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如圖,已知這個人重600N,木板重200N,滑輪各重100N,他要用200N向下的拉力才能保持平衡,這時他對木板的壓力是400N.

分析 讀圖可知,整個裝置的全部物重都由上面的一只滑輪承擔,右側(cè)的拉力則又由第二只滑輪分擔.因為整個裝置保持靜止,所以每只滑輪兩側(cè)的力都是相等的.

解答 解:
人的重力G=600N;木板的重力G=200N;
G+G=600N+200N=800N,
讀圖可知,這800N都由最上面的滑輪承擔,而且左右拉力相等.
因此,上面滑輪右側(cè)的拉力為400N.
這400N又由兩段繩子平均分擔,因此,人手處的拉力為200N;
繩子對人向上的拉力等于人對繩子的拉力,所以人對木板的壓力:
F=G-F=600N-200N=400N.
故答案為:200;400.

點評 認真讀圖,找出各力的分擔關(guān)系,依次推理,最后就可以判斷每一段繩子處的力的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在如圖甲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保持不變,R1為定值電阻,R2為滑動變阻器.閉合開關(guān)S,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將滑片P從最左端滑到最右端,兩電壓表的示數(shù)隨電路中電流變化的完整過程的圖線如圖乙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線B反映電壓表V1示數(shù)隨電流的變化
B.改變R2的阻值,V1示數(shù)的變化量與V2示數(shù)的變化量不相等
C.圖線A的延長線不一定過坐標原點
D.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等于R1 的阻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標有“220V 1100W”的家用電烤箱,正常工作時通過它的電流是5Α,電熱絲的電阻是44Ω.通電1min產(chǎn)生的熱量是6.6×104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根據(jù)P=I2R可知,當電流一定時,電阻越大,功率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兩個同學站在地上用一段導線如圖那樣上下甩動,導線的兩端連著一個靈敏電流計,這樣就能產(chǎn)生感應電流,這是因為導線在地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沿南北方向搖動導線,在搖速相同的條件下靈敏電流計的偏轉(zhuǎn)最大,產(chǎn)生的感應電流應該是交流電(填“直流電”或“交流電”),實驗發(fā)現(xiàn)產(chǎn)生的感應電流很小,主要原因是一條導線切割的磁感線有限(或搖動導線的速度有限,或地磁場的強度有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小明將銅片、鋅片插入土豆,制成土豆電池.小明為判斷土豆電池的正、負極,他連接的電路如圖所示,試觸開關(guān)S,發(fā)現(xiàn)電壓表的指針向右偏轉(zhuǎn),銅片是土豆電池的正極;直接用導線將兩金屬片連接起來,過一會兒,小明發(fā)現(xiàn)土豆發(fā)熱了,則土豆的內(nèi)能是電能由轉(zhuǎn)化而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如圖所示,當用力托起一只鉛球時,人的前臂相當于一只費力杠桿,當把鉛球從圖A位置托到圖B位置時,人的上臂肌肉的拉力變小(變大/變小/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7.如圖所示是小明“測定滑輪組機械效率”的裝置
次數(shù)鉤碼重G/N鉤碼上升的高度h/m拉力F/N細線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m機械效能η/%機械效率的平均值
110.10.60.355.6
220.10.90.374.1
330.11.20.383.3
(1)為了測量繩子自由端的拉力 F,彈簧測力計應在運動(運動/靜止)時讀數(shù).
(2)幫小明完成實驗表格的填寫.
(3)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對于同一動滑輪,所提升鉤碼的重力增大,機械效率將增大;
(4)小明設(shè)計的實驗表格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機械效率的平均值,闡述你這樣認為的理由機械效率不是定值不能求平均機械效率.
(5)小明實驗后測量了裝置中動滑輪的重為 0.5N,他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后發(fā)現(xiàn),F(xiàn)≠$\frac{{G}_{動}+G}{3}$,可能的原因是:滑輪與輪軸間存在摩擦、纏繞滑輪組的繩子有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把標有“220V 40W”和“220V  15W”字樣的甲、乙兩盞燈串聯(lián)接在220V電壓下,則下面分析中正確的是( 。
A.甲燈的實際功率大于乙燈的實際功率
B.乙燈比甲燈亮
C.兩盞燈的總功率等于55W
D.甲燈的電阻大于乙燈的電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