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P、Q是同一直線上相距12米的兩點,甲、乙兩小車同時從P點出發(fā)向Q點運動,當乙車到達Q點時,甲車離Q點為12米,則甲、乙兩小車運動的s﹣t圖象可能是(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圖象為s﹣t圖象,由圖可知兩車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由速度公式可求得兩車的速度大。

由圖象可看出乙車到達Q點行駛所用的時間t,再由圖象或速度公式計算出甲車在該時間內(nèi)行駛的路程,逐項判斷即可.

解答: 解:假設都行駛12m,分別計算出甲在圖象①和②的速度:

圖象①v1===3m/s;圖象②v2===1m/s;

已知P、Q是同一直線上相距12米的兩點,所以當乙從P點到達Q點時,乙行駛了12m

根據(jù)圖象③乙的速度,乙用時t=6s,則有:

甲按照圖象①的速度行駛,則行駛了:s1=v1t=3m/s×6s=18m,距離Q的距離為18m﹣12m=4m,故圖象①③中的速度不正確;

甲按照圖象②的速度行駛,則行駛了:s2=v2t=1m/s×6s=6m,距離Q的距離為12m﹣6m=6m,故圖象②③中的速度不正確;

根據(jù)圖象④乙的速度,乙用時t=8s,則有:

甲按照圖象①的速度行駛,則行駛了:s1=v1t=3m/s×8s=24m,距離Q的距離為24m﹣12m=12m,故圖象①④中的速度正確;

甲按照圖象②的速度行駛,則行駛了:s2=v2t=1m/s×8s=8m,距離Q的距離為12m﹣8m=4m,故圖象②④中的速度不正確;

故選B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目前航天飛船的飛行軌道都是近地軌道,一般在地面上方300Km左右的軌道上繞地飛行,環(huán)繞地球飛行一周時間約為90min左右。若飛船在赤道上空飛行,則飛船里的航天員在24h內(nèi)可以看到的日落次數(shù)最接近     A.2次     B.4次     C.8次     D.16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下列屬于光的反射現(xiàn)象的是

A.小孔成像             B.水中倒影           C.畢業(yè)合影             D.漁民叉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為了測量某種液體的密度,進行了如下實驗:

(1)將天平放在水平臺面上,將游碼移到標尺的零刻線處,橫梁靜止時,指針指在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左側(cè),如圖甲所示,為使橫梁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橫梁上的平衡螺母向 端移動。

(2)將盛有適量液體的杯子放在調(diào)節(jié)好的天平左盤內(nèi),測出杯子和液體的總質(zhì)量為128g,然后將杯中液體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圖乙所示,則量筒中液體的體積為 cm3。

(3)再將盛有剩余液體的杯子放在天平左盤內(nèi),改變砝碼的個數(shù)和游碼的位置使天平橫梁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時右盤中砝碼質(zhì)量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丙所示,則杯子及杯內(nèi)剩余液體的總質(zhì)量為 g。

(4)根據(jù)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液體的密度為 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是熱機工作時的四個沖程,其中屬于內(nèi)能轉(zhuǎn)化為機械能的沖程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吸煙者“吞云吐霧”時會波及周圍人群,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 _________ 運動造成的.汽車的發(fā)動機選用水做冷卻劑,主要是由于水的比熱容比較 _________ 的緣故.5千克的水[c=4.2×103焦/(千克•℃)],溫度升高20℃,吸收的熱量為 _________ 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漂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排開的水的體積為5×1033.求:(1)物體受到的浮力大;(2)物體的重力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張同學在四塊完全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質(zhì)量相等的水,如圖4所示,探究影響水蒸發(fā)快慢的因素。

(1)通過A、D兩圖對比,可以得出水蒸發(fā)快慢與 有關。

(2)通過 兩圖對比,可以得出水蒸發(fā)快慢與水的表面積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熱學知識的說法正確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