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組物質在不同條件下反應時,均能得到不同產(chǎn)物,其中主要是由于反應物的濃度不同而引起的是

A. Fe+H2SO4    B.Cu+HNO3            C. NaOH+ CO2    D. AlCl3 +NaOH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熱化學方程式的敘述正確的是

A.2H2(g)+O2(g)===2H2O(g);△H=-483.6 kJ/mol,則氫氣的燃燒熱為241.8 kJ

B.已知C(石墨,s)=== C(金剛石,s) △H>0,則金剛石比石墨穩(wěn)定

C.含20.0g NaOH的稀溶液與稀鹽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熱量,則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NaOH(aq)+HCl(aq)===NaCl(aq)+H2O(l);△H=-57.4 kJ/mol

D.已知2C(s)+2O2(g)==2CO2(g);△H1 ;2C(s)+O2(g)=2CO(g) △H2。則△H1>△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決定化學反應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A.催化劑                          B.參加反應的物質本身的性質

C.反應物的濃度                    D.溫度、壓強以及反應物的接觸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苯與乙烯相比較,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都容易發(fā)生取代反應                 B.苯不能被KMnO4氧化

C.苯只能在特殊條件下發(fā)生加成反應     D.都能在空氣中燃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既能發(fā)生加成反應、酯化反應,又能發(fā)生氧化反應的有機物是

A.CH2=CH2    B.CH2=CH—CH2OH   C.CH2=CH—COOCH3   D.CH2=CH—CO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實驗室需要制備純凈的氯化鉀晶體,F(xiàn)有含少量KBr和K2SO4的氯化鉀樣品,按照下圖所示的實驗方案進行提純。

 


(1)操作I的名稱            ,操作II所需的玻璃儀器有酒精燈和           

(2)若用硝酸鋇來代替氯化鋇,是否可行?請說明理由。

                                                                    。

(3)若實驗所得固體甲、乙的質量分別為W1g和W2g,則樣品中KBr的質量分數(shù)計算式為                        。

(4)某同學對該實驗方案提出質疑,他認為加適量氯化鋇溶液不容易控制,應加入過量氯化鋇溶液,請你按他的思路,寫出實驗流程圖中所用試劑、所得產(chǎn)物的化學式和相應操作的名稱,A         ,B         ,濾液C           ,操作II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類比關系正確的是

A.鈉與氧氣在不同條件下反應會生成兩種不同的氧化物,則Li與氧氣反應也能生成Li2O或Li2O2

B.Na2O2與CO2反應生成Na2CO3和O2,則Na2O2與SO2反應可生成Na2SO3和O2

C.Fe與Cl2反應生成FeCl3,則Fe與I2反應可生成FeI3

D.Al與Fe2O3能發(fā)生鋁熱反應,則Al與MnO2也能發(fā)生鋁熱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為研究鐵質材料與熱濃硫酸的反應,某學習小組用碳素鋼(即鐵和碳的合金)進行了以下探究活動:

[探究一](1)將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鐵釘(碳素鋼)放入冷濃硫酸中,10分鐘后移入硫酸銅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觀察,鐵釘表面無明顯變化,其原因是                      。

(2)稱取碳素鋼6.0 g放入15.0 mL濃硫酸中,加熱,充分反應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混合氣體Y。

①甲同學認為X中除Fe3之外還可能含有Fe2。若要確認其中的Fe2,應選用        (選填序號)。

A.KSCN溶液和氯水                B.鐵粉和KSCN溶液

C.濃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②乙同學取560 mL(標準狀況)氣體Y通入足量溴水中,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經(jīng)適當操作后得干燥固體4.66 g。由此推知氣體Y中SO2的體積分數(shù)為       

[探究二]根據(jù)上述實驗中SO2體積分數(shù)的分析,丙同學認為氣體Y中還可能含有Q1和Q2兩種氣體,其中Q1氣體,在標準狀況下,密度為0.0893 g·L-1。為此設計了下列探究實驗裝置(假設有關氣體完全反應)。

(3)裝置B中試劑的作用是                        。

(4)分析Y氣體中的Q2氣體是如何生成的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5)已知洗氣瓶M中盛裝澄清石灰水,為確認Q2的存在,需在裝置中添加洗氣瓶M于

        (填序號)。

A.A之前                B.A—B間

C.B—C間               D.C—D間

(6)如果氣體Y中含有Q1,預計實驗現(xiàn)象應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AgNO3的水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實驗室在配制AgNO3的溶液時,常將AgNO3固體先溶于較濃的硝酸中,然后再用蒸餾水稀釋到所需的濃度,以         (填“促進”、“抑制”)其水解。

(2)在25℃下,將a mol·L-1的氨水與0.01 mol·L-1的鹽酸等體積混合,充分反應后溶液呈中性,則反應后溶液存在的離子有                           ,其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                           ,氨水的濃度a       0.01 mol·L-1(填“>”、“ <”或“=”)。

(3)用已知濃度的NaOH標準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鹽酸,選用酚酞為指示劑,造成測定結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A.未用標準液潤洗堿式滴定管;

B.滴定到終點讀數(shù)時發(fā)現(xiàn)滴定管尖嘴處懸掛一滴溶液;

C.盛裝未知液的錐形瓶用蒸餾水洗過,未用待測液潤洗;

D.滴定終點讀數(shù)時,俯視滴定管的刻度,其它操作均正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