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Cl2是一種重要的化工產品。常溫時是一種有毒并有惡臭的金黃色液體,熔點-76℃,沸點138℃,易與水反應,進一步氯化可得SCl2,SCl2是櫻桃紅色液體,易揮發(fā),熔點-122℃,沸點59℃。SCl2 與S2Cl2相似,有毒并有惡臭,但更不穩(wěn)定。S2Cl2可用下列裝置制備。
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S2Cl2的電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寫出指定儀器的名稱c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瓶盛放的試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b中的反應開始前,需排除裝置中的空氣,應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裝置e中盛放的試劑是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得到純凈的S2Cl2,需要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
(7)若將S2Cl2放入水中同時產生沉淀和氣體寫出反應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已建立化學平衡的某可逆反應,當條件改變使化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時,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①生成物的質量分數一定增加 ②任一生成物總量一定增加
③反應物的轉化率一定增大 ④反應物的濃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應速率一定大于逆反應速率 ⑥一定使用催化劑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⑤ D.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為探究NaHCO3、Na2CO3與1 mol·L-1鹽酸反應設兩反應分別是反應Ⅰ、反應Ⅱ)過程中的熱效應,進行實驗并測得如下數據:
序號 | 液體 | 固體 | 混合前溫度 | 混合后最高溫度 |
① | 35 mL水 | 2.5 g NaHCO3 | 20 ℃ | 18.5 ℃ |
② | 35 mL水 | 3.2 g Na2CO3 | 20 ℃ | 24.3 ℃ |
③ | 35 mL鹽酸 | 2.5 g NaHCO3 | 20 ℃ | 16.2 ℃ |
④ | 35 mL鹽酸 | 3.2 g Na2CO3 | 20 ℃ | 25.1 ℃ |
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僅通過實驗③即可判斷反應Ⅰ是吸熱反應
B.僅通過實驗④即可判斷反應Ⅱ是放熱反應
C.通過實驗可判斷出反應Ⅰ、Ⅱ分別是吸熱反應、放熱反應
D.通過實驗可判斷出反應Ⅰ、Ⅱ分別是放熱反應、吸熱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在網上收集到信息:鈉、鎂等活潑金屬都能在CO2氣體中燃燒。
他們對鈉在CO2氣體中燃燒后得到的白色產物進行了如下探究:
【實驗操作】 將燃燒的鈉迅速伸入裝滿CO2的集氣瓶中,鈉在其中繼續(xù)燃燒,反應后冷卻,瓶底有黑色顆粒,瓶壁上附著白色物質。
【提出假設】
假設1:白色物質是Na2O。
假設2:白色物質是Na2CO3。
假設3:白色物質是Na2O和Na2CO3的混合物。
【設計方案】 該小組對燃燒后生成的白色物質進行如下探究:
實驗方案 |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結論 |
方案1 | 取少量白色物質于試管中,加入適量水,振蕩,樣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無色酚酞試液 | 溶液變成紅色 | 白色物質為Na2O |
方案2 | ①取少量白色物質于試管中,加入適量水,振蕩,樣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過量的CaCl2溶液。 ②靜置片刻,取上層清液于試管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 | ①出現白色沉淀。 ②無明顯現象 | 白色物質為Na2CO3 |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金屬鎂與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學認為方案1得到的結論不正確,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學認為方案2得到的結論正確,白色物質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鈉在二氧化碳中燃燒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丙同學認為白色物質有可能是氫氧化鈉。你是否同意丙同學的觀點,并簡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實驗裝置進行的相應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圖1 圖2 圖3 圖4
A.用圖1裝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的NH3
B.用圖2所示裝置可除去NO2中的NO
C.用圖3所示裝置可分離CH3COOC2H5和飽和碳酸鈉溶液
D.用圖4裝置制備Fe(OH)2并能較長時間觀察其顏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已知:
A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能使溴水反應褪色,且分子內所有的原子都在一條直線上,在不同的條件下,A可以轉化為烴B和烴C,B和C的核磁共振氫譜中都只有一個吸收峰,B能使溴水反應褪色而C不能使溴水反應褪色。A~J分別代表一種有機物,并有如下的轉化關系:
回答下列問題:
(1)A的結構簡式為________________;
(2)B的結構簡式為_________________;
(3)反應C→D所需要的試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H不能發(fā)生催化氧化,H的結構簡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I中的官能團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___;
(6) I中可能含有的雜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寫結構簡式);
(7)寫出I→J的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H有多種同分異構體,符合下列條件的同分異構體有________種。
①能與FeCl3溶液顯紫色;②有二聯苯結構;③二聯苯上有兩個側鏈。
其中核磁共振氫譜中吸收峰最少的結構簡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W、X、Y、Z是四種常見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徑隨原子序數變化如右圖。已知W的一種核素的質量數為18,中子數為10;X和Ne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相差1;Y的最高正價和最低負價之和為0;Z的非金屬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對應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Y>Z
B.化合物XZW既含離子鍵也含共價鍵
C.對應簡單離子半徑:W>X
D.Y的氧化物能與Z或X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校高三同學高考前重做以下兩個課本實驗,請你回答實驗過程中的相關問題:
(1)鋁熱反應實驗:取磁性氧化鐵粉按課本中的實驗裝置(如圖)進行鋁熱反應,將反應后所得“鐵塊”溶于鹽酸,向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發(fā)現溶液變血紅色。
①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了因“鐵塊”中可能混有沒反應完的磁性氧化鐵外,還有一種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要證明反應所得“鐵塊”中含有金屬鋁,可用____________(填化學式)溶液,所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學反應速率影響因素的探究實驗:
KI在經酸化的溶液中被空氣氧化的反應式為4H++4I-+O2===2I2+2H2O。該反應的速率受溫度、酸度、溶劑、試劑濃度等影響,可用淀粉與碘的顯色反應來觀測該反應的反應速率。已知,淀粉與碘的顯色反應在溫度升高時靈敏度會降低,高于75 ℃則不能顯色;淀粉濃度越高顯色越靈敏、顏色也越深。
實驗小組擬用0.8 mol·L-1 KI溶液、0.1 mol·L-1 H2SO4溶液、淀粉溶液等來探究溫度、酸度對上述反應速率的影響,他們做了A、B、C三組實驗,部分實驗數據如下表:
編 號 | 溫度 /℃ | H2SO4 體積 /mL | KI溶液 體積/mL | H2O體 積/mL | 淀粉溶液 /mL | 出現 藍色 時間 /s |
A | 39 | 10 | 5 | 5 | 1 | 5 |
B | TB | 10 | 5 | 5 | 1 | 沒出 現藍 色 |
C | 5 | 10 | 5 | 5 | 1 | 39 |
D | t |
①為確保A組實驗在39 ℃下進行,應采用的控溫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B、C三組實驗時,都加入了5 mL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③B組實驗中“沒出現藍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④請你為小組設計D組實驗方案(在表格空白處填入你設計的5個數據),以幫助小組完成探究目標。
⑤根據你設計的實驗數據,請你預測一個t值,并寫出與你預測相對應的探究實驗結論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一定溫度下,向一個2 L的真空密閉容器中事先裝入催化劑,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經過一段時間后,測得容器內壓強為反應起始的0.9倍,在此時間內以H2表示的平均速率為0.1 mol·L-1·min-1,則所經過的時間是( )
A.5 min B.4 min C.3 min D.2 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