某校的物理興趣小組中,甲、乙、丙三位同學通過實驗“探究質地均勻的圓柱體對水平面的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他們都認為此壓強跟圓柱體的密度ρ有關,但不確定是否跟圓柱體的高度和橫截面積有關.于是,三位同學各自從實驗室里挑選出由同種材料制成的圓柱體做實驗,并用儀器測出壓強的大小,表一、表二、表三依次為甲、乙、丙三位同學的實驗數據記錄表.
表一
序號圓柱體高度
(m)
圓柱體橫截面積
(m2
水平面受到的壓強
(Pa)
13.0×10-12.5×10-31.8×104
22.0×10-15.0×10-31.2×104
31.0×10-17.5×10-30.6×104
表二
序號圓柱體高度
(m)
圓柱體橫截面積
(m2
水平面受到的壓強
(Pa)
41.0×10-12.5×10-30.6×104
51.0×10-15.0×10-30.6×104
61.0×10-17.5×10-30.6×104
表三
序號圓柱體高度
(m)
圓柱體橫截面積
(m2
水平面受到的壓強
(Pa)
71.0×10-15.0×10-30.6×104
82.0×10-15.0×10-31.2×104
93.0×10-15.0×10-31.8×104
(1)甲同學分析自己測出的實驗數據(表一)得出結論:圓柱體對水平面的壓強跟橫截面積成反比.你認為不能(選填“能”或“不能”)從表一中得出此結論,理由是在研究圓柱體對水平面的壓強與圓柱體高度是否有關時,應控制圓柱體的橫截面積大小不變.
(2)分析表二中的實驗數據,可得出結論:同一種材料制成的高度相同的圓柱體,對水平面的壓強與橫截面積大小無關.
(3)分析表三中的實驗數據,可得出結論:同一種材料制成的橫截面積相同的圓柱體,高度越高,對水平面的壓強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使一面正在發(fā)聲的鼓立即停止發(fā)聲應該用手按住鼓面,要開著的電視機立即停止發(fā)聲應該斷開電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