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歐洲中部時間2016年8月24日晚,歐洲南方天文臺召開了新聞發(fā)布會,宣布在與地球最近的恒星比鄰星周圍發(fā)現(xiàn)一顆位于宜居帶內(nèi)的行星!歐洲南方天文臺將其命名為比鄰星b,它的質(zhì)量約為地球質(zhì)量的1.3倍,它的體積約為地球體積的13倍,距離比鄰星700萬公里,公轉(zhuǎn)周期為11.2天.目前不排除該行星表面有液態(tài)水的存在,根據(jù)以上信息計算該行星與地球的密度之比.(地球與行星均看作質(zhì)量均勻分布的球體)

分析 已知行星與地球的質(zhì)量之比和體積之比,利用密度公式計算其密度之比

解答 解:由題知,m行星=1.3m地球,V行星=13V地球,
則它的密度與地球的密度之比為:
$\frac{{ρ}_{行星}}{{ρ}_{地球}}$=$\frac{\frac{{m}_{行星}}{{V}_{行星}}}{\frac{{m}_{地球}}{{V}_{地球}}}$=$\frac{{m}_{行星}}{{m}_{地球}}$×$\frac{{V}_{地球}}{{V}_{行星}}$=$\frac{1.3}{1}×\frac{13}{1}$=16.9:1.
答:該行星與地球的密度之比為16.9:1.

點評 本題考查了密度的計算,在計算時要注意質(zhì)量和體積的前后對應關(guān)系,此題在選擇題、填空題中常見,屬于比例運算.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8.為了“探究物質(zhì)質(zhì)量與體積的關(guān)系”,應需要選取體積不同的同種材料的物體進行多次實驗,初步歸納得出結(jié)論后,必須要用不同(選填“相同”、“不同”)種類的物質(zhì)重復上述實驗,使獲得的規(guī)律更加可靠;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為確定像的位置,實驗時采用玻璃板作為平面鏡,并將其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關(guān)于圖中的彈簧測力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5.4N
B.鉤碼的質(zhì)量跟受到的重力成正比
C.彈簧測力計對鉤碼的拉力和鉤碼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
D.稱量時彈簧測力計在拉力作用下發(fā)生了形變,拉力越大,彈簧伸長越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宇航員在太空中必須通過無線電交談,這是因為電磁波能在真空中傳播15℃時,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打雷時,小華同學先看到閃電,經(jīng)過2秒鐘聽到雷聲.請估算一下,發(fā)生雷電處離小華的距離是680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理想實驗法”是學習物理的一種重要的方法,即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科學的推理得出的結(jié)論,如圖中的實驗用到“理想實驗法”的是(  )
A.
放在發(fā)聲揚聲器旁的燭焰會“跳舞”
B.
用與水波相比較的方式介紹聲波
C.
用“真空鈴”探究聲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
D.
敲擊音叉時觀察到乒乓球被彈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作勻速直線運動的A、B通過的路程之比為3:4,它們的速度之比為2:3,則A、B的時間之比為9: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6.某物理興趣小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膠管、止水夾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狀可改變的水透鏡,并利用水透鏡探究“透鏡成像”,如圖所示.

(1)圖甲中,從形狀上可以判別此時的水透鏡是凸(凹/凸)透鏡.研究小組對水透鏡中繼續(xù)注入少許水,發(fā)現(xiàn)焦點左移,抽出少許水后,焦點右移;并測得了水透鏡的多個焦距值.這一現(xiàn)象說明水透鏡的凸出程度越大,水透鏡的焦距越小(大/。
(2)保持蠟燭和水透鏡的位置不變,利用甲圖裝置測量水透鏡的焦距,并在乙圖中進行透鏡成像實驗.獲得多組數(shù)據(jù)如下:
實驗次數(shù)焦距f/cm像距v/cm$\frac{1}{f}$/m-1$\frac{1}{V}$/m-3
115.080.06.71.7
212.030.08.33.3
320.05.0
48.013.012.57.7
55.06.720.015.0
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得,第3次實驗時水透鏡的焦距是10cm.
(3)當蠟燭靠近凸透鏡時,燭焰的像將落在光屏的后(選填“前”或“后”)方.
①若用此實驗模擬人眼的調(diào)節(jié)功能,重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應該進行的操作是換焦距更小(選填“更大”或“更小”)凸透鏡.
②若用此實驗模擬視力的矯正,可保持光屏位置不動,在原凸透鏡前再加一個遠視眼鏡(選填“近視眼鏡”或“遠視眼鏡”),就能重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4)某班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記錄并繪制了像到凸透鏡的距離v跟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u之間關(guān)系的圖象,如圖丙所示,現(xiàn)把物體放在距凸透鏡24cm處,此時所成像的性質(zhì)與照相機相同(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甲、乙兩個實心物體,它們的質(zhì)量之比是2:1,密度之比是3:2,甲、乙兩物體體積之比是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我國“神舟系列”飛船成功發(fā)射和順利回收,標志著我們載人航天技術(shù)的研究已進入世界領(lǐng)先行列.下列有關(guān)“神舟”飛船發(fā)射和回收的問題,請用你所學知識解釋:
(1)如圖所示,發(fā)射飛船所用運載火箭為“長征二號”捆綁式火箭,火箭在升空時,以火箭為參照物,飛船是靜止的.
(2)運載火箭的燃料為液態(tài)氫,是采用壓縮體積方法使氣體液化,用液態(tài)氫作燃料是因為熱值大;圖中的“白氣”是水蒸氣發(fā)生液化現(xiàn)象(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
(3)飛船在太空中沿橢圓軌道繞地球飛行,從遠地點向近地點運動時,其速度變大(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4)飛船穿越大氣層返回地球,在高空打開巨大的降落傘,在運動到地面附近勻速下落時,其機械能變。ㄟx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