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A、在硫酸銅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鋇:Ba2++SO42-=BaSO4
B、CO2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Ca2++2OH-+CO2=CaCO3↓+H2O
C、把金屬鐵放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
D、往FeCl3溶液中加入Cu粉:Fe3++Cu=Fe2++Cu2+
考點: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專題:離子反應專題
分析:A.二者還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
B.二者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
C.稀硫酸具有弱氧化性,能將鐵氧化為亞鐵離子;
D.電荷不守恒.
解答: 解:A.二者還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離子方程式為Cu2++2OH-+Ba2++SO42-=BaSO4↓+Cu(OH)2↓,故A錯誤;
B.二者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離子方程式為Ca2++2OH-+CO2=CaCO3↓+H2O,故B正確;
C.稀硫酸具有弱氧化性,能將鐵氧化為亞鐵離子,離子方程式為Fe+2H+=Fe2++H2↑,故C錯誤;
D.電荷不守恒,離子方程式為2Fe3++Cu=2Fe2++Cu2+,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明確物質(zhì)性質(zhì)及離子方程式書寫規(guī)則即可解答,注意要遵循客觀事實、原子守恒、電荷守恒及轉(zhuǎn)移電子守恒,注意稀硫酸和稀鹽酸能將鐵氧化為亞鐵離子,而硝酸能將鐵氧化為鐵離子,為易錯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已知濾渣2的主要成分是Fe(OH)3和Al(OH)3,由濾渣2制取Al2(SO43?18H2O,該探究小組設(shè)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下列關(guān)于此方案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加入NaOH溶液后過濾,濾渣為Fe(OH)3
B、也可以先加硫酸,再加NaOH溶液后蒸發(fā)、冷卻、結(jié)晶、過濾
C、加硫酸后,溶液中的鹽除含有硫酸鋁外,還有硫酸鈉
D、如果濾渣2中含1molAl(OH)3,則至少需要1molNaOH才能使Al(OH)3完全溶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海洋是資源的寶庫,蘊藏著豐富的化學元素,如氯、溴、碘、鎂等.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可以證明溴比碘的氧化性強的離子反應方程式為
 

(2)從海帶灰中提取的碘單質(zhì),往往含有一定的雜質(zhì),通常利用加熱的方法除去雜質(zhì),這個過程中主要利用碘性質(zhì)中的
 
,也可以通過萃取分液的方法提取碘,實驗室中分液時,分液漏斗中的上層液體應從分液漏斗的
 
(填“上”或“下”)口倒出.
(3)點燃的鎂條可以在二氧化碳氣體中繼續(xù)燃燒,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 �。�
A、1.8g NH4+ 所含原子數(shù)為0.1NA
B、通常狀況下,NA個CO2分子占有的體積為22.4 L
C、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0.5mol/L的BaCl2溶液中,含有Cl- 個數(shù)為NA
D、1 mol?L-1的CaCl2溶液中,Cl-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2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KCl、MgCl2、Mg(NO32形成的混合溶液中,c(K+)=0.1mol/L,c(Mg2+)=0.25mol/L,c(Cl-)=0.2mol/L,則c(NO3-)為(  )
A、0.15 mol/L
B、0.20 mol/L
C、0.25 mol/L
D、0.40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化學用語只能用來表示一種微粒的是( �。�
A、
B、
C、CH4O
D、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關(guān)于物質(zhì)分類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漂白粉、膽礬都屬于混合物
B、氧化鋁、氯化鈉都屬于離子化合物
C、氯化銨、次氯酸都屬于強電解質(zhì)
D、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都屬于酸性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常溫下,濃度均為0.1mol/L CH3COOH溶液和HCN溶液的pH分別為m和n(1<m<n).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常溫下,pH相同的CH3COOH溶液和HCN溶液分別加水稀釋相同的倍數(shù)時,前者pH變化小
B、等溫下,等濃度的CH3COONa和NaCN溶液pH,后者大
C、HCN溶液和NaOH溶液不等體積混合后一定存在C(H+)-C(OH-)=C(CN-)-C(Na+
D、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H+),前者是后者的10m-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類比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已知硝酸能把鐵氧化成 Fe ( NO33,但當鐵過量時,產(chǎn)物是 Fe (NO32.某同學受此啟發(fā),提出一個相似的觀點:氯氣與鐵粉反應,當 C12 足量時生成 FeC13,當鐵粉過量時產(chǎn)物是 FeCl2.為驗證該觀點是否正確,該同學將一根細的純鐵絲分別在足量和少量的 C12 中點燃,取其表面生成物并分別編號為 A、B,然后通過實驗確定其成分.
探究過程如下:
提出假設(shè):A 是 FeCl3,B 是 FeCl2
(1)設(shè)計實驗方案:分別取 A、B 的溶液均進行以下實驗,但實驗現(xiàn)象相同.請?zhí)顚懴卤碇械南鄳崭瘢?br />
實驗方法實驗現(xiàn)象結(jié)論
分別向A、B溶液中加KSCN溶液
 
固體物質(zhì)中有FeCl3
分別向KMnO4溶液中加適量A、B溶液KMnO4溶液顏色無明顯變化 固體物質(zhì)中不含
 
(2)根據(jù)上述實驗結(jié)論,寫出C12與鐵粉加熱時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為進一步探究 FeC13 溶液的性質(zhì),他又利用 A 溶液做了如下一些實驗,其中明顯錯誤的是
 
(填寫序號).
A.將 A 溶液滴入淀粉碘化鉀溶液中,可得到藍色液體,該液體能產(chǎn)生丁達爾現(xiàn)象
B.向 A 溶液中加入少量鐵粉,鐵粉溶解,溶液顏色加深
C.在 A 溶液中滴加NaOH濃溶液,出現(xiàn)紅褐色沉淀
D.將 A 溶液加熱蒸干并灼燒,得到FeC13固體
(4)FeCl3溶液常作印刷電路銅板腐蝕劑,腐蝕后的廢液中含有 FeC13、FeCl2、CuCl2,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們設(shè)計了兩種從廢液中回收 Cu的方案:
方案1:向廢液中加入過量的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在所得濾渣中加入足量的鹽酸,充分反應后,再過濾即得到銅.該方案中涉及的四種陽離子的氧化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
 

方案2:在廢液中加入適量的鹽酸調(diào)節(jié)溶液的 pH=1,用銅和石墨作電極進行電解.當觀察到陰極上有少量氣泡產(chǎn)生時,即停止電解,這時要回收的 Cu 已全部析出.該方案中銅作
 
極,該電極上所發(fā)生的電極反應為(若有多個電極反應,請按照反應發(fā)生的先后順序全部寫出)
 
.方案2 在電極上直接回收銅,操作上比方案 1 簡便,但方案 2 也有不足之處,主要表現(xiàn)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