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在歷史上曾被譽為“機械的黃金定律”的是(  )
A.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B.阿基米德原理
C.杠桿的平衡條件D.功的原理

分析 使用機械可以省力、可以省距離、可以改變動力的方向,給人們帶來方便;做到方便、快捷等;
這是人們使用機械的目的,但使用任何機械都不能省功,這個結論叫做功的原理.

解答 解:大量的實驗和理論研究表明:使用任何機械都不能省功,這個結論叫功的原理.
任何復雜的機械都是由簡單機械組合而成的,因此功的原理對一切機械都適用.
這個結論在歷史上曾被譽為“機械的黃金定律”,對機械的使用和研制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故選:D.

點評 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功的原理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關鍵是明確使用機械都不能省功,比較簡單,屬于識記性知識.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如圖所示,容器中裝有一定質(zhì)量的水,先后按甲、乙兩種方式使物體A和小玻璃杯漂浮在水面上(圖中細線重力及體積均不計).設甲、乙兩圖中物體A和小玻璃杯共同受到的浮力分別為F和F,水對容器底的壓強分別為p和p,則(  )
A.F<F p=pB.F=F p=pC.F=F p>pD.F>F p<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閱讀短文,回答文后的問題
2014年9月2日下午,中央軍委給我海軍給372潛艇記一等功,表彰了我軍戰(zhàn)士成功戰(zhàn)勝“掉深”事故,安全返航的航海奇跡,那么什么是“掉深”呢?要想了解“掉深”就必須知道海水躍層,海水躍層也稱“躍變層”,它是指海水中某水文要素在豎直方向上出現(xiàn)突變或不連續(xù)劇變的水層,表明上下層海水的性質(zhì)不同.
如果海水躍層是上層密度大、下層密度小的狀態(tài),就會形成負密度梯度躍變層,被稱為“海中斷崖”.潛艇在水下航行中,如突遭海中斷崖,急劇掉向海底,稱為“掉深”,大多數(shù)常規(guī)潛艇的有效潛深為300m,潛艇不受控制地掉到安全潛深以下時,會被巨大的海水壓力破壞,造成失事.
372潛艇就是在數(shù)百米深的大洋潛航時,突然遭遇了海水密度突變造成的“斷崖”掉深,這是潛艇在水下最危險的狀況之一,如果不能迅速控制下潛狀態(tài),“掉深”到極限深度便會艇致人亡.此時,艇長立刻發(fā)出命令:“向所有水柜供氣!”不到10秒鐘,應急供氣閥門打開,所有水柜開始供氣;3分鐘后,掉深終于停止,372潛艇終于成功闖過鬼門關!
(1)海中斷崖的海水密度變化會造成潛艇受到的浮力減。ㄟx填:“增大”或“減小”),進而急劇掉向海底.
(2)300m深處潛艇受到海水的壓強約為3×106 Pa.此時潛艇上一個面積為2m2的觀察窗所受 的海水壓力大小約為6×106 N(g取10N/kg);
(3)潛艇能夠在海底自由的上浮和下潛靠的是改變自身重力來實現(xiàn)的,文中“向所有的水柜供氣”的目的是排出水柜內(nèi)的水,減小自身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1.如圖所示是安裝在小區(qū)進出口的欄桿(粗細均勻的直桿)示意圖.當在A處施加一個力F時,可將欄桿壓到如圖所示位置,請在圖中畫出此時最小壓力F的示意圖和質(zhì)量G的力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小亮在研究“壓強與壓力的關系”時,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請你對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歸納:壓強p與壓力F之間的關系式:p=(50Pa/N)•F.
F/N102030405060
P/Pa500100015002000250030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提示語中蘊含摩擦力知識的是( 。
A.為了您的安全,請系好安全帶
B.雨天路滑,請駕駛員小心駕駛
C.刮大風時,不要站在大達的廣告牌下
D.在火車站臺上候車的旅客請站在安全線以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高速公路上要限制汽車的最大行駛速度,用物理學思維來解讀,且目的是為了限制( 。
A.摩擦力B.慣性C.勢能D.動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關于聲現(xiàn)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聲音只能通過介質(zhì)傳播
B.在城市街道兩旁植樹,這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C.敲鑼時用力越大,鑼聲的音調(diào)越高
D.醫(yī)生用“B超”檢查胎兒的發(fā)育情況,利用了聲能傳遞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3.實驗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讓一細光束沿平面E射到平面鏡上的O點,在平面E上可看到入射光線AO,若將紙板F向前或向后折,在紙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線,這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
(2)同學們在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關系時,改變了入射角大小,先后做三次實驗,并將測得的數(shù)據(jù)記錄在如表中,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實驗次數(shù)入射角反射角
120°20°
245°45°
360°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