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如圖所示,在底面積為S的圓柱形水池底部有一個金屬球(球與池底沒有密合),圓柱型的水槽漂浮在池內的水面上,此時水槽受到的浮力為F1.若把金屬球從水中撈出并放在水槽中漂浮在水池中,此時水槽受到的浮力為F2,撈起金屬球前、后水池底受到水的壓強變化量為p,水的密度為ρ.根據(jù)上述條件可以求出( 。
A.金屬球受的重力為F2-F1-pS
B.金屬球被撈起前受的浮力為F2-F1
C.金屬球被撈起前、后水槽底受水的體積增大了$\frac{({F}_{2}-{F}_{1})}{{ρ}_{水}}$g
D.金屬球被撈起前、后水槽排開水的壓力減小了pS

分析 (1)由題意和物體的浮沉條件可知:燒杯漂浮在水面上時,燒杯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金屬球放在燒杯內漂浮時,此時受到的浮力和燒杯及金屬球的總重力相等.利用兩者的差值即可求金屬球重力;
(2)由物體的浮沉條件可知:金屬球被撈起前沉入水底時,受到的浮力要小于自身的重力;
(3)要求的是受到水的壓力,所以只需要考慮水面升降的高低即可.比較水面升降的高低,只要比較小球浸沒時排開水的體積和拿出后水槽所受浮力增加的那部分水對應增加的排水體積即可,浸沒時排開水的體積為V,拿出后排開水的體積為$\frac{{G}_{球}}{{ρ}_{水}g}$=$\frac{{ρ}_{球}gV}{{ρ}_{水}g}$,顯然大于V,新排開水的體積要大于原來排開水的體積,也就是說水面上升了,所以池底所受水的壓力絕對是變大而不是縮;
(4)求出金屬球被撈起前后燒杯排開水的體積,再相減即可得燒杯排開水的體積增大了多少.

解答 解:A、由物體的浮沉條件可知:
燒杯的浮力:F1=G燒杯
金屬球放在燒杯內時受到的浮力:F2=G+G燒杯
所以,G=F2-F1 ,故A錯誤;
B、金屬球被撈起前沉入水底,所以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即小于F2-F1,故B錯誤;
C、金屬球被撈起前燒杯排開水的體積為$\frac{{G}_{燒杯}}{{ρ}_{水}g}$=$\frac{{F}_{1}}{{ρ}_{水}g}$;
金屬球被撈起后燒杯排開水的體積為$\frac{{G}_{燒杯}+{G}_{球}}{{ρ}_{水}g}$=$\frac{{F}_{2}}{{ρ}_{水}g}$;
所以金屬球被撈起后燒杯排開水的體積增大了$\frac{{F}_{2}-{F}_{1}}{{ρ}_{水}g}$,故C正確.
D、由于液體對容器底壓強增大p,所以容器底所受壓力的增大F=pS,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的關鍵:一是怎樣比較金屬球被撈起前后液體對容器底部壓強的變化的比較,二是物體浮沉條件和浮力公式的靈活運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如圖是海波的熔化圖象,從圖象中獲得的信息正確的是( 。
A.海波的熔點是48℃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熱量
C.海波在CD段是氣態(tài)D.第8min時海波全部熔化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0.2kg銅溫度由20℃升高到80℃時,吸收的熱量是多少?(銅的比熱容是0.39×103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重為20N的物體在斜面上勻速下滑,下列用力的圖示法畫出小球所受到的重力正確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用一只讀數(shù)是“39.5℃”的體溫計去測一正常人的體溫,測量前沒有甩溫度計,若當時的氣溫是18℃,測量前后體溫計的讀數(shù)為39.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我們已經(jīng)探究了“物體只受阻力時如何運動”.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為了使小車在水平面上開始運動時,具有相同的速度;使用同一輛小車是為了使水平支持面受到的壓力相同.
②小車在木板表面上滑行的最遠;小車在毛巾表面上速度變化得最快.
③這個實驗中得出的推論:如果小車沒有受到阻力作用,它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風能作為一種可再生 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其蘊量巨大,比地球上可開發(fā)利用的水能大10倍.與火力發(fā)電相比,風力發(fā)電有一個顯著的優(yōu)點是清潔無污染.發(fā)電機是利用電磁感應原理來工作的,發(fā)電時,把機械能轉化為電能.能量的轉化和轉移具有方向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并聯(lián)電路中各支路用電器兩端的電壓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如圖所示是正在使用的彈簧測力計,所測拉力F的大小是3.2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