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 試劑 | T1/℃ | T2/℃ | T2/℃ |
Ha2CO2 | 23.3 | 20.0 | 23.7 |
HaCO2 | 18.5 | 20.0 | 20.8 |
溫度 溶解度 | 10℃ | 20℃ | 30℃ | 40℃ |
Ha2CO2 | 12.5g | 21.5g | 39.7g | 40.g |
HaHCO2 | 8.1g | 9.6g | 11.1g | 12.7 |
分析 (1)碳酸氫鈉溶液中,碳酸氫根離子部分水解,溶液呈堿性;
(2)10mL水的質(zhì)量約為10g,結(jié)合表中20℃時碳酸鈉、碳酸氫鈉的溶解度進行判斷;
(3)根據(jù)碳酸鈉、碳酸氫鈉溶解后表中溫度T1與室溫大小進行判斷;
(4)10mL 20%的鹽酸(20℃)溶于水是放熱還是吸熱,影響碳酸鈉、碳酸氫鈉與鹽酸反應的能量變化;
(5)A.相同濃度和體積的鹽酸溶于水后溫度為22.2℃,而NaHCO3與鹽酸的反應后溫度變?yōu)?0.8℃,反應后溫度降低說明碳酸氫鈉與鹽酸的反應是吸熱反應;
B.碳酸鈉、碳酸氫鈉分別與相同濃度的鹽酸反應的現(xiàn)象不同,可以用鹽酸鑒別碳酸鈉和碳酸氫鈉;
C.根據(jù)實驗可知,Na2CO3、NaHCO3固體與稀鹽酸反應的能量變化還與物質(zhì)的溶解等因素有關;
(6)A.此方案利用碳酸氫鈉的不穩(wěn)定性,利用差量法即可計算質(zhì)量分數(shù);
B.根據(jù)鈉守恒,可列方程組求解;
C.應先把水蒸氣排除才合理;
D.根據(jù)質(zhì)量關系,可列方程組求解;
碳酸鈉性質(zhì)穩(wěn)定,加熱不分解,碳酸氫鈉熱穩(wěn)定性較差,加熱分解導致固體質(zhì)量減少,根據(jù)固體質(zhì)量變化利用差量法可以計算出混合物中碳酸氫鈉的質(zhì)量,再計算出碳酸氫鈉的質(zhì)量及質(zhì)量分數(shù)即可.
解答 解:(1)碳酸氫鈉溶液中,碳酸氫根離子部分水解:HCO3-+H2O?H2CO3+OH-,導致溶液呈堿性,故答案為:堿;HCO3-+H2O?H2CO3+OH-;
(2)20℃時碳酸鈉的溶解度為21.5g,碳酸氫鈉的溶解度為9.6g,則分別向盛有0.5g Na2CO3固體、0.5gNaHCO3固體的燒杯中加入10mL水(20℃),10mL水的質(zhì)量約為10g,在該溫度下最多能夠溶解2.15g碳酸鈉、0.96g碳酸鈉,所以碳酸鈉和碳酸氫鈉都能夠完全溶解,
故答案為:是;
(3)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碳酸鈉溶解后溶液溫度升高,說明碳酸鈉溶于水放熱;碳酸氫鈉溶解后溶液溫度降低,說明碳酸氫鈉溶于水吸熱,
故答案為:放熱;吸熱;
(4)10mL 密度約為1.1g/mL 20%的鹽酸(20℃)溶于水的反應熱會影響碳酸鈉、碳酸氫鈉與鹽酸反應的能量變化,所以需要補充實驗:向盛有10mL水(20℃)的燒杯中加入10mL 密度約為1.1 g/mL 20%的鹽酸(20℃),分析溫度變化,
故答案為:密度約為1.1 g/mL 20%的鹽酸(20℃);
(5)A.同樣濃度的鹽酸溶于水后溫度為22.2℃,而NaHCO3與鹽酸的反應后溫度變?yōu)?nbsp;20.8℃,說明碳酸氫鈉與鹽酸的反應是吸熱反應,故A正確;
B.碳酸鈉與鹽酸先反應生成碳酸氫鈉,然后碳酸氫鈉再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而碳酸氫鈉中加入鹽酸后立刻生成二氧化碳,可用稀鹽酸鑒別Na2CO3和NaHCO3固體,故B錯誤;
C.根據(jù)實驗可知,Na2CO3、NaHCO3固體與稀鹽酸反應的能量變化還與物質(zhì)的溶解等因素有關,不能直接根據(jù)反應溫度判斷,故C正確;
故答案為:AC;
(6)A.NaHCO3受熱易分解生成碳酸鈉、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通過加熱分解利用差量法即可計算出Na2CO3質(zhì)量分數(shù),故A錯誤;
B.Na2CO3和NaHCO3均可與鹽酸反應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鈉,所以bg固體是氯化鈉,利用守恒法可計算出Na2CO3質(zhì)量分數(shù),故B錯誤;
C.混合物與足量稀硫酸充分反應,也會生成水和二氧化,所以逸出的氣體是二氧化碳,但會混有水蒸氣,即堿石灰增加的質(zhì)量不是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不能測定含量,故C正確;
D.Na2CO3和NaHCO3都與Ba(OH)2反應,反應的方程式為CO32-+Ba2+=BaCO3↓、HCO3-+OH-+Ba2+=H2O+BaCO3↓,因此最后得到的固體是BaCO3,所以可以計算出Na2CO3質(zhì)量分數(shù),故D錯誤;
加熱過程中碳酸鈉不變,碳酸氫鈉分解,反應的方程式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反應前后固體質(zhì)量變化為:bg,
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減少的固體質(zhì)量△m
168 106 62
m(NaHCO3) bg
則:m(NaHCO3)=$\frac{168×bg}{62}$=$\frac{84}{31}$bg,
所以該樣品中碳酸氫鈉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frac{\frac{84}{31}bg}{ag}$×100%=$\frac{84b}{31a}$×100%,
故答案為:C; $\frac{84b}{31a}$×100%.
點評 本題考查了物質(zhì)性質(zhì)的分析,該題以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的性質(zhì)比較為載體,側(cè)重于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題目難度中等,注意把握碳酸鈉、碳酸氫鈉的性質(zhì)以及實驗方案的原理.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體系的壓強不再發(fā)生變化 | |
B. | V正(CO)=V逆(H2O) | |
C. | 體系的氣體的密度和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不再發(fā)生變化 | |
D. | 1 mol H-H鍵斷裂的同時生成2 mol H-O鍵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標準狀況下,2.24LCl2溶于水,轉(zhuǎn)移的電子數(shù)目為0.2NA | |
B. | 標準狀況下 11.2 L NO與11.2L O2混合,充分反應后所含分子數(shù)為0.75NA | |
C. | 標準狀況下,22.4 LCO和NO的混合氣體中所含的氧原子總數(shù)為NA | |
D. | 將含有1molFeCl3的濃溶液完全水解可得到Fe(OH)3膠粒的數(shù)目為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實驗操作 | 實驗現(xiàn)象 | 結(jié) 論 |
向已褪色的溶液中加入適量NaOH溶液 | 溶液變紅 | 假設①成立 |
溶液不變紅 | 假設②成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