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無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含有的離子組是

A.Na+、NH4+、NO3、SiO32B.Na+、Cu2+SO42、Cl

C.Mg2+、Al3+Cl、NO3D.K+、Ag+、HCO3、Br

【答案】C

【解析】

ASiO32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要生成H2SiO3沉淀,故A錯誤;

B.含有Cu2+的溶液顯藍色,不可能是無色,故B錯誤;

C.離子組Mg2+、Al3+Cl、NO3彼此間不發(fā)生離子反應(yīng),且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故C正確;

DAg+Br要生成AgBr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且HCO3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CuSO4溶液中加入H2O2溶液,很快有大量氣體逸出,同時放熱,一段時間后,藍色溶液變?yōu)榧t色渾濁(Cu2O),繼續(xù)加入H2O2溶液,紅色渾濁又變?yōu)樗{色溶液,這個反應(yīng)可以反復多次。下列關(guān)于上述過程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Cu2+H2O2分解反應(yīng)的催化劑 B. H2O2只表現(xiàn)了氧化性

C. H2O2的電子式為: D. 發(fā)生了反應(yīng)Cu2O + H2O2+4H+=2Cu2++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圖所示,其中T所處的周期數(shù)與主族序數(shù)相等。

請回答下列問題:

(1)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Q、RT三種元素原子半徑由大到小的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號表示),

(2)QO2的電子式為_______________R的最高價氧化物的化學式___________。

(3)T單質(zhì)與NaOH 溶液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T單質(zhì)與W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溶液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利用右圖所示裝置進行下列實驗,能得出相應(yīng)實驗結(jié)論的是( )

選項

實驗結(jié)論

實驗裝置

A

稀硫酸

Na2S

AgNO3與AgCl的溶液

Ksp(AgCl)>Ksp(Ag2S)

B

濃硫酸

蔗糖

溴水

濃硫酸具有脫水性、氧化性

C

稀鹽酸

Na2SO3

Ba(NO3)2 溶液

SO2與可溶性鋇鹽均可以生成白色沉淀

D

濃硝酸

Na2CO3

Na2SiO3溶液

酸性:硝酸>碳酸>硅酸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常溫下,0.1mol Na2CO3與鹽酸混合所得的一組體積為1L的溶液,溶液中部分微粒與pH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下列有關(guān)溶液中離子濃度關(guān)系敘述正確的是

A. W點所示的溶液中:c(Na+)>c(CO32-)= c(HCO3-)>c(OH-)>c(H+)

B. pH=4的溶液中:c(H2CO3)+c(HCO3-)+ c(CO32-)=0.1mol/L

C. pH=8的溶液中:c(Na+)>c(HCO3-)>c(CO32-)>c(H2CO3)

D. pH=11的溶液中:c(Na+)+c(H+)=c(OH-)+c(Cl-)+c(CO32-)+c(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水合肼(N2H4·H2O)是無色、有強還原性的液體,實驗室制備水合肼的原理為:CO(NH2)2+2NaOH+NaClO=Na2CO3+N2H4·H2O+NaCl據(jù)此,某學生設(shè)計了下列實驗。

【制備NaClO溶液】實驗裝置如下圖圖甲所示(部分夾持裝置已省略)

已知:3NaClO2NaCl+NaClO3

(1)配制30 %NaOH溶液時,所需玻璃儀器除量筒外還有__________(填字母)。

A.容量瓶 B.燒杯 C.移液管 D.玻璃棒

(2)裝置I中發(fā)生的離子反應(yīng)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Ⅱ中玻璃管a的作用為____________;Ⅱ中用冰水浴控制溫度在30℃以下,其主要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

【制取水合肼】實驗裝置如上圖圖乙所示

(3)反應(yīng)過程中,如果分液漏斗中溶液的滴速過快, 部分N2H4·H2O參與A中反應(yīng)并產(chǎn)生大量氮氣,產(chǎn)品產(chǎn)率因此降低,請寫出降低產(chǎn)率的相關(guān)化學反應(yīng)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反應(yīng)后,加熱蒸餾A內(nèi)的溶液即可得到水合肼的粗產(chǎn)品。

【測定肼的含量】

(4)稱取餾分0.3000 g,加水配成20.0 mL溶液,一定條件下用0.1500 mol·L-1I2溶液滴定。已知: N2H4·H2O + 2I2 = N2↑+ 4HI + H2O。

①滴定時,可以選用的指示劑為____________;

②實驗測得消耗I2溶液的平均值為20. 00 mL,餾分中N2H4·H2O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反應(yīng)速率和限度與生產(chǎn)、生活密切相關(guān)。

(1)某學生為了探究鋅與鹽酸反應(yīng)過程中的速率變化,在400mL稀鹽酸中加入足量的鋅粉,用排水集氣法收集反應(yīng)放出的氫氣,實驗記錄如下(累計值)

時間(min)

1

2

3

4

5

氫氣體積(mL)(標準狀況)

50

120

232

290

310

①哪一時間段反應(yīng)速率最大:_____min(01、12、23、34、45),原因是________。

②求23分鐘時間段以鹽酸的濃度變化來表示的該反應(yīng)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 (設(shè)溶液體積不變)

(2)某溫度下在4L密閉容器中,XY、Z三種氣態(tài)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

①該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該反應(yīng)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是________

AX的濃度不再改變

B.生成1mol Y的同時消耗2mol Z

CY的體積分數(shù)在混合氣體中保持不變

D.容器內(nèi)氣體的總質(zhì)量保持不變

2min內(nèi)Y的轉(zhuǎn)化率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可逆反應(yīng)A(g)3B(g)2C(g)2D(g) 4種不同情況下反應(yīng)速率分別如下,其中反應(yīng)速率v最大的是

A. v(A)0.15mol/(L·min) B. v (B)0.6 mol/(L·min)

C. v (C)0.3 mol/(L·min) D. v (D)0.1 mol/(L·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控制變量法是化學實驗的一種常用方法。下表是某學習小組研究等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稀硫酸和鋅反應(yīng)的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以下數(shù)據(jù),回答下列問題:

序號

硫酸的體積/mL

鋅的質(zhì)量/g

鋅的形狀

溫度/

完全溶于酸的時間/s

生成硫酸鋅的質(zhì)量/g

1

50.0

2.0

薄片

25

100

m1

2

50.0

2.0

顆粒

25

70

m2

3

50.0

2.0

顆粒

35

35

m3

4

50.0

2.0

粉末

25

45

5.0

5

50.0

6.0

粉末

35

30

m5

6

50.0

8.0

粉末

25

t6

16.1

7

50.0

10.0

粉末

25

t7

16.1

(1)化學反應(yīng)速率本質(zhì)上是由物質(zhì)的性質(zhì)決定的,但外界條件也會影響反應(yīng)速率的大小。本實驗中實驗2和實驗3對比得出的結(jié)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們最好選取實驗________(3個實驗序號)研究鋅的形狀對反應(yīng)速率的影響。

(3)若采用與實驗1完全相同的條件,但向反應(yīng)容器中滴加少量硫酸銅溶液,發(fā)現(xiàn)反應(yīng)速率明顯加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求得:硫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是________mol/L。

.某溫度時,在5 L的容器中,X、Y、Z三種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請通過計算回答下列問題:

(5)反應(yīng)開始至2 minY的平均反應(yīng)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析有關(guān)數(shù)據(jù),寫出XY、Z的反應(yīng)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