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液氨汽化時要吸收大量的熱,可用作制冷劑( )
(2013·江蘇,4A)
(2)檢驗NH時,往試樣中加入NaOH溶液,微熱,用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檢驗逸出的氣體( )
(2013·福建理綜,10D)
(3)可用濃鹽酸檢驗氨氣,反應為NH3+HCl===NH4Cl( )
(2013·北京理綜,8A改編)
(4)實驗室用NH4Cl和Ca(OH)2制備NH3涉及氧化還原反應( )
(2012·廣東理綜,10D)
(5)過量的銅與濃硝酸反應有一氧化氮生成( )
(2012·重慶理綜,7C)
(6)將分別充滿HCl、NH3的燒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說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
(2012·山東理綜,12D)
(7)向裝有Fe(NO3)2溶液的試管中加入稀H2SO4,在管口觀察到紅棕色氣體,是因為HNO3分解生成了NO2( )
(2011·四川理綜,11A)
(8)用濃HNO3與Cu反應制備NO2( )
(2012·廣東理綜,9C)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物質性質的探究實驗。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 )
A.若品紅溶液①褪色,則說明產(chǎn)物中含有SO2
B.若溴水褪色,則說明 SO2具有氧化性
C.若燒瓶中產(chǎn)生黃色渾濁和無色氣泡,則說明Na2S2O3只作氧化劑
D.若品紅溶液②不褪色、Na2SiO3溶液中出現(xiàn)白色渾濁,則說明亞硫酸比碳酸的酸性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不正確的說明理由。
①氨氣溶于水能導電,所以氨氣是電解質。
②實驗室用濃氨水與NaOH固體制取氨氣。
③氨與酸反應生成銨鹽,與揮發(fā)性酸相遇時能形成白煙。
④某晶體與NaOH共熱放出一種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該晶體中含有NH。
⑤氨水中含氮微粒中最多的微粒是NH。
⑥把NH3通入稀HNO3中,當溶液的pH等于7時,是NH3和HNO3等物質的量反應。
⑦液氨作為清潔能源的反應原理是4NH3+5O24NO+6H2O。
⑧氨水中物質的量濃度最大的粒子是NH3·H2O(除水外)。
⑨在1 mol·L-1氨水中,NH3·H2O、NH、NH3的物質的量濃度之和為1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NH3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備一系列物質(如圖)。下列有關表述正確的是( )
A.NH4Cl和NaHCO3都是常用的化肥
B.NH4Cl、HNO3和Na2CO3受熱時都易分解
C.NH3和NO2在一定條件下可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
D.圖中所涉及的鹽類物質均可以水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
A.N2、NO、NO2都是大氣污染氣體,在空氣中都能穩(wěn)定存在
B.向AlCl3溶液中滴加過量的氨水能看到先產(chǎn)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C.可用濃硫酸或者濃硝酸除去鍍在鋁表面的銅鍍層
D.在稀硫酸中加入銅粉,銅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體,銅粉就會溶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 mL,平均分成兩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漸加入銅粉,最多能溶解9.6 g。向另一份中逐漸加入鐵粉,產(chǎn)生氣體的量隨鐵粉質量增加的變化如圖所示(已知硝酸只被還原為NO氣體)。下列分析或結果錯誤的是( )
A.原混合酸中NO物質的量為0.1 mol
B.OA段產(chǎn)生的是NO,AB段的反應為Fe+2Fe3+===3Fe2+,BC段產(chǎn)生氫氣
C.第二份溶液中最終溶質為FeSO4
D.H2SO4濃度為2.5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除雜方案錯誤的是( )
選項 | 被提純的物質 | 雜質 | 除雜試劑 | 除雜方法 |
A | CO(g) | CO2(g) | NaOH溶液、濃H2SO4 | 洗氣 |
B | NH4Cl(aq) | Fe3+(aq) | NaOH溶液 | 過濾 |
C | Cl2(g) | HCl(g) | 飽和食鹽水、濃H2SO4 | 洗氣 |
D | Na2CO3(s) | NaHCO3(s) | — | 灼燒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有關物質結構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石油裂解只破壞極性鍵
B.含極性鍵的共價化合物一定是電解質
C.氯化鈉固體中的離子鍵在溶于水時被破壞
D.HF的分子間作用力大于HCl,故HF比HCl更穩(wěn)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