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1)水對容器A底部的壓強P
1=ρ
水gh=1000kg/m
3×10N/kg×0.3m=3000Pa;
(2)塑料瓶B在水中漂浮,所以F
浮=ρ
水gV
排=G
C=ρ
CgV
C,又因為V
排<V
C,所以液體C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3)前后塑料瓶B受到的浮力不變,排開水的體積也不變,所以C液體的液面到水平桌面的距離也不變;
故答案為:3000;小于;等于.
(4)容器A中水的體積V=
=
=0.003m
3;
容器A的底面積S=
=
=0.01m
2;
水對容器A底面的壓力F=G=mg=(3+0.5)kg×10N/kg=35N;
水對容器A底面的壓強P=
=
=3500Pa.
答:圖2中水對容器A地面的壓強為3500Pa.
分析:(1)已知水的深度,根據(jù)公式P=ρgh可求水對容器A底部的壓強;
(2)塑料瓶B在水中漂浮,根據(jù)物體的沉浮條件可知,浮力等于重力,由圖可知液體C的體積大于排開的水的體積,可判斷液體密度與水的密度的大小關系;
(3)塑料瓶B始終漂浮,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塑料瓶B排開水的體積不變.
(4)根據(jù)密度公式先求水的體積,進一步求出容器A的底面積,水對容器A底面的壓力等于水和液體的重力之和;最后利用公式P=
可求水對容器A底面的壓強.
點評:本題考查液體壓強、體積、壓力、壓強等的計算,關鍵是公式及其變形的靈活運用,要知道物體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物體密度小于液體的密度;解題過程中要注意單位的換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