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根據(jù)圖象讀出AB段的距離,運用公式v=$\frac{s}{t}$求出AB段的平均速度;
(2)讓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計時,會導致時間的測量結果偏大,平均速度會偏;
(3)根據(jù)后半段路程速度的大小進行分析.
解答 解:
(1)小車運動距離sAB=80.0cm-40.0cm=40.0cm,tAB=2.0s,
小車通過AB段的平均速度:v=$\frac{{s}_{AB}}{{t}_{AB}}$=$\frac{40.0cm}{2.0s}$=20.0cm/s;
(2)如果讓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計時,會導致時間的測量結果偏大,由公式v=$\frac{s}{t}$知,平均速度會偏;
(3)所測時間不是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時間;小車從A到C的過程中通過B點時的速度不為0;小車通過AC段的時間與AB段的時間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時間,因此小明的方案不正確.
故答案為:
(1)40.0;20.0;
(2);
(3)不正確;因為所測時間不是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時間;小車從A到C的過程中通過B點時的速度不為0;小車通過AC段的時間與AB段的時間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時間.
點評 本題考查“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一定學會讀出路程和時間,按平均速度的定義代入v=$\frac{s}{t}$求出平均速度.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現(xiàn)象或情景 | 現(xiàn)象形成解釋 |
示例:夏天,從冰箱中拿出的瓶裝礦泉水,過一會兒瓶的外壁會附著一層小水珠. | 礦泉水瓶附近的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
人游泳之后剛從水中出來,感覺到特別冷 | 人身上的水蒸發(fā)從人體吸收熱量 |
用久的白熾燈會“變黑” | 燈絲在高溫下升華然后又凝華 |
水蒸汽引起的燙傷比開水燙傷更嚴重 | 水蒸氣液化放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摩擦起電就是創(chuàng)造了電荷 | |
B. | 電流是由電荷做無規(guī)則運動形成的 | |
C. | 在電源的外部,電流從電源的正極流向電源的負極 | |
D. | 電路中有電壓就一定有電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