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正在行駛的汽車關閉發(fā)動機后,由于慣性車仍然會向前運動,由于受到阻力,車的速度將越來越慢,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若正在加速的汽車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則它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分析 (1)慣性是物體本身固有的屬性,由于慣性物體仍舊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
(2)力的作用效果之一就是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3)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是由于受到了外力,若不受外力,將永遠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

解答 解:行駛的汽車關閉發(fā)動機后,汽車由于慣性還要保持原來向前的運動狀態(tài),所以仍然向前運動,該現(xiàn)象是由慣性引起的;
當汽車前進時,地面會對汽車有一個向后的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與汽車運動方向相反,所以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車速減慢,最終靜止,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若正在加速的汽車所受的力全部消失,由牛頓第一定律可知,汽車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故答案為:慣性;運動狀態(tài);勻速直線.

點評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比較多,主要考查學生對所學物理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如圖1所示,根據(jù)通電螺線管的磁感線方向,標出電源的a端極性和小磁針靜止時的b端的磁極.
(2)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特點,在圖2中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MN中所成的像A′B′.
(3)如圖3所示,F(xiàn)1是作用在抽水機手柄A點的動力,O為支點,請在圖中畫出阻力F2的方向以及F1的力臂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小明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從帶刻度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圖中的圓圈是小車到達A、B、C三處時電子表的顯示(數(shù)字分別表示“小時:分:秒”)

(1)該實驗測小車平均速度的實驗原理是:v=$\frac{s}{t}$.
(2)實驗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較小,(填“較小”或“較大”)其目的是:便于準確計時.
(3)實驗中需要的測量工具是刻度尺和電子表,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電子表,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填“大”或“小”);可以看出小車在做變速(勻速/變速)直線運動.
(4)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車通過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BC=0.3m/s.
(5)在測量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下滑時間較難測出,可采用的措施是增加斜面的長度(或減小坡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采用玻璃板作為平面鏡.如圖所示,在驗證凸透鏡成像實驗時應先調整光屏的高度,以保證燭焰的像能在光屏的中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用小錘敲擊一下音叉后,音叉總是“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音叉有回音B.音叉還在振動
C.人耳的錯覺D.小錘還在敲擊音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根據(jù)圖中給出的光線,畫出反射光線,并標出反射角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如圖所示,己知R2=20歐,I1=0.4安,U1=20伏,求: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用兩支相同(相同/不同)的蠟燭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將薄玻璃豎直立在桌面上,在玻璃板前10cm處放置蠟燭A,它的像B距離玻璃板10cm.將一張白紙豎直放在蠟燭B所在位置,并直接觀察白紙,這一步操作是用來驗證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的猜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獲2015年科技創(chuàng)意大賽一等獎的“校園腳踏式發(fā)電裝置”,是利用腳踩踏板帶動線圈運動發(fā)電的.下圖能反映其工作原理的是(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