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33560  33568  33574  33578  33584  33586  33590  33596  33598  33604  33610  33614  33616  33620  33626  33628  33634  33638  33640  33644  33646  33650  33652  33654  33655  33656  33658  33659  33660  33662  33664  33668  33670  33674  33676  33680  33686  33688  33694  33698  33700  33704  33710  33716  33718  33724  33728  33730  33736  33740  33746  33754  235360 

科目: 來源: 題型:

(2008?梅州)妙趣橫生的動物世界蘊涵著豐富的物理知識,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一位中學生雙腳站立時,他對水平地面的壓強值最接近于( 。
A、102PaB、103PaC、104PaD、105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小明為了在取書時不把書架弄亂,設計了一個“方便書架”,每本書都加上一個“鐵支架”(如圖甲所示).
精英家教網
(1)若圖甲中書本重3牛,書本底部與鐵支架的接觸面積為20平方厘米,則書本對鐵支架的壓強為
 
帕.
(2)小明取書時,作用在按壓塊上的力始終與按壓塊垂直,鐵支架從圖甲狀態(tài)勻速轉動到圖乙狀態(tài)的過程中,小明所用的力的大小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如圖所示是某同學研究液體壓強時,繪制的甲乙兩種液體的壓強與深度的關系圖象,由圖可知,甲乙兩種液體密度的大小關系為ρ
 
ρ,其中
 
種液體是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如圖所示,物體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從甲圖位置勻速運動到乙圖位置.此過程中,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
 
水平推力F(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物體A對桌面的壓力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物體A對桌面的壓強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1、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利用大氣壓為我們服務,請舉出兩個這方面的例子:
(1)
用吸管吸飲料
;(2)
吸盤式塑料掛衣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在如圖中,杠桿AB是一根粗細均勻的木桿,其質量為116g;C是用細線掛在木桿0′點上的銅鋁合金球,其中含鋁54g.現杠桿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量得:AO′=
1
8
AB,A0=
1
4
AB.問:合金球C的密度為多少?(銅的密度為ρ=8.9g/cm3,鋁的密度ρ=2.7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學校組織同學們到農村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小強第一次學習挑擔子,他做了以下兩次試驗,請你根據各下面的要求作答.
精英家教網
(1)他先在扁擔的兩端各掛上50N的重物,擔子很快就平穩(wěn)地挑起來.這時他的肩膀應放在扁擔的什么位置?(只要回答,不要分析)
(2)接著,他又在扁擔的A端加上50N的重物,如圖所示,但他掌握不好擔子的平衡.請你用杠桿平衡知識,幫助他計算出肩膀O應距B端多遠,擔子才能重新水平平衡?(扁擔質量忽略不計)
(3)通過分析杠桿的工作原理,你能總結出作用在杠桿上的動力和阻力的方向有什么特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22、在“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1)把杠桿掛在支架上,實驗前沒掛鉤碼時,發(fā)現杠桿右端下傾,可將平衡螺母向
旋轉,才能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選填左/右)
(2)實驗中共有6個鉤碼,杠桿上每格距離相等,調節(jié)好杠桿后在杠桿左邊離支點2格的A處掛了3個鉤碼,如圖所示,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請你在杠桿的右端掛上鉤碼(用一種方法).(請在圖中畫出)
(3)實驗中改變支點兩側的鉤碼位置和個數,用同樣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組數據并進行分析.這樣做的目的是
避免偶然性,得到普遍規(guī)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21、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驗證杠桿的平衡條件.調節(jié)左邊鉤碼的個數和懸掛位置,使杠桿水平平衡時,讀出彈簧秤的示數F1=2.61牛,鉤碼對杠桿的拉力F2=1.96牛;測得支點O到這兩個力作用點的距離OA=25厘米,OB=20厘米.他將所得數據直接代入杠桿平衡條件的公式中,發(fā)現F1?OA和F2?OB并不相等.從而認為杠桿的平衡條件不一定是F1?l1=F2?l2.這個同學的失誤在什么地方?答:
彈簧測力計傾斜拉,F1的力臂不是O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