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汽車的誕生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事實上,人類很早就在探尋著更好的代步工具,法國人居紐于1760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輛蒸氣驅(qū)動的三輪車,現(xiàn)在你看到的這幅漫畫據(jù)說是牛頓所設計的蒸汽汽車原理圖,試就該原理圖回答下列問題:

(1)蒸汽三輪車工作原理是什么?物體間力的作用是 的.

(2)蒸汽推動三輪車過程的能量如何轉(zhuǎn)化?

【答案】(1)相互;(2)內(nèi)能轉(zhuǎn)化為機械能

【解析】

試題分析:(1)蒸汽汽車原理:燃料燃燒放出熱量,被水吸收,水沸騰產(chǎn)生大量的水蒸氣,水蒸氣從容器口噴出,蒸汽三輪車給水蒸氣一個向后的力,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蒸氣給三輪車一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推動蒸汽三輪車前行.

(2)蒸汽機工作時消耗了蒸汽的內(nèi)能,產(chǎn)生了車的機械能.

解:(1)燃料燃燒放出熱量,是化學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水吸收熱量,是內(nèi)能的轉(zhuǎn)移,水吸收熱量達到沸點,繼續(xù)吸熱,開始沸騰產(chǎn)生大量的水蒸氣,水蒸氣從容器口噴出時是內(nèi)能轉(zhuǎn)化為機械能,噴出時給空氣一個力,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空氣給水蒸氣一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推動蒸汽三輪車前行,施力物體是空氣;

(2)在上述過程中,消耗了蒸汽的內(nèi)能,產(chǎn)生了車的機械能,故是將內(nèi)能轉(zhuǎn)化為機械能的過程.

故答案為:(1)相互;(2)內(nèi)能轉(zhuǎn)化為機械能.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小陽制作的多用途手電筒,AB處是可插入膠片的小插口,CD、EF是可左右伸縮的套筒,DF處裝入凸透鏡。當手電筒作照明用時,調(diào)節(jié)套筒,使燈泡燈絲處于________________位置,射出平行光線;在此基礎上,作幻燈機使用時,在AB處插入幻燈片,接下來應把套筒向________(”)移動,才能在前方屏幕上觀察到________(正立倒立”)放大的實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力的概念,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一定相互接觸

B. 力不會離開物體而單獨存在

C.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也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D. 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用久了的燈泡內(nèi)表面會逐漸變黑,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 。

A. 由于日久天長,玻璃本身發(fā)生了變化

B. 由于燈絲溫度很高,鎢升華后,又在溫度較低的玻璃泡內(nèi)凝華成固態(tài)

C. 由于燈絲溫度很高,把玻璃黑了

D. 以上說法都不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電子郵件地址,書寫錯誤的是( )

A. Wacy@126.com.cn B. zaojiqing@sohu.com.cn

C. Guoyusong.cn.server.com D. cclyK@163.co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一捆粗細均勻的銅線,其橫截面積是 2.5 mm2,質(zhì)量為89 kg,已知銅的密度為8.9×103 kg/m3。則這捆銅線的長度為多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吸熱,溫度一定升高,內(nèi)能一定增加

B物體溫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熱量,但內(nèi)能一定增加

C物體放熱,溫度一定降低,內(nèi)能一定減小

D物體溫度降低,一定放出熱量,但內(nèi)能不一定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05522日,我國登山測量隊員攜帶先進儀器成功登項珠峰。所帶的全球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GPS)可通過電磁波在地面和衛(wèi)星之間傳遞信息。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和真空中光速相同,即為_________m/s;所帶的雷達探測儀能利用_________來探測山項冰雪的厚度(選填“超聲波”或“次聲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中的部分操作:

(1)方塊A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是 ______ N;

(2)方塊A浸沒在鹽水中,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如圖丙所示,分析甲、乙、丙三圖,說明浮力的大小與 ______ 有關;

(3)把方塊A從彈簧測力計取下,放入裝有某種液體的燒杯中如圖丁所示,方塊A恰好處于懸浮狀態(tài),那么這種液體的密度為 ______ 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