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下表是植物細胞分裂素發(fā)現過程中的幾個主要歷程.請據此作答.
歷程 時間 科學家 科學事實
1954年 斯庫格等 一定條件下腺嘌呤能促進細胞分裂
1955年 米勒等 將存放了4年的鯡魚精細胞的DNA,加入到煙草髓組織的培養(yǎng)基中,能誘導細胞分裂.
1956年 斯庫格等 用新提取的鯡魚精細胞DNA,不能促進細胞分裂;但在pH<4的條件下進行高壓滅菌處理后,卻能促進細胞分裂.從處理物中分離出這種活性物質,并命名為“激動素”.
1963年 萊撒姆 從未成熟的玉米籽粒中分離出類似于“激動素”的促進細胞分裂的物質,命名為“玉米素”,其生理活性高于“激動素”.
(1)DNA徹底水解的產物是
 

(2)“激動素”
 
(“屬于”或“不屬于”)植物激素,理由是
 

(3)從②和③分析,“激動素”可能是
 
物質).請寫出對此加以驗證的簡要實驗思路:
 

(4)植物體合成細胞分裂素的主要部位是
 
,細胞分裂素與
 
(激素)存在拮抗作用.
(5)在植物組織培養(yǎng)中,通過調整細胞分裂素與
 
(激素)的比例,可誘導愈傷組織形成完整的植株.
考點: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的應用價值,DNA分子的基本單位
專題:
分析:DNA的基本單位是脫氧核苷酸,脫氧核苷酸是由脫氧核糖、含氮堿基、磷酸三部分構成的.植物激素是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運送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在植物組織培養(yǎng)中,生長素比例高促進根的分化,細胞分裂素高可以促進芽的分化,因此可以通過調整細胞分裂素與生長素的比例,可誘導愈傷組織形成完整的植株.
解答: 解:(1)DNA的基本單位是脫氧核苷酸,脫氧核苷酸是由脫氧核糖、含氮堿基、磷酸三部分構成的.
(2)“激動素”是從動物材料中提取出的,不是植物自身產生的,因此不屬于植物激素.
(3)從②③可知,“激動素”是從新提取的鯡魚精細胞DNA在pH<4的條件下進行高壓滅菌處理后提取出的,因此“激動素”可能是 DNA的降解的某種產物(嘌呤類物質或某種堿基物質).驗證此結論可以將DNA的各種降解產物分別加入煙草髓組織的培養(yǎng)基中,觀察結果.
(4)植物體合成細胞分裂素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細胞分裂素主要促進細胞分裂和植物生長,而脫落酸具有抑制生長的作用,因此它們兩者存在拮抗作用.
(5)在植物組織培養(yǎng)中,生長素比例高促進根的分化,細胞分裂素高可以促進芽的分化,因此可以通過調整細胞分裂素與生長素的比例,可誘導愈傷組織形成完整的植株.
故答案為:
(1)脫氧核糖、含氮堿基、磷酸
(2)不屬于      因為不是植物自身產生的
(3)DNA的降解的某種產物(嘌呤類物質或某種堿基)
思路:將DNA的各種降解產物分別加入煙草髓組織的培養(yǎng)基中,觀察結果
(4)根尖    脫落酸
(5)生長素
點評:本題通過植物細胞分裂素發(fā)現過程中的幾個主要歷程的資料考查了植物激素調節(jié)和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與RNA有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
A、RNA徹底水解后能生成6種小分子物質
B、合成RNA的過程有DNA聚合酶參與
C、細胞內tRNA的種類多于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
D、大腸桿菌中rRNA的合成與核仁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在人類和其他有胎盤的哺乳類動物中,下丘腦是體溫調節(jié)的中樞.人類體溫調定點為36.7℃.下丘腦對機體的體核溫度(機體深部溫度)和皮膚感受器的神經沖動作出直接反應,通過一系列調節(jié)來維持正常的代謝活動,當下丘腦檢測到體溫恢復正常后,關閉調節(jié)機制(負反饋).
下列各項是體內溫度調節(jié)方面的生理過程:
(1)下丘腦是體溫調節(jié)的中樞,對機體的體核溫度和皮膚感受器的神經沖動直接產生應答,作出恰當的
 
調節(jié)反應,抵消變化,恢復
 

(2)真皮中的體溫感受器,很多是游離的
 
.當偵測到皮膚溫度超出正常范圍時,向下丘腦發(fā)出神經沖動,引發(fā)相應反應:真皮中的血管舒張或收縮分別
 
;汗腺接受下丘腦通過副交感神經發(fā)出的信號產生汗液,增加蒸發(fā)散熱;皮下脂肪層對器官有隔熱作用,減少熱量散失.
(3)與神經調節(jié)相比較,體液調節(jié)的特點是
 

(4)在極端寒冷條件下,
 
分泌增加,增強代謝率和肝臟能量釋放.
(5)病原體釋放的毒素或某些白細胞釋放的物質,能使體溫調定點
 
,這可引起發(fā)熱.發(fā)熱是對抗感染的一項重要防御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研究表明,植物細胞中的原花青素有較強的抗癌作用.為研究原花青素對人類肝癌細胞的作用,將人肝癌細胞制成單細胞懸液,分別加入不同濃度的原花青素溶液.48小時后,檢測處于細胞周期不同時期的細胞數量,如下表:
原花青素濃度(g/L) 細胞周期/%
G1 S期 G2、M期
0 46.8 40.2 13.0
4.0×10-2 52.0 35.7 12.3
8.0×10-2 65.9 23.7 10.4
1.2×10-2 75.8 19.9 4.3
1.6×10-2 78.3 19.0 2.7
(1)細胞培養(yǎng)液中應含有5%的CO2,目的是
 
.細胞貼壁生長達到70%時,要用
 
處理后分瓶進行傳代培養(yǎng),這是為了避免
 

(2)表中數據顯示,隨著加入原花青素濃度的增加,G1期細胞的比例逐漸增加,S期明顯減少.表明原花青素能
 

(3)原花青素的抗癌作用還表現在能清除生物體內的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在鹽酸酸化條件下,與0.4%對氨基苯磺酸溶液和0.2%的N-l-萘基乙二胺鹽酸鹽溶液反應形成
 
色染料.
(4)致癌因子會損傷細胞中的DNA分子,使
 
發(fā)生突變,導致細胞癌變.
(5)某人肝癌細胞分裂后期含有
 
條X染色體.此時細胞中有
 
個染色體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某雌雄異株植物的葉型有寬葉和窄葉之分,寬葉(H)對窄葉(h)為顯性,由X和Y染色體同源區(qū)段上的等位基因控制;花色有紅花和白花兩種類型,由常染色體上的兩對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基因對花色的控制過程如下圖所示.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若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則基因型為AaBb的雌、雄植株雜交,子代的花色類型及比例為
 
;若這兩對等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請用簡圖表示這兩對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用豎線表示染色體,用黑點表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相應的字母表示基因).
(2)若要探究基因B對基因A的抑制機理,即影響的是轉錄還是翻譯,可檢測基因型為AaBb植株花瓣細胞是否含有
 
,只能選擇花瓣細胞進行檢測的原因是
 

(3)現有已知基因型為XHYH、XHYh和XhYH的寬葉雄株與純種的寬葉、窄葉雌株,請設計實驗通過一次雜交就可在幼苗期區(qū)分開植株的性別(用遺傳圖解說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面兩圖說明了不同變量對黃瓜光合速率的影響.圖A顯示不同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在該驗中,二氧化碳濃度和溫度保持不變.圖B顯示在兩種溫度和兩種二氧化碳濃度下不同光照強度對光合速率的影響.在每個實驗中,每種光照強度下的二氧化碳濃度和溫度分別依次升高.

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從圖A給出曲線的形狀我們知道,在一定沮度和
 
供應充足的條件下,光合速串隨光照吸度的增加而
 
.但超出一定范圍之后,光合逮率的加快程度減慢,當到達某一光照強度時,
 
,這一現象稱為光飽和現象.
(2)在一定范圍內,光合速率隨溫度升高而加快.光合作用反應過程需要
 
參與,而溫度直接影響
 
,因此光合速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加快.
(3)當二氧化碳濃度變化時,光合速率隨之發(fā)生變化.這是因為
 

(4)在B圖中,如何區(qū)分二氧化碳濃度和溫度對光合速率的影響
 

(5)根據B圖,二氧化碳濃度和溫度哪一個對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大?說明道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實驗中,操作及操作順序正確的是( �。�
A、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實驗:取材→解離→漂洗→染色→制片→觀察
B、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實驗:取試管→加入淀粉液→注入酶液→保溫→加碘液→觀察
C、制作生態(tài)瓶實驗:洗凈空瓶→裝入動植物→灌滿自來水→將瓶密封→放在陽光下
D、蒲公英種群密度的取樣調查:確定調查對象→選取樣方→計數→計算種群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微生物培養(yǎng)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不同種類細菌的生長均需要相同碳源
B、常用液體培養(yǎng)基分離獲得細菌單菌落
C、平板劃線法是微生物接種的唯一方法
D、實驗室常用的滅菌方法有高壓蒸汽滅菌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為某動物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結構①上的蛋白質種類和數量與其功能密切相關
B、只有結構②中能發(fā)生“A-U、U-A”堿基配對方式
C、在細胞周期中周期性消失和重建的結構是③④
D、結構⑥是蛋白質加工以及脂質合成的場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